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电影 06-10
周渝民上场,华语神剧要破9.5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相信大家都在蹲这一天吧。

6 年前,一部 9.5 分的华语剧横空出世。

怎么说呢,从没想过华语剧能有这样的格局,也没想过有人能拍出来。

而现在,能超越它的,只有它自己——

我们与恶的距离 2

The World Between Us: After the Flames

导演林君阳与编剧吕莳媛再次联手。

阵容换血。

第一季主演贾静雯、温升豪、吴慷仁等人仍会客串。

主角变成周渝民、薛仕凌,双金钟视帝首度同台飙戏。

杨贵媚、于子育、谢欣颖等多位重磅卡司坐镇。

首更两集,Sir 第一时间追完。

可以预感到——

第二季会超越第一季。

为什么?

故事更深入。

拍法更加成熟、自信。

今天提前准备好小板凳,让我们一起见证新的神剧诞生。

同样是恶性社会案件。

同样是被困局中的各方社会角色。

周渝民饰演的马亦森,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似乎是想让他成为医生。

果然如愿以偿——

他当上了精神科医生,娶妻生子,有了幸福的家庭。

但没想到,那些新闻头版里的事件,会结结实实落在他的头上。

超市纵火案。

凶手浇上汽油,点燃了超市外的一台电动车。

结果,火势不受控制。

导致五人死亡,十二人受伤。

马艺森的妻子和儿子,就葬身在火海。

世间怎么会有这样的魔鬼呢?

更可怕的是。

就如《与恶》系列一直在拷问的——

" 我们 " 离魔鬼,究竟又有多远?

失去妻儿的马艺森,他不再关心凶手是个什么样的人,作案原因是什么。

只想一脚油门,把他撞死。

而在这之前。

他还是个穿白大褂的大夫,脾气好,形象好,还做精神病人的社会矫正工作。

此时的他,却成了 " 潜在凶手 "。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纵火案的凶手在行凶之前,也可能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人?

另一个案件。

出租车司机捅死警察,但被判无罪。

因为,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

但 " 惩罚 ",并没有消失。

而是转嫁到了他妻子和孩子身上。

妻子陈又茗(谢欣颖 饰)好不容易攒点钱,当街给受害者家属下跪,希望对方收下赔偿 ……

父亲的缺失,旁人的白眼,母亲的崩溃。

都剥夺了孩子一个正常的童年。

- 最后悔和你爸结婚,把你们两个生下来

- 是我们两个逼你生的吗

每天不知道在乱什么

- 对啦我乱啦

我乱到想要去杀人啦

《与恶》播出 6 年后。

剧中的现象并没有消失,反而随着互联网碎片化的信息,变本加厉了。

" 网络判案,人均死刑起步。"

情绪化。

或者说,是被算法不断卷积起来的恨意和愤怒,成为了当下舆论空间里最同行的话语。

这可能就是讽刺的地方。

编剧和导演耗时 6 年,翻阅大量卷宗,不断打磨故事,试图重新擦亮大众的理性。

但传统电视剧的生产和传播,怎么可能比得上今天几秒钟,配上 " 资料画面 " 和洗脑 BGM 就点赞数十万的短视频呢?

一傅众咻。

我们与恶的距离,还在不断缩小。

《与恶 2》的重点,当然不仅是两个家庭的崩坏。

有人嫌弃它前两集的慢吞吞,但 Sir 却惊喜于相较于第一部,续作向我们呈现的更大的版图。

如果说第一部讲的是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切换,讲人权和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那么第二部的重点便不仅是人,而是社会的不同阶级。

政界的高政光(薛仕凌 饰)。

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从政,想要推动社会进步。

支持同性婚姻,同情维权的农民,也总是愿意帮助身边的人。

他和马亦森是世交。

马亦森出事后,他住进他家,担心他做出傻事。

可是呢。

马的妻儿被烧死了。

高的政治主张,是支持废除死刑的。

如何面对这种矛盾?

" 水至清则无鱼 ",用来形容他很贴切。

不混圈子,容易轻信他人,办事不讲人情世故。

你以为清廉就能做好官?

