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狗 05-03
自由摄影师南山Nathan:从研发工程师到自由摄影师,影像之路的自我觉醒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南山 Nathan

自由摄影师  

旅行摄影线路策划人

摄影培训讲师

从光影变幻的自然奇观到烟火气十足的街头瞬间,风光和人文不仅是影像的记录,更是与世界的深情对话。

本次我们有幸请到了自由摄影师南山 Nathan(许宁),来看看他是如何从一位手机研发工程师转变成自由摄影师?他对影像创作和影像行业又有哪些见解、经验和思考?

Q:从手机研发到自由摄影师,您这些年是如何过渡和转变的?

我是其实是学通讯出身的,早年在诺基亚这类外企做手机的研发。但是 2014 年时,诺基亚砍掉了手机业务,但当时已经没有太多外企可供就业了,于是我就边玩边等待更好的机会。正因如此,我就索性带着相机出去旅行,没想到发在网上的照片和游记被很多人喜欢,还有人要我带着他们一起去旅行、学摄影,甚至后来我可以以此挣钱,于是我就逐步走上了自由摄影师的道路。

在疫情期间,因为不能出远门,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我就又去了荣耀手机做影像的营销方面的工作,积累了很多市场方面的经验。

我觉得摄影于我,是技术、市场、创作三者融合的结果。技术研发的经历让我更懂影像在硬件技术方面的逻辑;而市场营销的经验又让我学会了从品牌和观众的实际需求的角度去思考和创作,现在在做摄影工作坊时,我就更能精准判断哪些内容容易引发共鸣,这都离不开过去的积累。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对自己的定位是 " 旅拍博主 " 还是自由摄影师?您在旅拍的过程中,哪些经历最难忘?

我觉得我自己还是更偏向于 " 摄影师 " 吧,只是我拍摄的题材更偏向于 " 旅拍 "。

难忘的经历确实有很多,比如有次在捷克南部拍晨雾,前一天傍晚踩点时,因为功课做得不是很足,车的后轮陷进沟里,周边还荒无人烟,天也快黑了,只能用手刨土,制造缓坡才勉强脱困。第二天去徒步拍摄时,因为天气原因,鞋袜全湿还磨出水泡。其实这件事也让我反思到了——风光摄影不能仅靠 " 蛮力 ",要提前研究、规划好机位,也要学会研究、观察天气。

还有一次在俄博梁无人区拍流星雨时,我们小队一起架好相机,让相机开始自动拍摄后,我们就躺在土坡上看火流星划过天际。每颗流星出现,所有人都会欢呼。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远远超过了 " 出片 " 本身。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觉得在旅拍之中,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其实旅行摄影一方面有它的局限性——受限于时间和预算,你不可能长时间在当地深入地拍摄某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件事物,很多时候想拍一些更深度的东西,需要更大时间、空间跨度的深度拍摄题材的话,旅拍可能是满足不了的。

但旅拍其实又是很难的题材,你需要具备很多其他摄影题材的能力。比如旅拍中的风光,你需要有风光摄影的提前规划能力;比如旅拍中的人文,你需要具备观察和抓拍能力;比如人像、美食、建筑等内容也是一样的,都需要你有相应的能力才行。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另外就是还需要平衡拍摄的成本和收益也是一大关键,比如说我出门旅拍一趟的同时,可以带一些学员,也可以顺带接一些商业拍摄项目。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在时间和精力上有一些冲突,有时候就只能去专注于把 " 命题作文 " 做好,这样才能做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总的来说,我认为旅行摄影的局限性在于时间与深度的矛盾,但有时候碎片化得创作反而也能激发灵感。

Q:您最早用什么器材设备?您对于器材的观点是什么?

