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财经 王敏 6 月 30 日,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沁恒微 ")科创板 IPO 获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为范杰、张晨曦,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
招股书显示,沁恒微专注于连接技术和微处理器(简称 " 处理器 " 或 " 内核 ")研究,是一家基于自研专业接口 IP、内核 IP 构建一体化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统计,2016 年至 2023 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 2,767 亿美元提升至 4,284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 6.44%。WSTS 预计,2024 年将达到 5,345 亿美元,而到 2025 年将进一步增长至 6,001 亿美元。
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虽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国内集成电路发展,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最近十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已由 2015 年的 1,088 亿块增长至 2024 年的 4,516 亿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7%。受缺芯潮的影响,2021 年我国芯片产量同比增长近 38%,2022 年行业去库存周期导致产量下降,但 2023 年开始市场出现复苏,2024 年度相比 2021 年产量增长超 1/4。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5,411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2,27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63%,增长势头强劲,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大陆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按照企业营收所在地统计)的份额约为 7%,来自美国(约 50%)、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尽管国内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快速,但近年我国相关产业需求旺盛,国内自给量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总体对外依赖度依然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及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总体保持在高位,2021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金额为 4,329 亿美元,出口金额为 1,547 亿美元,进出口逆差达到 2,782 亿美元;在经历了 2021 年供应链紧缺、2022 年行业去库存、2023 年周期性回调之后,2024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依然保持在 2,200 亿美元以上,反映出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仍然存在依赖外部进口的事实。
此外,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集成电路行业高端产品无法自给。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尽管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单价已从 0.45 美元 / 块(2020 年)提升至 0.51 美元 / 块(2023 年),但进口单价也同步提升,从 0.64 美元 / 块(2020 年)提升至 0.73 美元 / 块(2023 年),进出口单价差并未缩小,反映出我国在高端芯片方面的实质对外依赖及衍生的结构性经济风险。考虑到集成电路行业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作用,芯片自主化的需求依旧紧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