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 IPO
A+H
" 清华学霸 " 又要 IPO 了!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芯片圈大佬朱一明再出手!
近日,兆易创新带着 73 亿年营收、11 亿净利润的 " 成绩单 ",官宣要去港股敲钟了!背后操盘公司的是身家 71 亿登上《胡润富豪榜》的朱一明。
谁能想到,20 年前的清华理工男,如今竟打造出一个超 750 亿市值的芯片帝国。从手机、汽车的 " 记忆模块 " 存储芯片,到设备的 " 控制中枢 "MCU,再到模拟芯片、AI 芯片、车规芯片……兆易创新的芯片几乎承包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源:罐头图库
截至 2025 年 5 月 29 日,公司股价报收于 113.75 元 / 股,市值达到了 755.37 亿元。
如今,兆易创新要去港股 IPO,朱一明和他背后的资本朋友圈,又将如何玩转资本市场?
01#
9 年 "A 股老将 " 年入 74 亿元
如今再冲 IPO
据公开资料显示,兆易创新成立于 2005 年,是国内芯片设计领域的 " 隐形巨头 ",专注于存储芯片和微控制器(MCU)生产。其存储芯片相当于设备的 " 记忆模块 ",而 MCU 则是设备的 " 控制中枢 ",广泛用于物联网和智能设备中,是当今智能化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
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智能手机和平板,还是汽车电子和工业设备,都能找到兆易创新芯片的身影。
2016 年,兆易创新在 A 股上市,市值一度高达 1440 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厂 Flash 供应商之一。据新媒体 "Omdia" 数据显示,尽管兆易创新在 2022 年全球市占率仅 2%,但在国内市场上已稳居头部。
到 2024 年底,公司存储芯片收入为 51.94 亿元,占营收的比例达 70.8%;MCU 产品贡献 17.06 亿元,占比约 23.3%。整体看,公司全年总营收达 73.56 亿元,同比增长 27.69%;净利润 11.03 亿元,同比暴增 584.21%。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净利润持续增长,营收达到 19.1 亿元,同比增长 17.3%;净利润为 2.35 亿元,同比增长 14.6%。
分地区看,公司国内业绩增长速度高于国外。以 2024 年为例,公司国内收入 16.53 亿元,同比增长 40.21%;国外收入 57.02 亿元,同比增长 24.47%。
如今,A 股上市 9 年的兆易创新带着优异的成绩单,将目光瞄向港股。对于此次港股 IPO,兆易创新表示,主要是为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尽管如此,在宣布赴港上市后,资本市场情绪依然受到了短期扰动。公司宣布港股上市的第二天,也就是 5 月 21 日,兆易创新股价下跌超 6%,市值相较前一交易日缩水约 54 亿元。
对此,公司回应称,从以往来看,A+H 两地上市的公司在两个交易所的股价会有一定价差,H 股价格会略低于 A 股价格,短期在投资情绪上有一定影响。
02#
靠并购、投资等资本动作
打造 750 亿帝国
除了业绩表现亮眼,兆易创新最为业界称道的,是其近年愈发活跃的资本运作。从并购到设立基金,再到入股行业明星项目,兆易创新几乎 " 押中 " 了芯片行业每一个重点。
早在 2015 年,公司就联合中方资本财团出海,以 7.31 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收购美国 NorFlash 巨头芯成半导体。这是它第一次 " 走出去 ",也是国产芯片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罕见的大手笔。
2017 年开始,公司陆续参与设立产业基金,投向 AI、车规芯片、功率芯片、物联网等热门领域;2019 年,公司作价 17 亿元收购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上海思立微电子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屏下指纹芯片,借此,公司完成了存储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三条产品线在技术和产品组合上的协同。
但该收购也受到了市场质疑,具体来看,此次 17 亿元收购,溢价率高达 16.23 倍,给公司形成商誉 13.05 亿元。而收购后,公司连续三年计提商誉减值,2020 年至 2022 年,兆易创新对上海思立微电子计提的商誉减值分别约为 1.28 亿元、1.56 亿元、2.41 亿元。
2020 年,兆易创新斥资 3 亿入股国产 DRAM 厂商——长鑫科技,2024 年再追加 15 亿,累计持股 1.88%,从而保障存储产业链的上游产能。
2022 年,兆易创新设立 11 亿元专项基金,密集投资芜湖埃泰克(车规芯片)、苏州领慧立芯(数模混合芯片)、光羽芯辰(AI 堆叠芯片)、青耘科技(定制化存储)等硬科技公司,每一笔出手都精准踩在技术风口。
2024 年 11 月,公司再次以 3.16 亿元收购苏州赛芯 38.07% 的股份,正式控股这家专注于电源管理与电池保护芯片的模拟芯片企业。
收购前,苏州赛芯 2023 年营收为 2.51 亿元,净利润为 3494.58 万元;2024 年上半年营收为 1.34 亿元,净利润为 3492.1 万元。
