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日报 11小时前
贵州物种数,全国第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 5 月 22 日是第 25 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 "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5 月 19 日上午,记者从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和省林业局举行的 "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贵州通过制度创新、法治护航、系统治理等一系列举措,全省 90% 以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和 85% 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就地有效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作为两江(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良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贵州拥有除海洋以外的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覆盖率超 63%,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全国第一;已查明物种 2.4 万余种,居全国第四,绿色经济占比超 45%。

近年来,贵州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以建设 "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 为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全面提升,为筑牢 " 两江 " 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贡献贵州力量。

制度创新构建保护新格局。贵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保护地和红线工作协调机制。2023 年至今,《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 年)》相继出台,明确 4 大优先领域和 28 项重点任务。法治建设方面,先后修订、出台《贵州森林条例》《贵州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贵州省渔业条例(修订草案 ) 》等,创新设立梵净山环保法庭等专业司法机构,贵阳等地探索构建 " 林长 + 庭长 " 跨部门协作机制。探索建立行刑衔接机制,印发《贵州省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办法》," 保护贵州特有鱼类斑鳠及其栖息地生境 " 入选最高法典型案例。

铁腕执法守护生态安全。2017 年以来,贵州完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43 个重点问题整改," 绿盾 " 问题整改纳入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且连续四年获得满分。2024 年,全省侦破涉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案件 1410 余起。落实长江 " 十年禁渔 ",赤水河流域重现鳗鲡、红唇薄鳅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等。

系统治理提升保护效能。全省优化整合 237 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 177 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 10.05%。投入超 50 亿元实施武陵山区生态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面积 1.75 万公顷,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55 地创建省级及以上生态文明示范区和 " 两山 " 基地。刺梨、香禾糯、镇宁蜂糖李入选全国优秀案例,贵阳、赤水在 2024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 ( COP16 ) 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入选 " 自然城市 "。

全民参与深化保护共识。创新编制《身边的动物》系列科普绘本。开发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指引,制作完成贵州省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片,将在今年 5 月 22 日播放。在 COP15、COP16 等国际平台展示本土保护经验,香禾糯案例登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舞台。

目前,贵州正推进《贵州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贵州省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条例编制工作,持续完善长江、珠江上游跨省司法协作机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 " 贵州智慧 "。

记者 曾秦 实习生 张贺妍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