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如此广袤,我们对其却知之甚少。大海里真的有 " 美人鱼 " 吗?海龟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海豚又是怎样睡觉的?……近日在遇见博物馆 · 798 馆开幕的 " 遇见海洋:沉浸式奇幻光影展 " 以数字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方式,为你解开这些复杂抽象的海洋生物学知识,打开一扇穿越亿年的海洋文明的大门。
展览现场照。
在 1200 平方米的现实空间内," 遇见海洋:沉浸式奇幻光影展 " 以 " 海洋之门 "" 海洋奇梦园 "" 多彩海洋 "" 海洋光影秀 " 四大单元构筑了一条深邃的时空走廊。从远古前寒武纪到新生代,观众能 " 遇见 " 近百种典型海洋生物——早期生命的象征 " 狄更逊水母 "、如战士般威武的 " 盾皮鱼 "、充满灵性的鲸鱼、优雅曼妙的海豚、触角舒展的章鱼,甚至是珊瑚礁中悄然盛放的微小生命。它们或以巨型骨架模型、化石模型重现,或以高精度插画和影像 " 活 " 了过来,仿佛在你面前翩然游过。
展览现场照。
展览展示的大眼鱼龙骨骼模型。
除了视觉展示,观众也能从一旁的说明文字中汲取海洋知识。比如作为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经典形象的 " 美人鱼 " 真的存在吗?其实它们的原型是一种海洋生物——儒艮,它是海牛目儒艮属唯一现存的物种,名字是马来语的音译。这是一种性格温和的食草性海洋哺乳动物,因为雌性儒艮会怀抱幼崽浮出海面哺乳而被误认为 " 美人鱼 "。
展览展示的儒艮模型。(彭丹 / 摄)
作为哺乳动物的海豚睡觉时为何不会淹死?由于在水下并不总能找到理想休息地,海豚便在睡觉方面练就了 " 半脑睡眠 " 的绝活,左右脑能够轮流休息。这令海豚可以在睡觉的同时,也能浮出水面换气,并随时保持警觉躲避危险。
在一具海龟模型前,你还能读到决定海龟性别的 " 神奇法则 ":海龟的性别由温度决定。研究表明:龟蛋的孵化温度低于 27.7 摄氏度时,孵出的小乌龟是雄性;如果孵化温度高于 31 摄氏度,孵出的小海龟是雌性;如果孵化温度在 27.7 摄氏度至 31 摄氏度之间,孵出的既有可能是雌性海龟,也有可能是雄性海龟。因此,如果全球变暖加剧,会造成海龟性别比严重失衡,从而威胁到整个物种的存续。
展览展示的热带海龟玳瑁模型。(彭丹 / 摄)
展览展示的鲨鱼模型。
如果说前几个展区是 " 知识 " 的铺陈,那么走进 " 海洋光影秀 " 单元,就是完全沉浸在梦幻的数字海洋之中。这个由最新视觉技术打造的全景式沉浸式空间,让观众从 " 观看者 " 转变为海洋奇境的 " 参与者 " 与 " 创造者 "。走入其中,只见四周墙面依时间变化,依次呈现不同深度的海洋分层——从明亮的浅海穿越透光层与暮光层,最终抵达漆黑幽深的午夜层。随着音乐响起,海水流动、变幻,一头巨鲸的幽影从眼前缓缓掠过,当观众站立、行走、停留时,会有水波在脚下荡漾,鱼群也会回应你的脚步,让你成为这个数字海洋中的一部分。
观众在体验 " 海洋光影秀 "。
观众在体验 " 海洋光影秀 "。
互动体验是展览的另一大亮点。在 " 幻海灵域 " 空间,观众化身海洋造物主,通过选择形态、颜色、生态功能及环境设定,亲手创造独一无二的专属海洋生物。在展览尾声的互动区,观众还可亲手涂鸦一条小鱼并为其赋予生命力,亲眼见证它摇曳着尾巴 " 游入 " 浩瀚的数字海洋,与其他观众创作的生物和谐共处、互动嬉戏。这种即时反馈的共创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探索欲与创造力,让 " 共生 " 理念以最直观生动的方式深入人心。
观众在互动区体验。
主办方表示,展览的终极目标,是引导观众从对海洋之美的赞叹,升华为对海洋保护的深切关注与行动自觉。本次展览还与全球知名非营利环保组织——野生救援(WildAid)建立了公益合作伙伴关系。展期内,将陆续联合推出 " 身‘磷’极境:一网无弃保护海洋艺术展 " 及专家科普讲座等公益活动,共同呼唤公众守护海洋未来。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 10 月 8 日。本次展览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下,由中国对外演出有限公司、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北京遇见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