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的 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名单火速扩容。据三大交易所官网,6 月新受理企业数量达 151 家,而 2024 年上半年,仅有 32 家企业的 IPO 项目获受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 月 30 日当天,A 股 IPO 受理数量达到 41 家。此外,备受市场关注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的 IPO 也于 6 月 30 日被上交所受理,其拟募集资金约 80 亿元,系科创板年内最大 IPO。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对记者指出,今年以来 IPO 回暖,应该是管理层对 IPO 上市审批的态度有所改变。针对 6 月 30 日多达 41 家公司 IPO 获受理,他认为可能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是财务报告的有效期问题。
黄立冲还称,通过集中高效地处理这些 " 踩点 " 申请,交易所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IPO 受理通道是畅通的,审核工作正在常态化、有序地进行。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表明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并未停滞。
此外,分析受理企业的板块分布,也可以看出交易所的意图: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 " 专精特新 " 企业。
"630 大限 "41 家企业获集中受理,或因财务报告有效期问题
6 月 30 日,A 股 IPO 受理数量达到 41 家,分别为北交所 32 家、上交所 5 家和深交所 4 家。单日 32 家公司获北交所集中受理,该数量也创出 2025 年以来新高。
备受市场关注的摩尔线程的 IPO 也于 6 月 30 日被上交所受理,其拟募集资金约 80 亿元,系科创板年内最大 IPO。
资料显示,摩尔线程成立于 2020 年 10 月,作为本土 GPU(图形处理器)芯片设计公司,它致力于提供全功能的 GPU 产品和加速计算基础设施及一站式解决方案。2023 年 12 月,摩尔线程基于 MTTS4000 大模型智算加速卡,推出了以夸娥智算集群为核心的智算中心产品组合,以打造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 月 18 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宣布了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 "1+6" 政策措施,其中 "1" 是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机制。这一重大举措为像摩尔线程这类企业带来强劲助力。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将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其中。这一差异化的制度安排,为摩尔线程这样专注于 GPU 研发,虽投入巨大、暂未盈利却极具潜力的公司精准地提供了融资支持,在将投资选择权下放到市场的同时强化信息披露与风险揭示,在支持创新与控制风险间寻得平衡,助力其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充分彰显了科创板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决心与担当。
黄立冲指出,6 月 30 日多达 41 家企业的 IPO 获集中受理," 可能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是财务报告的有效期问题 "。
" 根据相关规定,IPO 申报材料中的财务报告具有有效期: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引用的财务报告,在其最近一期截止日后 6 个月内有效。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年度报告的截止日是 2024 年 12 月 31 日。对于 2025 年的 IPO 申请,企业提交的核心财务数据是基于 2024 年年度报告。如果一家公司的 IPO 申请未能在 6 月 30 日之前获交易所正式受理,那么其基于 2024 年年报的申报材料就会过期。公司必须补充提交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半年度财务报告,并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或审阅后才能重新申报。" 黄立冲对记者补充道。
在黄立冲看来,交易所深知 "630 大限 " 是市场参与各方(发行人、中介机构)共同遵循的规则。他说:" 通过集中、高效地处理这些‘踩点’申请,交易所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IPO 受理通道是畅通的,审核工作正常态化、有序地进行。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表明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并未停滞。分析受理企业的板块分布,可以看到交易所的意图: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
不过,也有不愿具名的资深投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IPO 受理数量看上去挺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北交所的,沪深交易所的受理数量依然很少。即便算上北交所的,除了去年这个特殊年份,以前年度都比这多。去年是特例,去年 IPO 几乎都停了,所以不能和去年比。"
A 股上半年 IPO 出现回暖迹象
6 月,在 A 股 IPO 受理数量明显增长的同时,融资额也在回升。当月,A 股 IPO 融资总额达到 91.53 亿元,略低于 3 月的 92.18 亿元,位居年内第二。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 A 股 IPO 市场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集中特征。
今年上半年,A 股 IPO 出现回暖迹象。截至 6 月 30 日,上半年 A 股共有 51 只新股上市,首发募集资金规模达 373.55 亿元,而 2024 年同期 44 只新股募集资金 325 亿元,新股数量同比增加约 16%、融资总额同比增加约 15%。
德勤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及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表现均不错。以主板为例,2025 年上半年,新股发行市盈率最低为 12.24 倍,最高为 24.82 倍。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 103.81%,最高回报率为江南新材(SH603124)的 606.83%,最低回报率为中策橡胶(SH603049)的 6.84%。
上半年,各板块中回报率最好的是北交所,近八成 IPO 市盈率在 10 倍至 20 倍之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 231.84%,最高回报率为天工股份(BJ920068)的 441.62%,最低回报率是开发科技(BJ920029)的 150.36%。
近日,上交所召开了一场落实科创板 "1+6" 政策保荐机构座谈会。与会的头部保荐机构人士表示,将做好企业辅导、政策培训和申报准备工作,和上交所共同保障科创板更好发挥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战场作用。
中泰证券认为,随着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2025 年整体市场活跃度有望阶段性提升。市场波动性上升的同时,券商板块或将受益于交易活跃、投行业务恢复及资本中介功能增强。
展望下半年,德勤认为,随着证监会将推出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 "1+6" 政策措施及在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等政策的实施,未来 A 股市场将逐步活跃,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此外,如果目前利好的市况得以持续,预计 2025 年港股市场将较之前的预测筹集更多资金,而 A+H 上市将会成为主要的动力。
安永则在最新报告中表示,宏观环境、市场资金和拟上市企业质量是影响 IPO 发行节奏的重要因素。A 股 IPO 接下来预计将呈现与市场承受能力相匹配的节奏化发行 " 新常态 ",而非以往的高速扩容。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