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平地一声雷
闵行区正式宣布将收购部分存量商品房源,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
可谓是打响了上海 " 收房第一枪 "
一时间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关注,都在猜测会是哪些新房项目 " 幸运 " 入选
毕竟现在还是有不少库存盘在续销
更重要的是,之前针对郊区新房去化问题,更多关注在放开限购、落户降低门槛等政策方法上
没想到又多了这种 " 以购代建 " 的新模式,后续像嘉定、松江等区域会不会也跟进?
让我们今天来仔细研究一番
闵行最有可能收购哪些商品房
据上海闵房集团旗下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此次收购的具体规定细则大致分为几点:
首先项目得是合法合规的新建住宅商品房,具备现房交付条件
已经是现房的或者即将交付的毛坯、精装房都可以
其次是位于闵行南部地区
虽未明确具体范围,但主要包括颛桥、马桥、吴泾、浦江镇等板块
图源官方规划草案
最后,房源需要集中分布,单项目提供房源总建筑面积不低于 7500 平米
并且产权清晰、无权属纠纷,未被法院查封、扣押、冻结
经过初步盘点,南部确实有不少房企开发的新房项目,当前在售的主要有以下 9 个
均价从 4.3 万 / 平到 7 万 / 平不等,可售套数最少的仅剩 22 套,最多的接近 500 套
有的已经是现房或准现房状态,有的还要等两年左右的时间交付
其中,动作最快的要数上海地产开发的尚湾林语,已明确回应称不参与此次收储活动
图源:尚湾林语官方公众号
综合各方信息推测下来,此次最有可能被收购的项目便是滨江雅著,以及保利光合上城 / 跃城
滨江雅著本身是从商业产权房改造而来,由闵行国资委接手
主力产品为总高 5 楼的洋房,得房率在 85% 以上,部分一楼有商业
滨江雅著实拍图,图源网络供参考
最近一次开盘还是在 2024 年 1 月,当时推出 245 套房源,结果一年半以来只网签了 14 套,目前还剩 230 多套可售
滞销的主要原因是楼盘远离老闵行核心区,而且配套较少,通勤也不是很方便,价格也明显高于周边二手房的均价
保利光合上城 / 跃城都是同一个开发商,加起来的规模也较为适合,不排除一起打包收购的可能
还有就是大家关心的价格问题,尽管暂未披露此次收购的资金来源
最终收购价格以房源评估价为准,这也给被收购房企留出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当然,目前闵行方面并没有公布收储的具体项目
以上还只是我们的初步猜测,一切还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02
为什么上海此时此刻也要收储了
第一,为什么最先试点的会是闵行
闵行这样一个上海近郊区,近几年发展势头很猛,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截止 6 月 18 日,全区的一手库存在 3800 套左右,排在全市第七位,压力还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还是上海保障房体系改革的先行区
本次收购的上海闵房集团,控股股东为闵行区国资委
截止去年 9 月底,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闵行公共租赁住房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已运营了 30 多个租赁住房项目,负责的保障性房源近 6500 套,总面积 45.39 万平方米
在房源收储、改造和运营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能快速落地此次政策
第二,为什么指定是闵行的南部地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闵行的建设重点都在北部的大虹桥、中部的莘庄以及七宝等区域
南部尽管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但存在感并没那么强,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这两年随着大零号湾升级,多项产业和地区规划都在快速发展,才重回大家的视野中
具体到南部的几大板块,差异也比较大
老闵行板块内工厂较多,二手房的房龄较老,总价不到 200 万就可以上车两房,吸引了一部分刚需客群
吴泾的新房多在紫竹高新区,而且以价格较高的别墅产品为主,如单价 12 万 / 平的兰香湖贰号
供应量最大的还是号称 " 大居 " 的浦江镇,位置优势突出
不过这几年推出了多个新盘,一定程度上也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巨大压力
因此,对南部这些板块,还有对闵行全区整体而言
把部分符合要求的存量房源收进来,转化为保障房
可以加强局部地区的产城融合,吸引一些产业人才,有效缓解职住分离的焦虑
第三,为什么此时此刻上海也要收储了
通过闵行定向的小范围试点,可以看出这种 " 政府引导 + 国企运作 " 的模式重点在于郊区的去库存
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海什么样的新房比较难卖)
现在上海 6 万多套、730 多万方的库存里,光是外环外的就有 47702 套、537.55 万方
套数占比高达 79.3%,面积占比也有 73.3%
图源:6 月 18 日网上房地产
郊区不仅是新房越卖越多,一个个都熬成了 " 现房 "
更何况从明年 4 月起,还有大批量 2021 年触发积分的项目将 " 解除限售 "
短短大半年时间里,青浦、嘉定、奉贤、临港四大新城加起来得有 15400+ 套,闵行也有 1552 套
