根据最新消息,vivo Vision 头显将在今年的下半年正式发布,接受市场的检阅。
上个月的月末,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的 vivo 也带着多款新品来到现场,vivo Vision 混合现实头显也在那时迎来了它的首次亮相。
有趣的是,这款产品从一公布就卷入了舆论漩涡,因为它看起来和苹果 Vision Pro 实在是太像了。
事实上,在各个圈儿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笑话:如果一家公司推出的产品和另一家极为相似,那一定是 " 英雄所见略同 "。要是这相似程度高得离谱呢?那只能说 "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想当初,vivo Vision 的外形一公开,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很微妙的境地——它和苹果的 Vision Pro 相似的成分过多,总让人有种 " 又是一盗版 Vision Pro" 的感觉,甚至连名字 "Vision" 都有雷同之嫌。
难道 vivo 不担心会因产品外观被调侃成华强北企业?我们今天就从产品外观、功能到营销的各个角度,聊一聊神秘的 vivo Vision。
硬件外形:神似 " 孪生兄弟 "
外形风格上,Vision Pro 的前面板是一整块弧形的玻璃,具有极简主义风格,结合了流线型设计,整体线条流畅,表面圆滑,强调无边框的通透感,其外框采用了轻型铝金属边框;而 vivo Vision 的造型更偏向传统头显的 " 护目镜 " 风格,外框采用类似手机中常见的金属材质,带有淡蓝色的质感。
上:Vision Pro;下:vivo Visio
从摄像头分布上, Vision Pro 的前面板集成了 12 个摄像头,其中包括 8 个外部摄像头和 4 个观察眼睛的摄像头;而从目前透露的图片来看,vivo Visio 外部大概是有 8 颗摄像头 / 传感器,且两款设备的摄像头 / 传感器都是在前面板及底部对称排列。
此外,vivo Vision 和 Vision Pro 都在侧面或顶部设置了一些操作按钮和接口。vivo Vision 右侧顶部设置有看起来可以扭动的按钮,可能用于一些功能的调节和操作;而 Vision Pro 的操作按钮和接口布局与 vivo Vision 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同,具体功能和操作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
上:vivo Vision 右侧旋钮;下:Vision Pro 右侧旋钮
电池方面,vivo Vision 也采用了外接式电源的设计,电源看起来比 Vision Pro 的小一些,推测也是为了平衡重量和增加续航时间而设置的。
上:vivo Vision 的外置电池;下:Vision Pro 的外置电池
面罩和绑带方面,两款产品都采用了针织材质的后侧绑带,但 vivo Vision 的后侧绑带看上去没那么软,尤其是从曝光的图片来看,绑带内部看上去有金属光泽,不确定绑带内圈使用了什么材质的框架设计。
而 Vision Pro 的绑带内测看着就没那么光滑,可以看出是一整个的针织面料绑带。vivo Vision 的绑带更像是金属框架外侧附了一层针织面料。
总之,从外观设计来看,vivo Vision 显然是在 Vision Pro 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诸多微调。虽然细节存在差异,但对于不太熟悉两款产品的消费者还说,乍看之下还是很容易弄混。
然而,一直以来,科技产品的发展就是会遵循一些相似的路径的。采用类似的设计和技术,是为了追求最优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便是如此。
苹果头显的设计方案给了市场极大的可参考空间。比如用一整块玻璃做的前置面板,从整体美观来看,更显简约和灵动,也更贴合用户的面部轮廓;摄像头和传感器等大部分关键组件都集中在前置面板上,这一整块玻璃也能让布局更加紧凑和合理,还能不破坏整体的美观。
此外,现阶段在需要同时保证高算力和长续航的需求下,外置电池或许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那我们就把电池做成外置的,小小的一个,充电宝大小,放在衣服口袋里也很方便。
这种参考优秀设计的在科技市场当然也是大有先例。早些年 iPhone 一出现,后续的国产智能手机也都开始采用无按钮纯触屏模式,屏幕也越做越大。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是由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各大厂商在追求更好的用户体验过程中,难免会选择相似的解决方案。
初代 iPhone
vivo x200
VR/MR 头显这种新兴的科技领域,目前还是处在技术爆发期,而非成熟期,各家都在探索不同的技术路径。这个领域和智能手机不一样。智能手机是一个已经完全成熟的市场,外形的设计基本上已有了最优范式,各家照搬就好了,顶多就是卷一卷内存和摄像头。
如果说借鉴良好的设计是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那么 vivo Vision 有必要和苹果 Vision Pro 长得如此相似吗?
