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决赛 G4 的两位风云人物:福斯特和亚历山大。
相信大家看完这一战,基本明白了福斯特为何会成为一代御用名哨以及 MVP 亚历山大对规则和判罚的利用已有了保罗 + 哈登的双重身影。
判罚尺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步行者也确实有机会,最后 3 分钟仍旧领先 1 分。
内姆哈德被帽,特纳传球失误,哈利三分不中、内姆哈德 20 英尺单打中投不中、特纳三分不中,以及马瑟林 4 罚中 1 ——西亚卡姆第四节 4 分 19 秒被换上场,此后 0 出手。
亚历山大最后 4 分 38 秒独得 15 分,西亚卡姆同一时间段 0 次出手,步行者末节被打出 31-17 净负 14 分,实际上输在了决胜时刻(最后 5 分钟分差 ≤5 分)的关键球表现。
亚历山大35 分 0 助攻,西亚卡姆和哈利伯顿合砍 38 分,一人堪比两人产量,这就是两队顶层球星直观的硬解输出差距。
在现行规则版本之下,亚历山大能突、能中投、能造犯规的特质决定了他对比赛的影响力,虽谈不上美观但却真的实用。
雷霆首发变阵(开局 12-20 落后)效果其实并不好,关键是要让亚历山大有体能在最后接管。
雷霆 G3 被步行者的替补火力拉爆,而亚历山大打满一、三节的常规轮换策略在步行者替补火力高压下被迫要更早回到场上——上一战亚历山大打42 分钟,最后 3 分钟已经手捂膝盖,如何让亚历山大有体能打决胜球是雷霆必须解决的难题。
哈滕重回首发,亚历山大首节先打 5 分钟休息,雷霆实则改变了过去三战的轮换逻辑:从由哈滕保衔接段变为了亚历山大二、四节开始保衔接段。
哈滕在替补比亚历山大更吃队友,上一战托平、马瑟林、麦康纳在衔接段净胜两位数;此役,亚历山大带替补不仅降维打击,更让戴格诺特教练增加了替补阵容的使用时间,雷霆此役衔接段干爆了步行者,步行者替补在场正负值全部为负。
即雷霆可以接受首发一内四外无亚历山大阵容输分,但要不惜一切保证衔接段不被步行者打爆。
比赛的呈现也确实如此,哈滕重回首发被步行者五外挡拆疯狂针对,步行者 5 分钟狂飙 4 记三分;不仅进攻端针对哈滕,防守端还放空哈滕包夹亚历山大,这也迫使亚历山大前 5 分钟 3 投仅 1 中,步行者早早 20-12 打停雷霆。
步行者四个首发此役皆赢分(最高 +17),替补全部输分(最多 -15),雷霆变阵后改亚历山大带替补起到了对步行者轮换火力的反制效果。
雷霆全场就进了 3 记三分,全队仅 10 次助攻;步行者命中了 11 记三分,还送出了 21 次助攻,但真正决定比赛的却是单打。
雷霆全场 37 个运动战进球,仅有 10 次助攻,27 个进球都是单打,杰伦 - 威廉姆斯、亚历山大、卡鲁索在一对一上交出了远超预期的攻坚表现,雷霆实则全场都在抓步行者的外线防守弱环。
多特开场冲击哈利伯顿,杰伦 - 威廉姆斯连续追着谢泼德强突,亚历山大频频挡拆点名托平单打,雷霆在一对一上确实支配了步行者的单兵防守。
单打冲击禁区是雷霆惩罚步行者的主要手段,这也导致雷霆内线得分50-36净胜步行者 14 分,此外雷霆篮板球43-33步行者、雷霆进攻篮板 12-7 步行者。即步行者在外线表现更好,雷霆此役统治了禁区和篮板。
雷霆尽可能做到了扬长避短,论战术变化确实不如步行者,化繁为简,亚历山大抡完杰伦 - 威廉姆斯抡,快没时间了就找霍姆格伦、多特、卡鲁索等人接锅,简单粗暴,一对一放大自身的冲击力优势,莽出了一条生路。
系列赛变为三局两胜,雷霆的关键是亚历山大体能,步行者的关键则是限制亚历山大以及决胜时把球交给西亚卡姆。
雷霆此役 4 人得分上双,亚历山大单场 35 分的表现无愧于球队王牌,系列赛至今霍姆格伦和杰伦 - 威廉姆斯表现都有起伏。亚历山大在输出稳定性上自成一档,总决赛至今已经砍下 3 场 30+,他是否有体能接管决定了雷霆在决胜时刻的命运。
亚历山大的体能与雷霆替补表现息息相关,替补火力差则他必须要牺牲休息时间早回到场上。雷霆吸取了 G3 失利的教训,采用亚历山大每节打首尾、节间休息的轮换方式,尤其亚历山大带二、四节初不仅保证自家板凳火力,还顺带压制住了步行者的板凳火力,戴格诺特 G4 的调整可谓及时有效。
内姆哈德单防亚历山大效果出色,雷霆通过挡拆点名创造亚历山大 VS 内史密斯的对位完成了收割。步行者必须要明确防守原则,还是应当坚决包夹亚历山大,让雷霆的角色球员在关键时刻处理球,毕竟亚历山大的威胁远大于雷霆其他人。
雷霆此役在关键时刻的处理无疑更好,既保证了亚历山大进攻端开抡,防守端还让西亚卡姆最后 4 分 19 秒 0 出手。在王牌硬解攻防的正面战场上,雷霆赢下 G4 的关键时刻表现确实盖过了步行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