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前,满载 6.4 万吨进口锰矿的散货运输船 " 非洲猎豹 " 轮靠泊在天津港远航矿石码头,天津海关所属天津南疆海关工作人员在位于码头前沿的矿产品取样点完成取样操作,第一时间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开展全面检测,待出具合格报告后,该批货物即可投入生产。
" 随着有色矿进口业务量的增加,原有的取样点位已无法满足作业需求,于是我们向海关申请增设 2 个有色矿取样点,很快便得到了海关的回应,现在码头可同时容纳两条有色矿船同时开展作业,泊位周转量大幅提升,迎来了 2025 年第一季度的生产‘开门红’。" 天津港远航国际矿石码头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副经理郭佳龙介绍。
在了解到码头的诉求后,天津南疆海关立即与码头联动,根据泊位的位置和作业特点,指导企业在距离码头前沿不到 100 米的地方增设取样点,并设立物理隔断,规划运输车辆的行驶路线,不仅能够丰富码头的接卸功能,而且避免了样品由于长距离运输导致的损耗。今年 1-4 月,该码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 2811.8 万吨,同比增长 10.4%。
作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进口 " 海上通道 ",天津港每年进口矿产品超过 1 亿吨,辐射京津冀和 " 三北 " 地区的大型钢厂,稳步提升了国内钢厂生产原料综合保障能力。
天津海关根据口岸进口矿产品货量大、货值高等特点,以 " 短重 " 和 " 明水 " 问题为导向,陆续推出多项实招、硬招,毫不放松开展进口矿产品重量鉴定工作,坚决打击 " 以水充货 " 违规违法行为,全力筑牢矿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实现矿产品既要 " 快进 ",更要 " 优进 "。
为破解矿产品传统重量鉴定模式下人工计算量大、等待时间长等难题,天津海关自主研发 " 智慧水尺计重平台 ",方便海关关员使用便捷式平台在码头前沿位置开展作业,将观测到的船舶吃水深度、海水密度等数据输入平台,依托内置集成算法,一键得出重量鉴定结果,单船货物的鉴定时长由之前的 1.5-2 小时缩短到 1 小时以内,整体作业流程更加顺畅。
" 港口泊位周转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公司每年接卸散货船型 500 余艘次,以每条船舶在泊时长减少近 1 个小时计算,预计每年可增加 10 条 20 万吨级散货船的作业计划,泊位吞吐量提升近 200 万吨。" 郭佳龙表示。
" 智慧水尺计重平台 " 不但提升了海关重量鉴定工作效率,还聚焦进口矿产品短重特点、频次、程度及变化情况,运用大数据对进口商品、进口量、短重总重量等指标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提示。海关工作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掌握进境运输船历史记录,发现数据的规律和变化,精准识别重量异常波动,提升重量鉴定短重检出效果,帮助进口企业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今年 1-4 月,天津海关依托 " 智慧水尺计重平台 " 共检出矿产品短重 418 批次、短重重量合计 10.7 万吨,为企业提供索赔依据超过 1 亿元。(津云新闻记者 吴宏 通讯员 吴芸)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