事实是,媒体捕风捉影,说他私生活不干净,疫情期间不作为,收黑钱。

还有人发起让他倒台的运动。

政治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从工作,贯穿到生活——

朋友的变故,会改变他的立场吗?

关于精神病杀人。

医生面对当局将处理精神病犯人施压给机构的做法持保留意见。

他们说:政治不应该凌驾于专业。

而到了政治上,政客又坚持不能一味增加关押时长。

可民众呢?

面对精神病杀人的无罪判决,选票,就是最后的抗议。

没人愿意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所有人都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如果说第一季,最大的导火线是媒体。

媒体抢新闻,媒体求快。

媒体激化了受害者和加害者家属的矛盾。

那么第二季呢?

是阶级如何在无形中塑造人的命运的,以及在这一种现实下,法律所说的公平,是否还值得被相信。

面对爸爸身为精神病杀人犯,妈妈生死未卜的天崩开局。

又茗的儿子罗誉(白润音 饰)为了养活妹妹,只能选择犯罪。

他帮人取黑钱,结果被警察当街逮个正着。

幸好这时,一对情侣出手帮助了他。

女生是政治高官的千金,也是小孩的辅导老师。

男生不过是个普通打工仔。

两人将孩子送回家后,在车上有这样一段对话。

女:我叫他读书有错吗,读书不重要吗。

男:他现在不知道妈妈去哪,并且可能自杀,爸爸又在坐牢,哪有心情读书。

女:就是这样才要好好读书啊!

我希望他先不要管那些无法解决的事情,努力读书而已。

男:努力,是建立在好运和背景上,才有可能改变,不是努力就够。

他现在能想到借钱要还,为了保护妹妹去当车手,已经是他的生活经验里面最努力的事情了。

谁对,谁错?

好像都有道理。

这个世界,努力就够了吗?

如果不够,就从此不再努力了吗?

一个精神病人犯罪,围绕他的是三方:

家属、公众、政府。

他们的下半生如何继续?正义如何厘清?法制怎样施展?

每一个个体的程序,都是一节社会的阶梯。

6 年过去了,我们为何还在期待《与恶》系列推出新作?

毫无疑问。

《与恶 1》是台剧天花板中最为坚固的存在之一,它向我们展示了华语剧的深度性与可能性。

在它之前,我们或许从未想过,可以如此呈现一桩全民公愤的社会案件。

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

凶神恶煞,一言不合就大发飙的 ……

受害者家属。

弱小可怜,以泪洗脸苟且偷生的 ……

加害者家属。

正得发邪,为杀人犯竭力开脱的 ……

律师。

抹黑?洗白?颠倒是非?

都不是。

《与恶 1》是想以多个视角,重审人的善与恶,以及重新思考一桩罪案引发的疑问。

而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一名男子,闯入电影院,举起枪来无差别射击。

9 死,21 伤,伤亡者大多是孩童。

犯罪者当场被逮捕。

证据确凿,动机不明。

直到大结局,仍未清楚他为何杀人。

编剧吕莳媛曾说:

其实我们应该不是真的知道,或甚至我们真的不知道原因。

这也是《与恶》创作团队的诚实之处——

他们不假装全知全能,随便塞一个答案喂饱观众。

而是明明白白坦诚他们的困惑:

恶到底从何而来?

我们该如何预防它的再次发生?

我们该如何治疗它留下的创伤?

议题,则有着绝对的深入。

透过一起无差别伤人案,全方位深入社会的肌理,将藏在现实褶皱处的污垢翻出来晒。

新闻伦理、程序正义、网络暴力、公共安全、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偏见 ……

在《与恶 1》中,贾静雯所饰演的新闻主编,曾问过后辈一个问题。

在 Sir 看来,这也是《与恶》创作团队向观众的发问:

