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06-26
还有一年半,美国网约车司机将感受Robotaxi冲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美国网约车市场正步入一个由 Robotaxi 引发的 " 冷战 " 时代。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巴克莱研究团队 26 日发布的研报显示,尽管目前 Uber 和 Lyft 等网约车巨头正积极与 Waymo 等 Robotaxi 公司合作以缓解短期担忧,但预计到 2027 年,Robotaxi 的大规模部署将开始对传统网约车行业构成实质性威胁。

研究发现,每 11000 辆 Robotaxi 投入运营,就能夺取美国网约车 10% 的城市 - 机场市场份额。而要实现对网约车市场 20% 的冲击,需要 Robotaxi 车队规模达到 2.2 万辆;要达到 50% 的市场份额则需 5.54 万辆,这远超 2026 年的预期规模且受限于当前车辆供应瓶颈。

因此,2027 年将被视为 Robotaxi 对网约车市场带来 " 轻微 " 冲击的起点。届时,网约车司机和平台盈利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

网约车渗透率仍然偏低,为机器人出租车让出空间

尽管网约车行业发展超过十年,但在美国个人出行市场的渗透率仍不足 2%。

巴克莱研究数据显示,2026 年美国个人车辆出行预计高达 1454 亿次,而网约车出行仅占 29.1 亿次。

其中,Uber 美国出行预计在 2025 年完成超过 17 亿次行程(占比 1.2%),Lyft 则预计超过 8.4 亿次(占比 0.6%)。两大平台每日合计完成约 710 万次行程,平均每秒 82 次。这种相对较低的市场渗透率为 Robotaxi 的未来扩张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Waymo 加州数据:揭示 Robotaxi 运营现实

巴克莱的分析深入 Waymo 在加州的运营数据。Waymo 目前在加州运营超过 730 辆捷豹 I-PACE,约占其全球 1500 辆车队的一半。2025 年 3 月,Waymo 在加州创下 70.8 万次行程的月度新高,环比增长 14%。车辆利用率也显著提升,截至 2024 年 12 月,平均每辆车每日完成约 24 次行程。

然而,这些车辆平均每天仅运营 13 小时,有 11 小时处于等待或充电状态。报告估算,假设每日可运行 20 小时,峰值利用率可达 36 次行程 / 天。

成本方面,Waymo 在加州的平均行程里程为 9 英里,但其盈亏平衡定价高达每次行程 32 美元,远超当前收费。这解释了 Waymo 为何选择与 Uber 等平台合作,以分摊高昂的运营亏损。

Robotaxi 瞄准的市场并非全面铺开,而是高度集中的核心区域。以旧金山为例,市中心 7 × 7 英里的运营区域加上旧金山国际机场,占据了该地区总行程的 40%。如果加上近期新增的郊区和圣何塞区域,Robotaxi 可触达的市场约占 Uber 和 Lyft 当地总需求的 50%-60%。

报告进一步指出,网约车行程高度集中在前 20 大城市,贡献了 Uber 和 Lyft 总预订量的 80%。Waymo 已宣布在这些主要市场中近一半的城市开展运营,但通常只覆盖每个都市区的大约一半区域。即便如此,每年仍有约 7 亿次网约车行程面临来自 Robotaxi 的新竞争。

2027 年:机器人出租车开始产生实质影响

真正的冲击何时到来?报告预测,2027 年将是 Robotaxi 开始对网约车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第一年。

假设 Waymo 在 2026 年拥有 3500 辆车队,并且利用率提升至每天 36 次行程,该车队每日可完成约 7.2 万次行程。即便加上特斯拉等其他厂商的 1000 辆 Robotaxi,整个美国 Robotaxi 车队仅占 Uber 和 Lyft 在美国城市 / 机场总行程的约 4%。

要对网约车行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冲击,Robotaxi 车队规模需要大幅扩张。研究显示,要夺取 Uber 和 Lyft 每日城市 / 机场出行量的 20%,需要约 22000 辆 Robotaxi 以峰值利用率运营;而要达到 50% 的市场份额,则需要惊人的 55400 辆车,这是 2026 年预期规模的 12 倍。考虑到当前自动驾驶车辆的生产供应瓶颈,达到这一规模尚需数年。

因此,2027 年将是 Robotaxi 首次对网约车市场带来 " 轻微 " 冲击的起点。

车辆供应瓶颈制约快速扩张

巴克莱指出,车辆供应是机器人出租车增长的最大瓶颈。Waymo 目前的 1500 辆捷豹车队相比网约车平台上 400 万美国司机显得微不足道。Waymo 计划在 2026 年增加 2000 辆捷豹 I-PACE,但在 2027 年现代汽车加入生产前不会有额外车辆供应。

特斯拉刚在奥斯汀推出机器人出租车服务,马斯克表示将从少量车辆开始,几个月内增至 1000 辆。然而特斯拉的扩张面临技术、基础设施和 Cybercab 产能等多重瓶颈。

其他较小厂商也宣布与 Uber 和 Lyft 合作,但这些车队规模和技术成熟度仍不明确。

单次行程经济性:盈利之路漫漫

机器人出租车面临严峻的成本挑战。Waymo 的捷豹 I-PACE 单车成本超过 20 万美元,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等自动驾驶技术。研究估算,Waymo 需要每次行程收费 32.10 美元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目前可能每次行程亏损约 12 美元。

未来,如果采用成本仅为 3 万美元的 " 理想化 "Robotaxi 车型,盈亏平衡定价可大幅降至每次行程 15.88 美元,这将显著改善经济性。这正是 Waymo 选择与现代、吉利等厂商合作开发低成本车辆的战略考量。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网约车 美国 waymo 渗透率 巴克莱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