我第一台相机是在 2009 年左右买的尼康 D90,配 18-105mm 的套头,当时我还在工作,还没有做全职摄影师,只是休闲的时候出门旅行拍摄记录。

我真正开始认真地研究摄影和器材是在 2012 年左右,当时换了尼康 D700 全画幅相机,配了 16-35mm 和 70-200mm 镜头,开始真正地去钻研摄影。当时单反时代只有尼康和佳能两家,我个人觉得当时尼康的性价比要高一点儿。

现在的话我比较追求便携,不喜欢携带过于沉重的设备,会更注重轻量化和直出,所以我相对来说更喜欢用定焦镜头,就是因为画质好并且相对轻便。

我觉得研究器材也是必经的过程,大家刚开始玩摄影的时候沉迷于器材是很正常的。我之前也是经常逛摄影论坛的器材板块,看大家说这个相机好那个镜头好,就觉得只要丰富了自己的器材,肯定就能拍得更好了。

但后面跟相机品牌合作得多了之后,就发现用什么器材好像都差不多,它只是一个工具,就逐渐地没有那么沉迷于器材了。前段时间看一个采访中也有人提到:不要成为器材的奴隶。

不过嘛,有时候也会 " 心里长草 ",这也是很正常的,比如最近我也在看中画幅胶片相机,想玩一下胶片摄影。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的作品风格与创作理念是什么?

风光方面,我更偏爱 " 留白 ",会更注重画面的意境,这主要是受到了中国传统美学影响。像刚刚说的在捷克摩拉维亚拍田园晨雾,我就舍弃了细节方面的堆砌,而是用了大面积的留白来营造空灵感。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在人文摄影方面,我早期比较喜欢去模仿亚历克斯 · 韦伯的复杂构图。不过渐渐地,我现在已经回归本能地捕捉、看到值得记录的瞬间,就本能地按下快门。这种自然和平衡感,我觉得要比刻意地去做复杂的构图会更好。  

许宁老师拍摄作品:

总之,现在我觉得摄影最终是一种 " 自我对话 ",对自己有意义的照片更重要。

Q:那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拍摄技法或诀窍可以教给初学者们?

其实我没有刻意总结过技法,更多是凭直觉拍摄。有时候看到现场场景觉得 " 这样拍舒服 ",就拍了,自己也说不上具体的方法。

当然,如果是初学者,确实需要先学习基础构图规则,但学习到后面也要学会丢掉规则的条条框框。比如我现在就常会突破这些规则,比如我要突出天空的光影层次时,甚至可以让天空占到五分之四的画面来突出视觉元素。

不过无论怎么突破,我更重视的还是画面的平衡:哪怕是非常规的构图,只要画面重心明显偏向一边,也会找其他元素平衡回来,比如人物、物体或者结构线条等等元素。这样即使构图打破常规,视觉上也不会失重。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是怎么看待风光摄影的前期和后期的比重的?

许多人会说在风光摄影中,前期和后期都各占一半,但现在我渐渐地开始弱化后期,追求 " 所见即所得 ",有点返璞归真的感觉了。目前在拍摄时,我的很多想法在快门按下的那一瞬间就凝固了,后期在我的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拍摄本身,去享受拍摄这个行为本身的乐趣。

许宁老师拍摄作品:

Q:您最近有什么比较喜欢的摄影师或者作品可以推荐给大家吗?

我最近看得比较多的一位摄影师是美国的索尔 · 雷特,他是主要用中长焦镜头来拍街头。很多人拍摄街头人文主要是使用 28mm、35mm 这种偏广角的镜头,这样确实更有临场感和代入感。但他是比较羞涩的人,所以他用的是 90mm 的长焦来远远地观察记录街头,这种 " 不打扰 " 的拍摄我觉得比较有诗意,很含蓄、安静,我最近就比较喜欢这种感觉。

还有一位土耳其的摄影师叫阿拉 · 古勒,因为他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有很多在伊斯坦布尔的作品,这个城市很有历史感,很符合我的审美。

Q:您最近有什么职业规划或者想做的摄影项目?

