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上海,患者在喀什,这场手术跨越 5000 多公里,突破了时空限制。今天,一场特别的手术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与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同步开展。
只见上海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顾晔一边盯着屏幕上的病灶,一边操控着手中的手柄;接收到指令后,远在喀什二院的支气管镜机器人开始操作,不到半小时,便顺利为一名当地患者完成了肺结节病灶区域染色定位。
" 整个手术流程很顺畅,图像传输稳定,操作响应迅捷,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诊疗目标。" 顾晔介绍,这名患者在一次体检中发现 8 毫米左右的肺结节,医生怀疑有早期肺癌倾向,建议切除。囿于当地医疗技术,肺结节定位有一定困难," 双方医生远程会诊后决定,由上海医生远程操控支气管镜机器人辅助定位病灶区域,为患者后续实施胸腔镜手术提供精准指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北极星支气管镜导航机器人由朗合医疗自主研发,其操作灵敏度、导向精度和远程响应稳定性等已在多项远程手术实战中获得验证。结合 5G 通信技术,该系统使医生在远离手术术野的情况下亦能精准操控导管、探头及染色针,最大程度降低术者辐射暴露和疲劳风险,实现千里之外 " 指哪打哪 " 的精准治疗。
医生介绍,介入呼吸病学作为一门新兴而发展迅猛的学科,近年来正逐步向智能化、微创化和远程化演进。依托 5G 通信技术 " 高速度、低时延、高稳定 " 的优势,上海市肺科医院与喀什二院构建起东西部间实时、稳定的远程手术桥梁。
据院方透露,未来,借助 5G 和智能化手术平台,医生不仅能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千里之外,更能将培训、科研与规范体系一并输出,实现从 " 输血 " 到 " 造血 " 的转变。随着 5G 通信、人工智能和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持续融合,类似的远程精准医疗将不再是尝试,而将成为常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