多种因素下,导致购房者对郊区新房的保值信心不足,部分板块暂时性出现滞销,有一定的压力
这种模式接下来很可能会在其他几个库存较高的区域推进,比如临港、嘉定和青浦几个新城
一边减少郊区土拍供地、新房供应,辅助 " 以购代建 " 去化库存
另一边加大市区的城市更新力度,拿出更多核心地段的土地,新房单价更高、面积更大
走 "消化存量、优化增量" 的发展道路,也加剧了楼市的分化
其次就是为了完成 " 十四五 " 定下的保租房筹措目标
上海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筹措保租房 60 万套、供应 40 万套
到去年年底已经累计筹措 53.8 万套、供应 34 万套,分别完成计划的 89.6% 和 85%,并保持了稳定较高的出租率
今年一季度新增筹措 2.3 万套、新增供应 2.1 万套,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再收购部分现房,距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另外,此前已有过非市场化的类似试点工作
据了解,去年 12 月上海城投宣布出资不多于 6.4 亿,收购了国企华鑫置业位于徐汇海波花苑 70-73、75-78 号的存量房源
经过半年时间改造为 " 城投宽庭 " 第 10 个保租房项目,共有 1283 套房源
并在今年 5 月开业推出首批房源,面积约 30 到 79 平的一室和两室户型
徐汇城投宽庭实拍图,图源:上海徐汇
事实上像闵行吴泾、徐汇田林这些产业集聚区,目前市场上的租金还是较高
新市民和年轻人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不低
接下来还会加大优质保租房的供给,以缓解大家的通勤和租房压力,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进一步彰显住房的社会功能,而不是光看之前住房创造 GDP、就业、财税等的经济功能
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收购存量房源
除了上海之外
最近还有浙江、四川、湖南、沈阳、大理、盘锦、等多个省市纷纷发布公告
由当地国家队领头亲自下场,积极探索 " 现房收购 + 区域限定 + 规模门槛 " 的模式
5 月 13 日,浙江发行了全国首个用于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的专项债,融资总额达 16.53 亿元
从项目组成来看,包括普通住宅项目和车位项目
从项目的地域分布来看,优先选取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并且去库存压力较大的几个三四线城市
其中湖州的 4 个项目合计揽获融资 14.86 亿元,占比近九成,毕竟今年前 4 个月的去化周期已经长达 42 个月、达到 3.5 年了
温州的 3 个项目也获得了 1.04 亿元,嘉兴桐乡单个项目获批 6300 万元
而杭州自身的速度更快,去年 10 月发布的收储公告
已在 5 月 20 日完成了 75 套存量房源的不动产权转移登记
收购了万科河语光年府 2023 年交付的毛坯两房,单套面积在 50 到 60 平,总建筑面积 4152.3 平
杭州万科河语光年府,图源杭州安居集团
将由国有长租品牌 " 宁巢 " 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5 月 28 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九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尽快推进相关收购工作
图源《湖南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
6 月 3 日,沈阳房产局也发布公告称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
征集采取 " 常态化受理、分批次收购 " 方式,不设征集期限
图源:沈阳房产局
与此同时,另一个一线城市广州方面
越秀区是 " 旧改安置 + 存量房收购 ",由国企收购二手房安置居民,首批 1000 套房源在两天内就实现了去化
天河区则有长租公寓运营商尝试推出 " 先租后买 " 的模式,租客可将 30% 租金转化为购房款
从各地实践和政策推进力度来看,今年上半年收购的规模已经大大超过前几年的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 60 个城市表态支持 " 收储 " 工作
杭州、广州、武汉、合肥、福州、郑州、贵阳、长春、保定等 10 多个城市收购商品房项目落地,筹集保障性住房超过 15 万套
下半年还将迎来更大规模的落地
相较于传统形式,由地方政府出资建造保障房,这种 " 收存转保 " 的模式以更贴近市场的手段盘活存量房源
一定程度上缓解房企库存压力,迅速将手中资产变现,有效补充现金流
也可以快速扩充保障供给、促进职住平衡的双重目标
再结合专项债、再贷款等金融工具的协同发力
实现 " 央行低息贷款 + 国企运营 + 租金收益 " 的闭环,具有政策持续性与财务可行性
此次由闵行南部率先试点收购存量房
短期内能够缓解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稳固板块的房价
但中长期要想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还需要靠产业导入,产城结合的落地
从更大范围来说,这种模式对于房价以及城市债务结构的调整都有影响
接下来能否带来上海其他区域以及更多城市的跟进
还有这些房源转变之后的具体运营情况,都还需要持续关注
以上为正文,来自远山
这是真叫卢俊公众号的第 6128 篇原创文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