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 06-06
计划复制地球,“港股数字孪生第一股”五一视界再冲IPO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近日,港交所官网披露,身处数字孪生赛道的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五一视界 ")更新了招股书。中金公司和华泰国际为此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

来源:公司招股书

据悉,五一视界此前多次谋求登陆资本市场。2020 年,公司曾计划登陆科创版,2023 年转向北交所上市,后又转战港股,并于 2024 年 11 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冲刺 " 港股数字孪生第一股 "。

当前,数字孪生虽然是一项尚未成熟的新兴技术,但作为企业数字化运营的关键技术,和元宇宙的基础底座之一,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能通过构建真实世界的物理实体,实现故障预判、方案模拟与决策优化等一系列功能,从而赋能各行各业。

因此,五一视界即使面临业务体量小、尚未实现盈利等一系列经营难题,仍吸引了一众知名投资者。股东包括商汤、摩尔线程、途家、当代置业、招商证券以及 A 股著名牛散葛卫东等人。目前,公司已经过 8 轮融资,估值约为人民币 44 亿元。

而凭借资本的加持,五一视界更是立下了要 "1:1" 复制地球的雄心壮志。面对投资者,公司将如何讲述数字孪生的资本故事?

数字孪生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

根据招股书披露,五一视界为一家在中国数字孪生行业享负盛名的科技公司。并已围绕 3D 图形、模拟仿真及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技术进行大量投资并发展核心竞争力。

公司前身为当家移动绿色互联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 51VR),原是当代置业集团内部的 " 互联网 + 地产 " 项目。2015 年,公司从当代置业集团分拆,开始从事 AR、VR 等技术服务,于 2020 年 12 月改制并更名为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中仅 51Aes 涉及数字孪生业务,2024 年来自 51Aes 的营业收入为 2.36 亿元,占当期营收总收入的八成以上。

招股书介绍,51Aes 于 2015 年成立,为公司的数字孪生开发及应用平台,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数字孪生场景精度及应用价值分级系统的开发。其拥有三个核心产品包括 AES(全要素场景)数字底座、WDP(世界开发者平台,一个数字孪生 SaaS 平台),以及 ISE(无限仿真引擎)。提供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 51CIM(城市园区信息模型平台)、51WIM(水利水务信息模型平台)及 51XIM(工业及能源信息模型平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过往数字孪生平台案例包括北京 CBD 时空信息管理平台、华为练秋湖智能运营中心、宝马数字孪生铁西工厂、南皮数字乡村、51GIM 煤矿全时空智能孪生预警平台等。不过,公司并未披露上述项目实际用到了哪些数字孪生技术或产品。

事实上,目前行业普遍观点认为数字孪生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定义边界模糊,商业模式尚不成熟。

据了解,数字孪生概念最早于 2002 年,由 Michael Grieves 教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时以 " 信息镜像模型 " 的名字提出。2010 年,NASA 在发布 Area11 技术路线图的 Simulation-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 部分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的概念。

2012 年,E.H.Glaessgen 和 DS.Stargel 首次给出了数字孪生的定义:即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尺度的仿真过程,和作为虚拟空间中对实体产品的镜像,反映相对应物理实体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在此期间,数字孪生技术多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例如 NASA 的航天项目等。

然而,2021 年前后,元宇宙概念红极一时,数字孪生作为构建元宇宙的底层技术,也被推上投资风口。市场上也冒出了大量鱼目混珠的 " 数字孪生 " 企业,并滋生出了诸如用 BIM 建模冒充数字孪生项目等行业乱象。

IDC 于 2023 年发布的《中国数字孪生 CIM 平台市场份额》报告将市场总结为 " 发展初期,格局未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霖则指出:在数字孪生核心技术远未获得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各类应用却已经遍地开龙,让人匪夷所思。

此外,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决定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深度。因而需要包括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和数字基建的同步配套。

易知微在《数字孪生行业方案白皮书 2024》中也强调:数字孪生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集成和分析,通过技术的融合使得数字孪生不仅能真实反映实体的当前状态,还能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并为各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市面上部分所谓 " 数字孪生项目 " 只是在大屏上展示的可视化方案,而非真正具有实用功能的数字孪生,有的甚至缺乏数汇总能力。

复制地球却主要用于游戏制作?

