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莓daybreak 前天
互联网产品为什么都在追求「人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撰文|介里

编辑|翟文婷

互联网习惯了谈规模和增长之后,开始意识到,一个一个数字背后的真实个体的价值。「人感」也成了各大平台珍惜的对象。

对此,小红书是强调最多的。「连接人与人」始终是这个生活方式社区的天条,不容忽略和侵犯。其实还有个产品跟小红书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闲鱼。

这个被阿里内部认为是长出来的神奇产品,始于交易,却挣脱了交易语境,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闲鱼买不到。」今天的闲鱼早已不是许多人印象里的「闲置交易」。

演唱会门票、网红餐厅排位,年轻人习惯在闲鱼找代买,吃喝之外,游戏代打、上门开锁等娱乐、生活交易十分常见。Labubu 爆火后,闲鱼更是出现了租赁服务,出租实体公仔,满足买家拍照、社交展示的需求。

但是,不论小红书还是闲鱼,都不是顶层设计规划出来的。就算运行机制被看懂,却难以复制。

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这是平台主动「失控」,顺应用户需求、想法和行为自然释放的结果。

一个复杂多元的所在  

以前陈萱也像朋友们一样,在抖音、美团找团购券,一般情况下,这些团购平台的优惠金额都大差不差,不过一次偶然间发现,闲鱼时常能找到更便宜的。渐渐地,她就习惯了点餐前看一眼闲鱼。有时候闲鱼优惠力度一般,她下一次就换个商家问,总能找到有优惠券的。

这就是闲鱼的现状,好像已经无孔不入。在这里流转交易的不一定是有形商品,也包括虚拟服务,比如「算命」「陪聊」「心理疏导」。还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打包」售卖,比如,春节等长假期间,提供「上门喂猫」「代遛狗」等服务。

这让一些年轻人思考,作为副业甚至生计的可能?

橄榄生活在武汉,平日里做菜还算比较擅长,他在闲鱼上挂了「上门做菜」的服务,3 道菜 68 元,包括代买食材、基础烹饪、简单清洁,一次能做 3-10 道家常菜,复杂菜提前沟通,如果需要洗碗或其他服务,酌情加价即可。

有人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家人单位在闲鱼找了一个修电脑的小伙子,觉得此人认真负责,而单位恰好需要一个对口的编外人员,这位在闲鱼兼职的小伙子,竟然就此找到了工作。

像《琅琊榜》里无事不知的「琅琊阁」,什么样的难题到了闲鱼,付出相应的报酬,就能拿到一个锦囊妙计。

久而久之,一个闲置交易平台,好像变得有些社区属性。在聚集了大量不同领域的爱好者后,对小白来说是一大利好。比如,在摄影圈层,你能看到闲置相机、镜头,也能看到约拍、旅行跟拍等,甚至能搜索到「相机购买咨询 / 指导」。

有人定了旅行地的酒店,怕货不对板,找了个当地跑腿去现场检验,才放下心来;有人在闲鱼买新鲜的老鼠大便做菌群培养;有人在闲鱼上发布「代拼乐高 / 国产积木」,生意甚至还不错 .....

闲鱼的「活人感」似乎带来了社交的可能、流动的机遇。

不同于多抓鱼的温暖文青路线,也不像转转这样直给地走质检验证的安心路线,闲鱼可能是目前最复杂、最多元的交易平台。这个交易、社交、副业与圈层文化的「非标」生态场,正在不断打破大众对闲置交易的想象。

闲置反向影响商业世界  

QuestMobile 发布的《2025 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报告》显示,闲鱼的月活跃用户规模(MAU)在今年 3 月突破 2 亿大关,MAU 增速位列电商类 APP 第一。

用户体量足够大,发生的故事就足够多。

当年轻人对官方渠道的高溢价祛魅,转而通过 C2C 连接实现资源精准匹配,闲置交易平台就成了低成本解决问题的「百宝箱」。

另一方面,闲置正在反向影响官方渠道的商品价值。

「得物」的前身「毒 App」首创先鉴定、后发货的模式,直击二手电商交易假货泛滥的痛点,依靠限量版鞋走出了一条稀缺炒作之路,二手球鞋价值飙升,又反向影响全新商品。据蓝鲸新闻报道,2019 年,一双千元国产鞋在得物最高被炒到 7 万元,溢价超过 40 倍。

闲鱼也逐渐形成这样的磁场,比如最近很火的 Labubu,下手早的玩家化身 Labubu 收藏家,提供有偿租赁服务,用途也五花八样,婚礼陈设、社交展示、拍照背景 ......

