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数码和汽车分享
" 身份信息有误,请重新输入 " —— 6 月 26 日晚 10 点整,数万用户抢购小米 YU7 时突遇支付系统崩溃。预售开启瞬间,小米汽车 APP 因瞬时流量超载导致身份验证功能故障,用户反复提交订单均显示错误提示,即使退出重登仍无法完成付款,社交平台涌现大量 " 卡死付款 " 投诉。
小米紧急修复后订单反冲新高。官方 1 小时内回应称 " 短暂技术 BUG 已解决 ",23 点支付通道全面恢复。然而首批 "1-5 周交付 " 的准现车已被抢空,晚 1 分钟锁单的用户提车周期被迫延后 1 个月。讽刺的是,系统恢复后订单量飙升至 28.9 万台,创新能源车单小时订单纪录。
此次支付故障并非小米首次系统漏洞:2024 年 SU7 曾因智驾系统 BUG 引发自动泊车事故,最终召回 30931 台车辆;2025 年初用户还遭遇过尾款支付规则争议,被质疑 "360 天延期政策 " 与 "7 日内强制付款 " 条款存在冲突。互联网思维与汽车产业高并发场景的硬需求矛盾再度凸显。
当雷军感慨 " 与用户共创中国汽车工业奇迹 " 的同时,产能与交付正面临严峻考验:若按 SU7 标准版历史月产峰值 3 万台推算,28.9 万订单需消化近 10 个月,而用户耐心仅有数月。当首批车主因系统崩溃错失提车窗口时,他们心理念什么 " 咒语 " 亦或在懊悔什么。
当 " 抢购文化 " 撞上汽车制造周期,小米又如何平衡营销热度与用户体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