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总是备受关注,这是关乎千万学子人生命运的一次考试,也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
虽然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能查分了,但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相信家长和孩子现阶段的心情都是非常焦灼的。
如何陪度过这重要的时刻,有很多事情需要家长引以为戒,家长别乱插手。
戴柳据网上说是 1999 年湖北黄冈市的文科状元,她的高考成绩是 687 分,本来是可以进入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的。
这也是她的人生理想,但结局却不尽满意,甚至可以说是命运多舛。
戴柳当时第一志愿报考的北京大学,等到她满心欢喜地打开录取通知书时,里面却赫然是一张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一下子就懵了,明明自己是没有报考这所学校的。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戴柳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是媒体记者,家庭的学习氛围很浓厚,戴柳的学习成绩也是从小到大名列前茅。
她以父母为榜样,父母也总是以女儿为骄傲。
在他们这样的家庭,父母是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他们是亲人又是朋友。
父母在生活中给予女儿照顾,也在精神上引领她成长,亦师亦友的亲子关系非常融洽。
但是,随着戴柳年龄的增长,父母事无巨细的照顾,她开始感到厌烦。
父母关心自己的学习,控制自己的饮食,干涉自己的穿衣打扮,这一切都让戴柳觉得窒息。
她有时候会故意隐瞒自己的学习成绩,虽然考得很好,也不愿意对父母说。
高考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戴柳觉得只要自己上了大学,就要脱离爸爸妈妈的管控了,她很期待。
当她收到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她就知肯定是父亲改了她的志愿。
他们父女之间的矛盾就彻底爆发了,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跟父母说过,她想考北京大学,这是她的梦想。
父亲却觉得中国政法大学是自己毕生的理想,想要女儿上这所学校,弥补自己内心的遗憾。
妈妈也劝说,从就业的角度来说,中国政法大学也是很好的,基本上一只脚就跨进了公务员的大门。
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铁饭碗",父母也是为了孩子着想。
父母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他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唯独没有问过自己的孩子愿意不愿意。
对戴柳来说,北京大学就是心头的那颗 " 朱砂痣 " 啊,她的遗憾父母不能明白,她寒窗苦读十几年的辛苦都付诸东流的心痛,又有谁能理解?
戴柳和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她质问父亲:" 你凭什么改我的志愿?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母亲则列举出了,她上中国政法大学的各种好处,好就业、待遇好、地位高……总之,都是为了孩子好的。
而女儿戴柳的控诉只有一个,那就是 "你们为什么要决定我的人生?"
父母掌控自己的做法,让戴柳非常愤怒,这次吵架很激烈,但是,也改变不了结局,她身心俱疲地走进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开始了大学的学习生活。
父母一定不会想到,女儿这一走就是诀别,二十多年没有回家。
她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优异,然后就申请了出国留学,当父母联系她时,她告知母亲:自己要在国外定居,不打算回国了。
而且,她已经在国外找到了现任丈夫。
据说戴柳如今跟父母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她对父亲当年所做的行为还是无法释怀,可能还是没法原谅,这样结局不是太坏,但还是让人唏嘘不已的。
父母爱孩子,为他们计划好一切,付出了很多,可最终却把孩子养成了对自己避之不及的 "仇人",这样的教育一定不是成功的。
孩子的人生不需要父母掌控,我们只是一个引导者,路还是需要孩子自己走。
父母掌控孩子太用力,自己很累,孩子也很痛苦!
为何许多父母总想控制孩子?
第一,父母对孩子深深地爱和期待。
父母总想操控孩子,其实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深深的关爱和期待。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他们觉得通过自己的掌控,能让孩子少走弯路,避免遭遇风险。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父母过度操控可能会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甚至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所以,父母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意识和能力。
第二,父母没有边界感,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
有时候父母可能会过于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他们的附属品。
父母管得太多,孩子会感到被束缚,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信任。
同时,孩子也应该学会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一起努力才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三,父母需要存在感和安全感。
有的妈妈张口闭口就是孩子,浑身上下透出一股 "妈味",他们没有很大的成就,希望从孩子那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
父母的掌控欲太强,是很多家庭矛盾的根源,这对孩子和自己都是不好的,希望你不要做这种父母。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更是一场得体的退出,聪明的父母都是懂得放手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