与此同时,官方渠道的 Labubu 也在面临「供不应求」的甜蜜烦恼,价格一路飙升,普通的马卡龙搪胶脸一代盲盒挂饰官方售价从 99 元左右来到了 280 元上下,隐藏款普遍溢价在千元以上,官方售价不到千元的 Zimomo(Labubu 系列公仔)溢价到 2000 多元。6 月,初代薄荷色 Labubu 雕塑在永乐拍卖会以 108 万元成交。可见该系列的火爆程度。

虚荣或随波逐流的欲望,依靠审美划分圈层的社交场,Labubu 的大火,显示了「闲置」对「全新」商业世界的助推。

与此同时,闲鱼的用户也逐渐发现,很多看起来是「个人卖家」的账号,实际上是品牌的「烟雾弹」,很多品牌在闲鱼等闲置交易平台设有引流店,售卖的商品跟淘宝店铺同款。闲鱼成为了「品牌必争之地」,是淘宝、抖音等大电商之外的战场。

陈萱非常喜欢买新衣服,闲鱼也是她淘好东西的重要宝库。她观察到,闲鱼上有不少看起来是普通买家的账户,其实是许多博主的「分身」,很多衣服是品牌方送给博主,博主再在闲鱼发布、展示、卖出,她试过几次,发现从这些博主手里买来的衣服几乎是全新,价格又能比官方旗舰店和线下便宜不少。品牌的小心机,也满足了追求性价比的爱美心理。

在闲鱼买餐券、衣服,是陈萱的日常,她也会有点「二手羞耻」,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大肆宣扬的事情。但是,对于当今的 Z 世代而言,高频次、高单价消费,和高性价比消费,并不绝对矛盾,物尽其用,回收剩余价值,让钱包回血,何乐而不为。

几年前,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1 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2025 年我国闲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 3 万亿元。今年 4 月,闲鱼日均交易额已突破 10 亿元。

在接受「晚点 LatePost」的采访时,闲鱼 CEO 丁健表示,「神奇的闲鱼给消费者带来快乐」这个价值点是闲鱼要告诉用户的。

与此同时,用户在哪里,品牌的枝蔓就会延伸到哪里,营销与「套路」也将如影随形。爱回收、转转、闲鱼等,如何让用户继续「玩」得开心?

是社区也是交易平台  

不管是闲鱼、多抓鱼平台价值的基础还是闲置商品交易。生存土壤是人的消费理念、人与物品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闲鱼、转转等闲置交易平台和拼多多、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不一样,里面既有单纯的物物交易,更有人与人的关系,也有营销、社交、副业。

当然,也有一些「陷阱」和一些「啼笑皆非」,甚至担心。

比如闲鱼买的优惠券,其实根本不是官方渠道,特惠订购的酒店其实是卖家「威胁酒店不给送早餐就差评」换来的。

陈萱的同事就遇到一个「哑巴亏」,低价买了游园门票,到现场才发现是从非正规大门进入景区,结果在景区内部被掉落树枝砸了,维权也不占理,只好算了。

还有一些专售二手电子产品的中介,会伪装成普通的闲鱼买家。林麓就遇到过一个手机贩子。去年,她的 iPhone13 用旧了,想要挂到闲鱼上出掉,碰到了一个「大学生」,对方跟她「小刀」,问价格可不可以稍微低一点,自己还是学生,林麓点进主页,发现对方一年买了几十部手机。

江湖上混,难免「挨刀」。例如,闲鱼的很多用户是不喜欢专业的闲置卖家的,他们太「聪明」,太擅长利用规则,虽然在专业上令人安心,但是普通买家难以辨别真正的好卖家,常常会被淹没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无从下手。

这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平台以外的二手闲置群仍然活跃。

林麓租住在一线城市的一个青年社区,在离开北京之前,她开始盘点自己的「库存」,打算出闲置「回回血」。刚买的十几盆植物,小猫不喜欢的猫爬架、大玩具,巨大的衣柜和装饰画 ......

她把这些物件都放在闲鱼和社区二手群,一天之内,家里的门被敲了十几回,大部分去她家里闲置物品和植物的都是家长。一对父子来拿蒲团,看上了门口的蝴蝶兰,也一并带走了。一个看起来宅宅的青年买走了一盆绿植,去拿的时候他问林麓「这个怎么浇水?」林麓才意识到,原来对方没养过,她耐心地介绍了一番植物的习性和浇水的频次。当面交易让冰冷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变得更有温度。

闲置世界有无数规则,这些规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流动,但核心还是「信任」。小区的二手交易群因为真实可感,始终无法被线上交易完全取代,闲鱼等平台在当下的「信任危机」也并非完全解除。

当下我国的二手市场还在飞速狂奔,大众对闲置物品的想象力正在被无限开发。对平台而言,社区还是交易,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效率、价值需要与温度、信任匹配。对于个体而言,新的生活方式可能被打开。

一篇稿件解决一个问题

如果喜欢,欢迎转发朋友圈或在看推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闲鱼 互联网 小红书 团购 武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