从摄影创作角度讲,这些年我一直在旅行拍摄,但总觉得很多作品是走马观花。最近开始思考如何梳理出一条长期关注的创作线索,想做更有深度的专题项目,这算是我现阶段的一点规划。至于职业方面其实没太想清楚,最直白的规划就是还能继续拍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这是理想状态了,但现实是这种状态可能会随年龄和精力波动,所以仍需要努力来维持。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另外我总想抽出时间整理过去十几年的作品,装订成画册。今年原本计划整理街头和人文照片,但总因为太忙、没大块时间处理硬盘里的素材。

其实,疫情期间倒意外发现,重新翻看早年拍的 " 废片 " 会有新感悟,有些当时觉得普通的照片隔几年再看反而很有意思。这让我更迫切想腾出时间系统整理作品,可能之后还会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被翻出来吧。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刚刚也提到了您经常出国拍摄,那您怎么看待国内和国外的风光和题材的差异?

肯定有很多不一样的,从风光来说,我认为国内的风光资源是不输国外的,但是国内一些景区的管理和运营不是很好,许多景区的发展模式相对固定,很难去找到最有当地特色的地方。

人文摄影的话,在国外拍摄的话会更容易为观众带来视觉方面的新鲜感。而在国内的话,因为大家的日常生活已经很熟悉了,所以需要更多地去挖掘日常中的独特性。我也鼓励大家要沉下心来拍摄,哪怕就是花长时间来记录你家大门外几公里内的事物的变迁,这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创作。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许宁老师对摄影初学者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可以从模仿别人的好作品开始,因为大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这是磨练自己技术的必经之路。直到你觉得你拍的照片在技术层面上达到差不多的水平,就合格了。

接着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决定了创作的上限。因为每个人的艺术天赋不一样,所以如果从后天培养来说,可以多去博物馆、美术馆之类的看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塑等等,都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当然到最后我觉得还是要 " 发掘自己的内心 "。要从 " 让别人看见 " 的心态变化到 " 让自己看见 "。比如一些摄影爱好者,本身拍摄的作品也并不是用来变现的,只是作为一种生活的记录,那么就要思考如何让这些作品变得 " 对自己有意义 "。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怎么看待现在的这些 " 打卡机位 "?

从旅行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打卡机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整个旅行里面,一定得有这样的经典的 " 亮点 ",所以我并不抵制所谓的 " 打卡机位 "。不过,我可能更多思考的是怎么找到更好的时间、天气、角度等,能把 " 打卡机位 " 拍得比别人更好。

许宁老师摄影作品:

Q:您怎么看待手机影像的发展?

现在手机的影像发展确实也越来越快,但是如果你用相机拍完之后,再放电脑上看,你还是会发现有很多不一样的,目前相机还是难以被手机彻底替代的。

但手机也有很多优势,比如手机在街头拍摄时会非常隐蔽,尤其是在街头拍人的时候,被拍者通常不会把你当作一个严肃创作的摄影师,心理上也就不会那么反感 " 被拍 " 这件事了。

摄影师也可以把手机作为备用机来创作,和相机相辅相成,都是很好的创作工具,我预计手机摄影在旅行创作方面的比例也仍旧会越来越大。

许宁老师手机摄影作品:

- 合作请联系 -

186 0236 9521

- 热点: 

- 相机镜头:     

- 镜头:

- 手机: 

- 户外:

- 巨巨说:  

- 行摄:

- 直播:  

- 稳定承托:  

- 电影机: CineAltaV CineAltaB 佳能 C80 Z200 摄录一体机

- 无人机:  大疆 DJI Flip 无人机 

- 音频: 索尼数字音频 DJI Mic Mini 森海塞尔 Profile Wireless 麦克风系统

- 灯光: 神牛复古闪光灯 影器 GCAir 神牛 AD600ProII 

- 存储:  影视飓风CFA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诺基亚 摄影师 工程师 就业 游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