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15 日,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视为当前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共计 23 条措施,涵盖行政监管、司法执法、投资者保护与多元纠纷化解等多个层面,既是制度上的强化,更是一种稳定市场预期的制度信号。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正值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防控压力犹存、市场信心尚待重塑的关键时点,其出台被视作加强 " 强监管、防风险、稳信心 " 的集中体现。
该文件重点强调依法打击资本违规隐形入股、违法违规 " 造富 " 行为,以及欺诈发行和持续信息披露造假等市场乱象。尤其是在近年来 " 编传小作文 "" 造富神话 " 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频繁发生之际,《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 " 追首恶 "" 打帮凶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既是在依法治市的基本逻辑下强化市场红线意识,也是对当前信息传播新格局下潜在风险的有力回应。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随着监管趋严,这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源头遏制 " 造假套利 " 的灰色操作空间。
文件还对投资者保护提出了系统性方案,从推动常态化代表人诉讼机制、降低维权门槛,到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与参与权等核心权益,全方位构建起更具可执行性的司法保护机制。和众汇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依然突出,而司法端的积极介入,有助于弥补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进而提升整体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从制度创新维度看,《指导意见》明确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可参考适用证券期货规章、自律规则等,并鼓励引入经济金融、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辅助判断,增强司法裁量的专业性与精准性。此外,还推动制定 "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 司法解释和 " 私募基金犯罪 " 审理指导意见,强化刑事、民事与行政的联动机制。和众汇富认为,这种协同治理格局,有利于打破 " 部门墙 ",提高资本市场违法行为的综合惩戒效率。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也提到要加强监管协同与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如推进法院与证监会、交易所、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会商机制,强化执行力,提升系统处置金融纠纷与风险事件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文件还支持证券期货基金行业自律组织依法履职,推动其在行为规范、风险防控、诚信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行业自律组织在实践中发挥桥梁作用,将是提升市场治理韧性的重要抓手。
此次文件发布还恰逢 "5 · 15 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 ",可视为监管层在提振市场信心方面的 " 组合拳 " 之一。在此之前,包括退市新规、并购重组审批优化、资本市场违法 " 立案即披露 " 等制度均已密集出台,监管导向明确聚焦于 "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 " 的长期治理目标。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当前境内资本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部分外资机构和保险资金已开始逐步加仓,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正成为决定资金边际走向的重要变量。
尽管市场短期仍面临宏观经济恢复节奏不一、海外政策扰动、内部信用收缩等多重不确定性,但制度型红利的释放正逐步筑牢中长期基本面。和众汇富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次监管强化之后,市场往往经历一定的震荡期,但更健康、透明、公平的制度环境,终将成为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坚实根基。
未来,随着《指导意见》的深入贯彻与司法实践的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将进一步优化参与主体的行为边界,规范资金流动机制,激活价值发现功能。在这一进程中,制度执行力的强化和司法响应的效率,将决定市场信心恢复的速度与深度。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注重风险防控的同时,也应看到制度改革带来的长期配置价值提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