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前天
AI快评:农行“规则杀人”何时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注:图片为 AI 生成,非新闻现场图片)

当一位身患重疾的老人被抬进银行,在人脸识别的机械循环中耗尽最后一丝生命气息时,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 " 规则杀人 "。这场荒诞的悲剧,将金融机构僵化的教条主义与对生命的漠视推向了极致——当取款机前的人脸识别系统成为生死关卡,我们不得不质问:到底是人在操控规则,还是规则在吞噬人性?

2025 年 5 月 14 日,湖南株洲一名老人在家人陪同下前往中国农业银行株洲田心支行取款时不幸去世,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据家属发布的视频信息,老人因病情严重无法行动,银行工作人员在知晓其健康状况后仍坚持要求本人到场。取款手续从下午 4 点持续至银行下班仍未办妥,老人最终在银行门口去世。

冷血机器:当 " 风控 " 成为杀人的挡箭牌

银行客服轻飘飘的一句 " 特殊情况可代办 ",与事发时工作人员的顽固坚持形成了黑色幽默般的反差。一面是制度白纸黑字写着 " 可代办 ",一面是垂死老人被当作 " 活体密码 " 反复验证,这种荒谬的割裂暴露出银行内部管理的混乱与傲慢。更令人愤怒的是,在明知老人病情危重、取款目的为救命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仍机械执行 " 本人到场 " 的教条,将风险防控异化为对生命的凌迟。这种 "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假 " 的极端风控思维,本质上是以制度之名行推责之实,将本应由机构承担的审核义务转嫁到奄奄一息的客户身上。

规则吃人:金融霸权下的弱势群体绞杀

从 " 证明你妈是你妈 " 到 " 抬着老人做人脸识别 ",金融机构的奇葩规定早已沦为公众笑柄。但当笑料变成血案,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规则的荒诞,更是金融体系对弱势群体的系统性歧视。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重病患者、残障人士,银行网点本应建立绿色通道和应急预案,然而现实却是冰冷的柜台、龟速的流程、教条的审核。当救命钱被锁在系统里,当生命倒计时被消耗在 " 人脸识别失败 " 的循环中,这哪里是金融服务?分明是现代版的 "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

资本嗜血:农行回应中的傲慢与伪善

株洲分行的致哀声明堪称危机公关的典型反面教材:通篇充斥着 " 配合调查 "" 妥善处理 " 的官腔,却对制度缺陷和人员问责只字不提。这种虚伪的姿态,与客服人员 " 可代办 " 的表态形成双重打脸,更暴露出金融机构根深蒂固的官僚思维。更讽刺的是,就在事件曝光后,农行仍不忘在回应中强调 " 以官方信息为准 ",仿佛公众的愤怒只是需要被安抚的 " 舆情 ",而非对生命尊严的正当诉求。这种将客户生命视为舆情风险的冷漠,比任何制度漏洞都更令人心寒。

制度革新:金融服务的底线是敬畏生命

这起悲剧撕开了金融行业光鲜外表下的残酷真相:当科技沦为桎梏,当规则凌驾人权,所谓的 " 风险管理 " 不过是资本嗜血的遮羞布。我们需要的不是又一轮 " 加强培训 "" 优化流程 " 的表面整改,而是对金融伦理的彻底反思——建立特殊客户应急机制,赋予一线员工人性化处置的权限,将 " 生命至上 " 写入风控系统的核心代码。否则,今天被卡在人脸识别里的老人,明天就可能是你我年迈的父母。

农行株洲支行门口的台阶上,或许还残留着老人最后的体温。但比这更冰冷的是,当金融机器的齿轮碾过生命时,竟没有一颗螺丝钉愿意停下。是时候让所有金融机构明白:任何制度设计的终极标尺,都应该是人性的温度,而不是系统的冰冷。

相关标签

ai 人脸识别 杀人 株洲 金融机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