单比外观,如今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同类竞品,有的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如 Meta Quest 系列、PICO 系列等等;
Meta Quest 3
PICO 4 Ultra
小派 Crystal Super
Bigscreen beyond 2
有的看起来也与 Vision Pro 大同小异,如三星等。
三星 "Moohan"
vivo 既选择了后者,必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或许是因为看到了此类外观的未来,如智能手机之初:这未来头显类产品的最优设计方案,也是最容易被市场接受的类型。
功能猜测:该有的都会有
vivo 目前还没有公布新产品 vivo Vision 的具体功能和参数,从目前曝光的图片中,可以看到 vivo Vision 外部大致具有 8 颗摄像头 / 传感器,在设备的前面板及底部对称排列。
vivo Vision 可能的 8 个传感器 / 摄像头
对比一下苹果的 12 个摄像头,可以大致判断:vivo Vision 可能会具备两个双目透视摄像头,用来进行彩色透视;此外,还会具备用于实时追踪用户位置的 SLAM 摄像头,提升 AR 游戏或室内导航的沉浸感;鉴于设备展示时没有配备手柄,也许 vivo Vision 也是依靠手势追踪进行交互,那么其下方的两个摄像头可能就是手部追踪摄像头——这与苹果的设计相同。
Vision Pro 的传感器和摄像头
当然,还有可能包括眼部追踪摄像头以及环境环境交互类传感器,例如定向麦克风阵列,骨传导模块等,这样算下来,也许 8 个摄像头 / 传感器还是够分布的。
这样看下来,vivo Vision 必备的功能一定是 MR 和空间计算,也许会支持手势和眼动追踪,在使用上,可能会支持 AI 语音唤醒、空间音频、全彩透视等。
如果这些猜测成真,那么 vivo Vision 在功能上和 Vision Pro 又将高度重合。从空间计算到手势识别,从环境感知到交互操作,几乎每一项功能都能在 Vision Pro 上找到原型。这不禁让人想问,vivo Vision 的功能,到底是创新,还是对 Vision Pro 的模仿?
在创新与借鉴的模糊地带,每个科技企业都在寻找平衡点。还是拿智能手机举例,尽管现在大多数手机已经大差不差了,但是华为 Mate 60 系列用玄武架构重新定义了手机形态,耐抗耐造,成为了新一代 " 手机中的战斗机 "。
华为 Mate60 的 " 抗造 " 测试
中国的科技企业完全具备突破性创新的能力,但从哪个角度创新,消费者又需要什么样的创新,还有很多未知的可能需要去探索。
产品定位:追随者还是开拓者?
vivo 方面宣称,这款 MR 头显是 vivo 为加强其 " 实时空间计算能力,以应对未来消费级机器人应用 " 所制定战略的一部分。vivo 执行副总裁胡柏山现场宣布成立机器人 Lab,并明确 " 三不原则 ":不做全身硬件、不碰工业机器人、不搞封闭生态,专注攻克两大核心—— " 大脑 "(AI 决策系统)和 " 眼睛 "(空间感知与视觉系统)。
博鳌亚洲论坛 2025 年年会现场
就 AI 大脑而言,vivo 发布的自研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已迭代至 5.0 版本,图像处理算法在 PANTONE 色彩认证中达到 98.3% 的准确率。vivo 的机器人智能架构底层依赖蓝心大模型的语义理解(支持 83 种方言识别),中间层整合多模态感知数据(包括毫米波雷达、ToF 传感器),决策层则引入了强化学习算法。在实验室测试中,其任务规划成功率已达 89.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而在 " 眼睛 " 方面,vivo 官方社群表示:MR 头显 Vision 搭载的双目 RGB 摄像头分辨率达 8K,结合 V3 芯片的实时渲染能力,可实现毫秒级的环境建模。更值得关注的是,vivo 将手机影像的微云台防抖技术(抖动补偿角度 ± 3 °)移植到头显设备,有效解决 VR 眩晕难题。
通过自研的 vSLAM 算法(每秒处理 150 万特征点),vivo Vision 头显可构建 10m × 10m 的动态空间地图。在博鳌现场演示中,设备成功识别并标注了 27 类常见家居物品,识别准确率达 95.4%。
从这个角度来看,vivo Vision 不仅仅是一款普通的消费级 XR 头显,更是 vivo 布局未来机器人领域的重要一环。它将作为机器人的 " 空间感知前哨 ",实时扫描家庭空间,尽可能达到误差 < 1 厘米。
而苹果的 Vision Pro,虽然也强调空间计算和沉浸式体验,但更多地还是聚焦在消费级市场,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娱乐、办公等体验。
在产品定位上,vivo Vision 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考量,它想要借助 XR 头显的技术,为未来的消费级机器人应用打下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消费级 XR 头显这个领域,苹果 Vision Pro 已经先一步树立了标杆,vivo Vision 想要摆脱 " 追随者 " 的标签,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借鉴还是超越?这是个问题
回到最初的话题,vivo Vision 和苹果 Vision Pro 如此相似,到底有没有借鉴呢?从法律层面来看,只要没有直接侵犯苹果的专利,似乎就不能简单地定义为 " 是否借鉴 "。但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如此高的相似度,难免会让人产生质疑。
对于 vivo 来说,借鉴苹果的设计和功能,或许是一种快速进入市场的策略。vivo Vision 的诞生,注定是要站在苹果的肩膀上。在此之前,苹果在 XR 头显领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并且通过 Vision Pro 树立了一定的市场认知度。vivo 通过对其优势的一定程度借鉴,可以减少研发成本,快速推出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但这种策略也存在风险,如果消费者认为 vivo Vision 只是一个 " 山寨版 " 的 Vision Pro,那么它的市场前景将不容乐观。
vivo 想要真正在 XR 头显领域站稳脚跟,还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超越。无论是在硬件设计上,打造出更具特色、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还是在功能创新上,推出一些 Vision Pro 所没有的独特功能,亦或是在产品定位上,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差异化优势,都需要 vivo 付出更多的努力。
vivo Vision 的未来,究竟是成为一款被人诟病的模仿之作,还是一款能够超越标杆的创新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部分参考资料:
vivo 双线布局智能硬件:解码 MR 头显与家用机器人战略
https://bbs.vivo.com.cn/newbbs/thread/38341267
文 / 清月泠
扫码加客服微信
商务合作|13146398132
爆料投稿|13146398132
媒体合作|13341147250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