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第一媒体。产业家
或者可以说,在百度被选择成为济南 "AI 原生城市 " 建设底层的背后,对应的不单纯是产品、方案、数据、服务模型、安全等单个节点的能力,其更准确的表达是百度拥有目前国内最成熟的 AI 工程体系能力,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这种 AI 的体系能力于无数不同量级、不同行业的场景中已经得到真实的价值验证。
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 AI 体系能力,才能或者说才有足够的能力成为 "AI 原生城市 " 建设的底层助力者。
作者 | 皮爷
出品 | 产业家
谈到济南,你的印象是什么?
是老舍笔下 " 故都的秋 " 的那座充斥着市井生活气的城市,是经十路、泉城广场、72 泉等具人文的城市文化部件,还是覆盖电器装备、重汽重卡、电子元件的北方强制造业城市。
而就在最近,这座充斥着北方粗犷气息的城市开始有了一个新标签:AI 原生城市。
对于 AI 原生,市场必然不陌生,伴随着 AI 大模型爆发的 2 年多时间里,AI 正在以足够迅猛的速度展现其技术魅力,在 C 端展示 AIGC 强智能的同时,也在一个个产业场景构建出新的数据驱动范式,而两者的核心载体恰是基于 AI 大模型技术驱动的 AI 原生应用。
但若是加上 " 城市 ",这个足够厚重的标签呢?
在济南这个新标签背后,还有另外一家企业被看到,它就是百度。足够清晰的信号是,这个国内打响 AI 第一枪的服务商,过去两年时间里,正在屡屡出现在诸多政务市场和城市场景,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政务机构拥抱 AI 浪潮的最率先选择。
但在 "AI 原生城市 " 的场景建设上,外界需要一个更被厘清的答案——即为什么济南选择的是百度?或者说,从更为宏大的视角来看,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 AI 原生城市,济南,以及中国一众城市角色需要建设的 AI 底层工程到底是怎样的?
滚滚 AI 浪潮袭来的当下,中国城市群体正在迈向新时代。而济南正在成为一个最佳观察窗口。
一
从制造 " 泉城 " 向 AI 原生城市:
济南在讲一个怎样的新故事?
实际上,在标签背后,对应的是济南从今年以来被加速看见的 "AI" 动作。
比如在刚刚落幕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济南就展现出了自己的 "AI 城市 " 新底色,如城市 AI 巡检系统,如智慧交通平台,以及 RPA+AI" 虚拟公务员 " 等等,这些如今都已经成了济南的城市新构成部分。
而这些动作背后,对应的是济南面向 "AI 原生城市 " 更为明确的上层定位。在今年 3 月召开的济南市大数据工作会议上,一系列关于算力底层建设、数据要素体系建设、智慧城市创新场景数字化,以及最前端的 " 数智员工 " 等等 AI 建设的任务都被明确放到台面上。
会议明确指出,2024 年是济南大数据职能体系改革重构的开局之年,而 2025 年则是数字济南建设的 " 全面提升年 ",济南将全面探索建设全国前列的 "AI 原生城市 "。
此外,《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 — 2026 年)》也更给出锚定目标:即到 2026 年,全市核心产业规模突破 600 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 500 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那么,从更大的视角来看,"AI 原生城市 " 到底该如何建?或者说,这个城市的新进化工程具体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
实际上,从济南的一系列动作可见一斑。比如在一系列城市动作和城市决策中,能明确看到的几个动作是:完善算力基础设施层建设,即构建算力枢纽城市底层;加速数据要素体系的搭建,其中包括数据标注、数据清理、数据集、数据可信空间等一系列产业链建设;以及推动上层政务、民生、产业链等诸多场景的 AI 落地。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算力层,相较于企业对于算力的本地化或公有云化部署需求,城市需要的是一个更为庞大的智算中心底座,其不仅对算力部署量级有要求,也更对算力调度、算力利用率等工程能力有更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到在诸多企业场景和产业场景的灵活算力调度。
再比如数据层,作为 " 开放数林指数 " 全国第二的城市,济南在数据要素的建设侧本身就布局甚早,这也意味着其对于接下来数据产业链体系以及可信数据空间等建设有足够高的要求,其中包括通用的如数据标注、数据清理等数据产业链基础能力建设,也更包括数据安全可信、优质数据集构建等等高质量数据工程体系搭建。