彼时,苏州赛芯还是一家 IPO" 撤否 " 企业,但其产品力和技术储备得到资本市场认可。兆易副董事长何卫表示,这笔收购将大幅提升公司模拟芯片能力,拓展产品线,增强客户粘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表示,上市公司收购 IPO 撤否企业,也是看到了这些企业潜在的价值和成长性,或者希望通过收购实现业务多元化和风险分散。
根据年报也能看出,公司在资本运作层面的布局力度。2022-2024 年,兆易创新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分别达 16.3 亿、23.8 亿、31.2 亿,一路上涨。
尽管大手笔投资,但由于芯片行业重资金、回报时间长的特性。2022-2024 年,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三年来持续亏损。2022 年亏 395.67 万元,2023 年增至 401.99 万元,2024 年更是达到 757.52 万元。
同时,公司理财产品收益如同坐过山车。2022 年为 4968.92 万元,2023 年大幅增长至 8663.98 万元,可 2024 年又骤降至 2423.65 万元;同期,投资收益分别为 5060.01 万元、8261.99 万元和 1792.02 万元。
对此,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表示,投资收益只是账面上进行了价值重置,因为所有投资标的都没有上市、也没有转让,因此投资收益并没有真实实现,但是随着目前二级市场对相关项目估值的降低,这部分投资价值重置也会受到影响。
图源:wind 截图
不过,尽管投资收益比较波动,但兆易创新的财务状况较为稳健。
2024 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 20.32 亿元,同比增长 71.24%;2025 年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仅 12.76%,总债务 24.84 亿元中,短期借款占比 39%,为 9.7 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仅 6018 万元。
不过,这些资本动作也使得公司商誉持续增长。2024 年,公司商誉为 6.17 亿元,占总资产的 3.21%,较 2023 年的 4.1 亿元显著增长,主要原因是收购苏州赛芯所致。
对此,高级会计师刘文斌解释道,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如果标的公司出现经营状况恶化,或者涉诉、专利失效等其他风险时,需要对商誉计提减值,这一动作会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
03#
朱一明的资本棋局:
从 " 清华学霸 " 到 " 芯片大佬 "
兆易创新的资本故事,离不开创始人朱一明的推动。
他是典型的 " 理工男逆袭 " 的代表。据新媒体 " 创客公社 " 报道称,年仅 17 岁时,朱一明便从江苏盐城考入清华物理系,后赴美深造,曾在硅谷技术岗位崭露头角。
32 岁时,他回国创立兆易创新,并将公司推上 A 股。2018 年,46 岁的朱一明在合肥 " 二次创业 ",又打造出超级独角兽——长鑫科技。这家专注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设计、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短短数年间便发展成为估值高达 1400 亿元(2024 年投前估值)的行业独角兽。
长鑫科技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汇聚了众多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包括,合肥清辉集电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长鑫集成、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大基金二期)、合肥集鑫和安徽省投资集团,分别持股 24.32%、12.43%、9.81%、9.39% 和 8.88%。
朱一明作为长鑫科技董事长,拥有 25.27% 的最高表决权,牢牢掌控着企业发展方向。更值得关注的是,2024 年,兆易创新斥资 15 亿元战略增资长鑫科技,增资完成后将直接持有其 1.88% 股权,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协同效应。
凭借在芯片领域的卓越成就,2024 年,朱一明以 71 亿元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在兆易创新,他不仅是创始人兼董事长,更以 6.89% 的持股比例稳居第一大股东之位。
而备受关注的 " 私募大佬 " 葛卫东,也是其背后的 " 盟友 ",早在 2018 年便开始建仓兆易创新,并于 2020 年以 15 亿元参与定增,现持股 2.81%,位列第三大股东。
一边是产品线齐全、财务稳健的 A 股芯片 " 老将 ",一边是开疆拓土、全球化野心勃勃的新故事。兆易创新赴港,不只是一次 IPO 那么简单,它瞄准的是更高的市值想象力与国际影响力。
如今,它踏上海外征途,下一个十年,是超车,还是守擂?兆易创新的 "A+H" 组合,能不能走出不一样的路?
你看好兆易创新 "A+H" 吗?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