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日趋激烈、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乳制品行业,迎来乳业龙头财报的重磅发布。4 月 29 日,伊利股份发布了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其用数字的确定性回应了市场期待。
" 经营规模与经营质量双领跑 ",可谓伊利股份此次财报的核心要点。2024 年年报显示,伊利股份以 " 亚洲乳业第一 " 的体量,交出了一份营收突破 1157.8 亿元、净利润增长 12.2% 的年度答卷。
此时的乳制品行业,又一次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其不再单纯注重规模扩张,价值提升才是竞争追逐的大方向。身为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的财报让外界看到其经营韧性,同时更折射出中国乳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经营规模与质量 " 双领跑 "
当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乳制品市场,并且已经形成乳企龙头、区域性乳企以及地方性中小乳企并存的市场格局。
该产业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 50 年代,伊利股份的前身也诞生于彼时,可见其是我国少有的穿越多个周期,秉承 " 长期主义 " 基因的乳企龙头。
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波动与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伊利股份作为唯一营收超千亿的中国乳企,再一次实现了经营质量与股东回报的 " 良性共振 "。
财报显示,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157.80 亿元,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同比增长 12.2% 至 115.39 亿元。
2025 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中,净利润更是亮眼。据财报,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330.18 亿元,同比增长 1.35%;扣非归母净利润 46.29 亿元,同比增长 24.19%。营收和净利润两个指标,呈现逆势双增态势。
更多数据正在佐证着 " 经营规模与经营质量双领跑 " 这句话。
据财报,去年其毛利率提升 131 个基点至 34.03%,这背后显然是产品结构优化与供应链效率提升的结果。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 18.86% 至 217.4 亿元。该数字已大大超过净利润规模,意味着其造血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费用管控方面,去年其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 23 个基点至 3.86%,销售费用率在 2025 年一季度更是骤降 152 个基点。
上述 " 刀刃向内 " 的降本增效措施,使公司净利率明显提升。通过主动调整,2025 年将是伊利股份轻装上阵、迈入新增长轨道的一年。
若经营质量是硬币的一面,则股东回报是硬币的另一面。多年来伊利股份一直推动实现两者 " 良性共振 " 效应。
经营质量的提升,正转化为股东价值的创造。91.4% 的拟分红比例叠加 20 亿元回购计划,去年伊利股份股东回报总额超过归母净利润,这在 A 股消费板块堪称现象级表现。
从资本市场的长期视角观察,伊利股份上市以来累计分红 508 亿元,这实质构建了 " 业绩增长 - 现金流充裕 - 股东回报提升 - 估值中枢上移 " 的正向循环机制。这种良性互动在 2025 年一季度得到延续:在营收微增 1.35% 的情况下,扣非净利润实现 24.19% 的高增长,印证了其利润释放通道的打开。
全品类矩阵的生态化演进
伊利股份的业务版图,多年来已逐渐形成 " 基础乳品 + 战略新品 + 未来食品 " 的三层产品架构体系。
据财报,液体乳去年基本盘稳固,其以 750.03 亿元的营收规模稳居行业第一,且规模优势持续扩大。
液体乳去年看似增长平稳背后,结构升级暗藏玄机:高端低温白奶 30% 的增速,印证了新的消费趋势;金典品牌持续深化有机定位、安慕希持续领跑常温酸奶赛道,验证了大单品的长生命周期价值。
第二增长曲线布局,是伊利股份的另一重头戏。据财报,伊利股份的奶粉及奶制品营收为 296.75 亿元,同比增长 7.53%,再创历史新高,奶粉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
其中,金领冠的双位数增长,与成人奶粉业务的稳居行业第一,两者形成共振。特别是 " 牛羊并举 " 战略下,羊奶粉稳居 " 羊奶粉市场销量与销售额全球第一 ",成功卡位高端细分市场。
冷饮业务去年实现 87.21 亿元的营收背后,是场景创新的成功实践。绮炫炫玲珑通过 " 一口食 " 设计切入办公零食场景,将冰淇淋消费频次大大提升;巧乐兹联名国潮 IP 推出的限定款,在 Z 世代群体中引发社交裂变。
这种 " 产品即场景 " 的思维,使其冷饮业务连续 30 年领跑行业,去年也是实现营收、市场份额 " 双第一 "。
数据显示,2024 年公司新品收入占比超 15%,2025 年其在口感革新、功能营养突破、消费场景创新等维度持续加码,系列新品受到市场好评。
国内业务板块多点突破的同时,伊利海外业务同步高增,2024 年海外业务的主要品类冷饮业务营收增长 13%,海外婴幼儿奶粉业务营收增长 68%。
战略锚点的乘数效应
"2025 年将维持经营利润率向好趋势,实现 9% 的利润率目标。"4 月 30 日,伊利股份在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伊利股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乳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即通过 " 品质 × 创新 × 数智化 " 的乘数效应,逐渐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全产业链护城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伊利股份的全品类矩阵生态化演进,离不开前瞻性的 " 一横一纵 " 战略布局。2025 年,伊利重磅加码功能性营养、乳深加工两大战略性布局,抢占产业价值高地。
在 " 一横一纵 " 战略布局推动下,横向跨界的典型样本已涌现出来。其与同仁堂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产品叠加,而是构建 " 中医药 + 乳制品 " 的协同创新体系。传统中医的养生智慧,搭载现代乳品的科技力量,品质与健康在这里交汇出新可能。舒化无乳糖猴头菇牛奶上市第 3 个月实现 300% 的月增速,验证了药食同源产品的市场潜力。
纵向延伸方面,伊利在全球拥有 15 个研发中心,汇聚全球顶尖科研人才,专注乳制品创新研发与成果转化。
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工程近期开工,奶酪智造标杆基地三期项目今年也将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企业正从产品创新转向基础研究突破。
系列乳深加工项目的落地,将解决原制奶酪一直依赖进口的 " 卡脖子 " 问题。从 " 一杯奶 " 到 " 一块酪 ",伊利试图彻底打通从原奶到深加工产品的完整生产链。
向新领域的横向跨界,向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一步走进健康消费的未来主场,一步立于产业链价值的全球高地。" 一横一纵 " 间,在当前 " 扩内需、促消费 " 的时代语境下,以伊利股份为代表的中国乳业,新增长梯队将加速崛起。
另外,数智化转型已渗透到伊利的全产业链:牧场端,智慧管理系统使奶牛单产大大提升;生产端,AI 质检系统将产品不良率控制在极低级别;渠道端,智能分销系统实现订单快速送达。这种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率提升,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大笔的运营成本。
当下,在国家 " 大食物观 " 政策指引下,乳制品正从营养补充品转向基础膳食构成。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远低于全球和亚洲平均水平。这背后蕴藏着产业未来巨大的增量空间。
站在产业变革的临界点,伊利股份的战略布局已超越传统乳企范畴。其正在以 " 品质 × N" 的乘数效应,演绎着中国消费龙头进化的新范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