以及上层应用层,相较于全国其它城市,济南的城市产业复合度更高,其中不仅包括常规的政务民生场景,也更对应的是一众如电子制造、工业机床等传统制造业场景,以及 " 车路云 " 等新城市模式的场景探索,在底层算力和数据层的加持下,其也需要足够强的 AI 垂直场景工程能力,打造适配对应场景的 AI 应用或者 AI Agent 产品,进而基于底层的算力和数据价值,释放固有的强制造产业优势。
可以说,这是一个从算力层到数据层,再到上层应用场景落地表达的全面复合工程,甚至相较于企业级场景,能明确看到的是,城市级 AI 工程建设对算力管控、数据安全、AI 场景适配和底层操作系统都有更高的要求。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从智慧城市迈向 "AI 原生城市 ",其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城市自身对于城市新运作机制的重新理解和重构,于 AI 大模型狂飙 2 年的当下,更多的难点是如何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性价比地建立一个城市底层的 AI 工程操作系统,只有基于这个完备的底层系统,上层的 "AI 原生城市 " 的故事才能充分演绎。
二
为什么是百度?
百度恰是这个挑战的另一个拆解者。
从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在刚刚达成的牵手合作中,济南政府接下来与百度的合作方向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行业应用、" 车路云 " 一体化应用等领域。
具体来看,在 AI 基础设施层面,除了智算中心相关的合作之外,百度还将在济南落地数据标注产业基地,打造集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应用等为一体的基础数据服务体系。
此外,百度还将与山东省、济南市各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等单位合作,围绕政务、交通、医疗、教育、能源、化工、制造等领域,提供算力及大模型等技术服务,探索不同行业的业务场景应用。
以及在 " 车路云 " 方向和 AI 人才培养方向,一方面双方将加速在济南落地智能交通场景,共同推进高精度地图等关键环节的攻坚等;另一方面将持续推进 AI 相关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据了解,未来五年,百度计划与济南的高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深化合作,开展 AI 数据服务人才孵化。
能够明确感知到的是,双方的合作几乎覆盖 AI 全部产业链条,即从底层 AI 算力设施到数据要素体系再到上层 AI 垂直场景的产业表达,真正构建出一个完备的 "AI 原生城市 " 的立体操作系统。
这也恰构成着济南选择百度的原因。
即在 " 打响国内 AI 第一枪 " 的标签之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百度几乎在 AI 产业的各个节点都有足够清晰的表达,不论是底层的国产芯片布局,还是上层以百度智能云为窗口的模型工程体系和 AI 应用产品体系,抑或是从数据标注到数据治理再到数据表达的全数据产业链条,在百度和一个个产业案例的合作中,这些都在成为真实推动企业构建 AI 生产力的核心组件。
这些组件在 2025 年也更被进一步清晰表达。
比如前文提到的城市级算力难题层面,就在最近,百度近期正式点亮了昆仑芯 P800 的三万卡集群,这也是国内首个正式点亮的自研万卡集群,同时,基于百度智能云百舸平台,企业可以完成足够稳定、极速、高效的算力调用和支配。
以及数据体系层面,据了解百度智能云在数据标注基地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保持行业第一,在百度于泰安落地的数据标注基地里,集聚 1500 余名 " 人工智能训练师 ",覆盖图片、自动驾驶、语音等多类型数据处理。同时,在本次 Create2025 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还推出了数据开发平台产品,即帮助企业完成自身的数据体系搭建和数据价值表达。
同样被外界清晰看见的还有百度智能云的一系列上层应用落地,比如基于百度智能云千帆的模型开发平台和应用开发平台等 MaaS 产品,企业可以有效完成从模型调用到模型微调,以及 RAG、应用构建等全部链条,基于自身情况完成真实的 AI 价值落地。
如果说这些全栈产品能力是这次合作中,百度 " 被选择 " 的水面之上的构成。那么,在这些之外,还有一些更为真实的产业落地能力验证,比如百度智能云拥有中国最广最深的大模型产业落地规模,如今已有超 60% 的央企跑在百度智能云上,再比如根据 IDC 报告显示,2024 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位居中国 MaaS 市场、中国 AI 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两个市场第一。