敢不敢踏进现实的世界

前作的优质,自然点燃观众对续作的期待。

另一方面,贫瘠的市场,更显得《与恶》系列的珍贵。

当 6 年前《与恶 1》在内地掀起观剧热潮,本以为会激发同类型题材的高质产出。

可惜的是,在这之后,鲜有深度探讨 " 无差别伤人 " 等议题的华语剧。

与此同时。

影视愈发照进现实。

极端恶性事件频发,可往往只有一纸通报,与 " 只求灭杀、不求思考 " 的呼声。

将所有的恶,归咎于某个人的变质上。

未等查清一个人为何变质、一个社会为何频频有人变质。

便迫不及待的 " 斩立决 ",然后大呼正义、痛快、杀鸡儆猴。

不是不允许死刑,更并非是为犯人脱罪。

问题是。

急急地杀掉一个人,就能根治问题、永保平安吗?

我们只能频频回望,从过往的影视作品中寻找当下的注脚。

△ 奉上王赦律师的回答

所以,我们对《与恶 2》的期待。

不仅仅是期待一个演技在线、人物立体、故事到位、节奏流畅的好作品。

我们还在期待——

能不能在影视剧中看到当下的现实?

能不能重现被 " 一刀切 " 所阉割的复杂问题与真实人性?

能不能被创作者尊重、珍视,而不是哄孩子式的糊弄?

一场成年人对公共议题的对谈,而不是一场简单的泄愤。

目前来看,《与恶》系列的创作团队,还在袒露自己赤诚的创作之心。

他们不仅延续第一季所关怀的社会问题——

纵火案与无差别伤人、法医案与精神障碍、蓬铁案与公共安全 ……

他们还显露出更蓬勃的创作野心——

在《与恶 1》中,官场政治是隐身的,只在新闻报道与众人对话中出现。

到了《与恶 2》,官场政治直接露面,显然会是这一季的重头戏部分之一。

同时,他们没有丢掉温暖的底色,与对人的关怀。

吕莳媛谈到新一季的创作核心,讲到了四个词:

" 第二季《我们与恶的距离》故事想讲的四个关键字,是选择、修复、理解和接住。"

在每一集的片头,都会居中出现一行字:

没有人该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该是一座孤岛。

是一个人倒下,会有另外一群人接住的暖心群岛。

当马亦森因妻子、儿子的离世,而变得阴郁、暴戾,想以暴制暴杀死凶手的时候。

他周围的同事,纷纷伸手来接住从情绪高位坠落的他——

时刻盯着他,一旦发现他不对劲,便冲出去委婉制止;

时刻陪着他,同时也理解他,留给他舔舐伤口的空间。

△ 所有的巧合,背后都是善意的安排

这种人与人的关联性,也意味着——

如果一个人倒下之后,没有人与社会来接住,那他极可能会坠入人性的深渊。

罗誉,法警案凶手的孩子,一个没人管的孩子。

爸爸因杀人被监管起来,妈妈因压力过大而失踪。

他懂事得令人心疼,是一个小天使——

会给妈妈和妹妹做早餐,小小年纪独自撑起家。

但他的未来,也让人担忧得心揪起来——

被校园霸凌、被唆使着干坏事、吃不起饭只能搞贷款、偷酒喝醉 ……

离 " 恶魔 ",似乎只剩下一线之差。

除了原生家庭的遗弃。

整个社会也在对他选择性可见。

需要提醒的是,他的名字,出现在第二集的片头——

罗誉 | 未来。

这也在提醒——

这个孩子的未来,意味着我们的未来。

而当一个孩子,没有大人、家庭、校园、社会接住。

他的未来,与恶的距离,会有多远?

漠视孩子存在的成人、家庭、校园与社会,与恶的距离又有多远?

对此,乃至于对种种问题。

《与恶 2》不一定能给出现实的解法,但不会给你一个从众的作答。

没有用所谓的 " 大快人心 "" 正义降临 " 的光明结局,去掩盖罪恶,达到安抚群众情绪的效果。

它一次次敲击罪恶,发出惊悚的声音,让我们的虚伪和逃避,都无处隐藏。

Sir 相信这就是鹤立鸡群的《与恶》。

很遗憾,我们与它的距离,还很远很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周渝民 医生 子和 魔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