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在大木村留下的标语。梁超 / 图
在修文县六屯镇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大木村,一座拥有六百年历史的布依族古村落。
大木之名,源于两种悠远回声。一说因寨中五株古银杏擎天而立,最大者需十二人合抱方能围拢,虬枝如龙,冠盖若云,村人遂以 " 大木 " 称颂其伟岸生命;另一说则溯至土司时代,老土司逝后,二子分治," 大头目寨 " 与 " 小头目寨 " 在岁月流转中音变为 " 大木寨 " 与 " 小木寨 "。煤炭冲处那座被称为 " 目老坟 " 的巍然坟茔,传说即是大头目的安息之所。时光之河奔流至 2013 年,地缘相连的三个村庄在此合流,成为现在的大木村。
《大木村志》编撰人之一李银波介绍,村寨血脉的源头可触摸到明朝的烽烟,万历年间 " 平播 " 之役,江西卢陵协镇李仁宇挥师入黔。战事平息后屯驻花溪区石板镇,后与当地班氏联姻,生二子。次子班近山(后还宗姓李)率众北上拓荒,在大木寨开枝散叶。李氏祖坟碑文如沉默的证人,班大秦墓静立山间,班李交融的家族史在碑刻与口传中延续。
△大木村红军文化广场。梁超 / 图
大木村还有着一段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90 年前,红军路过大木村,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红色基因。1935 年 4 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采取回师遵义、横跨乌江、佯攻贵阳作东进之势的策略,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这支纪律如钢的队伍,在途经大木村的三天三夜秋毫无犯,更挽袖为村民劈柴担水。4 月 3 日,朱德总司令在村中静慈寺留宿,向乌江北岸发出 " 我今天在扎佐以东 " 的明码电文,成为 " 佯攻贵阳 " 大棋局中的精妙一招。
红军离去,土墙上的标语却如星火存留:" 红军是干人的军队!"(" 干人 " 为布依语,译为 " 穷人 ")——这质朴的宣言历经风雨,至今依然清晰可见,是红军与村民鱼水情深的见证。如今,标语旁建起了红军文化广场,成为后人追寻红色基因的精神坐标。
△大木村的布依族民居。梁超 / 图
在大木村,布依族村民主要聚居于大木寨、小木田坝等寨,布依木构瓦房曾点缀山间,独特的 " 燕窝 " 式结构精巧,火塘上悬挂的 " 火盆箱 " 收纳着人间烟火。村民尚蓝青之色,女子头巾轻挽,男子包帕或戴帽。当地的传统节日除了除夕春节、清明端午之外,还有正月初九 " 上九 " 祭祖、六月初六盛大 " 六月六 "、七月十三 " 月半 " 追远等。
大木的现代转型,始于 2015 年美丽乡村建设。传统农业的单一画卷被多元产业泼墨重彩:猕猴桃园绿浪翻涌,林下菌菇悄然萌发,韭黄基地铺展 " 金色希望 "。2016 年," 桃源八寨 " 乡村旅游宏图展开," 金叶大木休闲度假区 " 正式确定,与六屯镇其他五村共绘 " 幸福都堡 "" 水墨陆丰 " 等诗意板块。
依托 " 红色大木 " 的底蕴与毗邻桃源河 AAAA 级景区的优势,古寨焕发文旅新颜。红军标语广场成为革命教育生动课堂;布依木楼蝶变为特色民宿,十余家乡村客栈隐于林泉。2018 年,修文县首届乡村旅游发展大会民宿观摩在此启幕,大木村更荣膺 " 贵州省乡村旅游创客孵化基地 ",吸引年轻梦想落地山乡。昔日寂静村落,如今成为避暑寻幽、体验红色研学与民族风情的诗意栖居地。
大木村先后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贵州省 " 最美红军村落 " 等称号。
红军标语在广场石壁上依然鲜红,布依歌调仍在月夜婉转。从土司旧治到红色堡垒,从闭塞山乡到 " 桃源八寨 " 明珠——大木村,这座深藏于黔中腹地的古村落,用它独有的方式向四面八方的游客讲述着过去与现在的故事。
作者 李佳旭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