五一视界最具雄心的目标,是要创建地球 5.1 亿平方公里的数字孪生。

公司在招股书内介绍称:其目标是为包括企业、消费者及开发者在内的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接入及构建数字孪生的解决方案,并与彼等合作共同打造一个 " 数字孪生地球 ",最终让现实世界更加高效、安全与美好,并为人们提供全新视角及技术以认识及改善我们的世界。

而公司的这一目标,非常容易被认为是在对标英伟达于 2021 年宣布的 "Earth-2" 平台项目,其愿景是联合世界上气象领域的科学家、社区一起打造地球的数字孪生,用于预测未来的气候,以应对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不过,无论是在项目的体量、技术、数据规模、算力要求、项目用途还是面向人群。五一视界的 " 数字孪生地球 " 与英伟达有着很大的区别。

据招股书披露,作为公司三大业务之一的数字地球平台—— 51Earth 于 2022 年推出。最初只专注于提供 VR 或元宇宙平台,主要服务于企业的营销活动。2024 年发展成为强化平台,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一个可由多方共同参与的多样化应用场景,用户主要为热衷于建造、开发及探索数字地球的游戏技术人员。

然而,该业务是否真的需要以高成本 "1:1" 的方式还原整个地球?公司未在招股书内给出明确的解释。

目前,五一视界为复制地球这一宏大目标制定了一个包含 " 五类要素 " 和 " 五个阶段 " 的详细计划。其中,五个阶段分别为静态世界(2015 年至 2017 年)、动态世界(2017 年至 2020 年)、半模拟世界(2020 年至 2023 年)、全模拟仿真世界(2023 年至 2026 年)、数字孪生世界(2026 年至 2030 年)。

公司指出,其当前已进入第四阶段,实现整个地球的实时生成及渲染技术(L1 城市级精

度),并成功将可一天生成一个城市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建模技术规模商业化。

另据招股书介绍,51Earth 将作为公司的第三增长曲线,未来能通过用户订阅和增值服务获得收入。不过,公司同时称 51Earth 的开发及商业化是一个长期目标。现阶段 51Earth 的所有收入均来自该等 VR 及元宇宙产品,具体应用包括在线会议及数字展厅等。

行业龙头营业规模不足3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五一视界于 2023 年数字孪生行业中收入排名第一;截至 2024 年于中国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市场的融资金额排名第一;以及是中国数字孪生行业首家实现一年内收入达 2.5 亿元的公司;

不过,即便作为行业龙头,公司的营收规模也并不高。2022 至 2024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1.7 亿元、2.56 亿元和 2.87 亿元。勉强达到港交所要求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入不低于 2.5 亿港元的上市要求。

同期,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 -1.32 亿元、-6808 万元,-4577 万元。公司解释称,2024 年的经调整亏损减少,主要是由于收入增加,令毛利改善约人民币 790 万元,以及研发开支减少。

此外,公司毛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2022 至 2024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为 65.0%、54.2% 及 51.1%。其变动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的收入组成变动所致。

然而,公司在招股书内预期 2025 年的亏损额会进一步增加,主要由于销售开支、技术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开支、行政开支╱股份薪酬等支出的增加。

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公司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来维持其业务竞争力。但 2024 年,公司的研发支出削减为 5380 万元,相较上年同比减少 43.34%。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团队的优化及重组研发组织架构,造成研发支出减少。

目前,公司的研发主要集中于 3D 图形、模拟仿真及人工智能三项关键技术。而未来如何平衡研发投入和商业转化,将会是五一视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数字孪生 港股 招股书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