此外,更真实的服务模型还体现在早在之前百度就已经和山东省进行了一系列 AI 场景落地合作。如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基于百度飞桨平台开发了电网智能巡检系统,实现隐患识别准确率超 90%,功耗降低 30%,并支持 5 分钟间隔的实时图像分析,如今已在山东电网规模化部署;以及前文所说的百度之前就在泰安落地的数据标注基地,其在完整的标注基地体系的同时,也更在培育本地 AI 数据服务企业,构建工业、医疗等领域特色数据集。
或者可以说,在百度被选择成为济南 "AI 原生城市 " 建设底层的背后,对应的不单纯是产品、方案、数据、服务模型、安全等单个节点的能力,其更准确的表达是百度拥有目前国内最成熟的 AI 工程体系能力,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这种 AI 的体系能力于无数不同量级、不同行业的场景中已经得到真实的价值验证。
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 AI 体系能力,才能或者说才有足够的能力成为 "AI 原生城市 " 建设的底层助力者。
三
新城市故事,新 AI 基建
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对于数字化服务商,国家更多的定位是新时代的数字基建者,即其可以帮助城市、帮助企业构建具备成长力和内生力的数字化体系,基于数字模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进化。
如今,在济南牵手百度构建 AI 原生城市的这次合作中,能清晰感受到的是,这种基建的属性也更在向前一步,即 AI。
这种新基建属性的成型一方面是源自济南这座城市对于自身从制造属性向智造属性的转型意识,而另一方面也恰是基于百度,这类成熟的 AI 服务商如今已经成型的完备的 AI 工程体系能力,这种转型意识和转型能力的双向匹配,也恰造就了一个新的 "AI 原生成熟 " 新故事的产生。
实际上,不仅济南,包括山东省内,以及北上广深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如今都在推进城市 AI 土壤的建设,其背后对应的本质在于基于城市单位构建出的 AI 原生环境可以为其中的企业个体、产业群体以及 C 端人群提供更为优渥的 AI 转型基础和 AI 价值体验,进一步加速城市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向更优更快的节奏迈进。
根据高盛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未来 10 年时间里,生成式预计将提升全球 GDP 7%(约 7 万亿美元)的增长;此外,其还预测,生成式 AI 预计从 2026 年开始提升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到 2030 年累计贡献 0.2-0.3 个百分点的 GDP 增长。
在其中,城市是 AI 经济增量的最核心构成单元之一。不过,也恰如济南和百度的合作所显现的这样,要做到这些增量,必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新城市工程,这其中从城市战略定位、城市新大脑底层,以及上层新场景、新产业经济的从 0 到 1 的搭建和尝试,需要的也都是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加持。
但同样,透过两者的合作,也更能欣喜地看到这样的 AI 新故事已经在拉开帷幕,不论是双方在 AI 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协作投入,还是在数据标注基地等数据工程上的全面布设,以及在产学研等 AI 人才体系和 " 车路云 " 创新场景等上的持续加码,这些细节也恰在昭示着济南这座新 "AI 原生城市 " 的悄然成型。
关于城市的表达,作家伊塔罗 ·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的有这样一段描述: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如果说在过去的时间里,城市的温度表达更多的是建筑,是摩天大楼,是完备的商场等基础设施,那么在接下来的智能化和 AI 时代,这些表达的温度还将体现在一系列 AI 化、智能化的民生、政务 AI 应用、产业数据环境,它们也恰在构成着城市自己的新进化和新内涵。
这是百度智能云等企业的价值,是新时代 AI 基建者的价值和使命,也更是济南等中国一众城市个体的新时代跃迁。
最新视频号内容推荐
产业 AI 大模型
产业数字化
产业 SaaS
产业供应链
产业硬科技
© 往期回顾
产业家网全新上线
© THE END
/
欢迎爆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