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灯人教育 13小时前
立足语文本位 探索跨界之道——以六年级下册《藏戏》为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藏戏,这门雪域高原的艺术瑰宝,在语文课堂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兰州市东郊学校刘晋娅老师的六年级课堂上,它不再仅仅是篇课文,而化身为一座桥梁——连接起历史、美术、音乐、地理的 " 藏戏文化展 " 热闹上演。

孩子们化身 " 历史讲解员 " 生动讲述唐东杰布的传奇,变身 " 艺术解码者 " 用画笔揭秘面具色彩的深邃寓意,更在影音对比中思考传统的坚守与创新。课后,探索并未停止:秦腔与藏戏的对比阅读、藏戏舞步的亲身尝试、甚至自制的文创冰箱贴……

今天我们来看刘晋娅老师如何立足语文本位,巧妙设计跨学科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多学科的交融探索中,真正走进藏戏文化,让文化传承从课堂认知走向了生动的实践与创造。

文 / 刘晋娅

兰州市东郊学校

大家好!我是兰州市东郊学校六年级五班的语文老师,我叫刘晋娅。今天,我将以 " 立足语文本位 探索跨界之道 " 为主题,从这三个方面和大家做分享。

1

我对 " 跨学科学习 " 的认识

随着 2022 年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跨学科学习 " 任务群的提出,近年来 " 跨学科学习 " 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我对 " 语文跨学科学习 " 的认识,我认为,这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传统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基础之上,要去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要从不同的角度与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关联起来。这样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带着学生认识世界、感悟自然、传承文化,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能够让母语的学习更加具有开放性、迁移力和创造性。

在了解了 " 跨学科学习 " 的理念之后,我很想进行尝试,便开始思考:哪些课文比较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还有,如何开展才能让跨学科的语文学习真正有效落地,让学生有收获有提高?

在阅读了相关文献,搜集了一些研究案例之后,我发现:首先,选题很重要。一个比较适切的语文跨学科学习主题,能够很自然地将学习的情境、内容,还有方法、资源以及课程目标凝聚成一个整体,然后通过学习任务释放出跨学科学习的强大力量。

在小学阶段,就有不少这样的篇目,我大致列了一些:

科学类主题的课文如《琥珀》《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历史故事类如《将相和》《草船借箭》;红色经典如《小英雄雨来》;艺术类如《月光曲》等等。除了这几个类别外,还有哲学思辨主题、民俗文化主题等,这些课文都具备着天然的跨学科基因和优势,我们在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优先选择有类似特征的课文进行尝试。

接下来,我将重点通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4 课《藏戏》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交流我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2

案例分享——《藏戏》

(1)课前:跨学科阅读

藏戏虽然和美术、历史、音乐等多个学科都有交叉,但藏族、藏文化对同学们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因此,课前我设计了 " 跨学科阅读能量站 " 活动,从文化溯源、色彩探秘、个性化拓展三个维度,推荐了李云的《藏戏》,《天工》杂志的相关文章,纪录片《人文西藏》《后藏非遗》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让同学们进行前期的自主阅读。

孩子们还用阅读手记,记录了自己的收获。多学科视角的阅读积累,拉近了学生与藏文化的距离,孩子们对藏戏也越来越感兴趣,为课堂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中:以任务群驱动,创设真实情境

接下来,在课堂上,我创设了筹备 " 藏戏文化展 " 的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备展,设计了这样三大任务:

任务一:藏戏历史讲解员

首先,以选拔 " 藏戏历史讲解员 " 为任务,学生借助学习单表格,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自主阅读的积累和资料,尝试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孩子们讲解得绘声绘色,把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如何为修建铁索桥而组织歌舞表演筹集资金的故事,生动地演绎了出来。他们手舞足蹈,模仿着藏戏艺人头戴五彩面具、击鼓起舞的模样,同学们也连连鼓掌,在讲解藏戏历史的过程中完成了解历史故事和语文表达的双重训练。

任务二:藏戏艺术解码者

接下来,以 " 藏戏艺术解码者 " 为任务,我们重点探究了藏戏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面具,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结合课前了解的资料,小组合作探究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和人物性格,语文是语言的艺术,美术是色彩的艺术,再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面具,画一画,讲一讲。

" 红色性格威严代表人物是国王 "" 绿色性格柔顺,王妃表演者就戴绿色面具 "" 半黑半白则是两面三刀的性格 " ……

课堂上,一幅幅精美的面具,色彩丰富,人物灵动,孩子们创作时投入的样子让我难忘。

他们对面具的解读更是令人惊喜:有的同学能够联系西藏所处的地理环境:高海拔,常年积雪的特点,具体分析面具色彩背后的原因,还有的同学联系到了西藏的宗教,来解读面具。还有的甚至把 " 藏戏面具 " 和 " 京剧脸谱 " 联系起来,分析颜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通过画笔,孩子们不仅直观地体会到了色彩背后的涵义,还将美术、地理、宗教、戏曲等知识串联了起来,不知不觉间我和孩子们便进一步走进了藏戏文化。

任务三:藏戏影音展区

课堂的最后,在 " 藏戏影音展区 " 通过传统和现代的两段藏戏的欣赏和对比,孩子们很快就发现,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藏戏表演中虽然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像:舞台、灯光,但依旧保留着传统特色,比如:面具、服饰、唱腔等。借此来引导同学们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去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完成了第三个 " 我是藏戏传承人 " 的任务。

(3)课后①:对比阅读

课后有的同学持续进行《藏戏》方面的阅读,还有的同学通过《亲近母语 · 全阅读》中的《秦腔》一文进行对比阅读," 秦腔 " 是我们西北本土的戏曲形式,孩子们对比秦腔与藏戏的唱腔特色、民俗寓意,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撰写了阅读手记。

有的同学还将藏戏与其他戏曲种类比如京剧、傩戏进行对比,多样的跨学科阅读,既强化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学生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让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4)课后②:藏戏与影视

课堂上 " 第三展区 " 的影音视频只是简短的片段,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藏戏和藏文化,课后结合我校校本影视课,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藏戏《文成公主》,通过比较完整的藏戏表演,孩子们对藏戏的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理解更为全面,兴趣也更加浓厚。

有的会藏族舞和舞蹈基础比较好的孩子,还主动尝试、表演了藏戏的基本舞姿、舞步,将藏戏的学习又推向了新的高潮。

(5)课后③:口语交际——如何传承和保护藏戏

课后我还利用单元口语交际与同学们继续探讨 " 如何传承和保护藏戏 " 这一话题。孩子们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了目前的现状,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了:开设藏戏等传统戏曲社团,培养非遗传承人;开展藏戏等 " 传统文化进校园 " 活动;创设线上藏戏文化馆,制作藏戏文创产品……等兼具实用与创意的方案。

他们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藏戏保护出一份力:撰写了《藏戏保护倡议书》、制作 " 藏戏手抄报 ",还有的利用劳动课制作了藏戏 " 文创产品 " 冰箱贴、钥匙扣等,宣传和保护藏戏文化,将课堂学习真正转化为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

3

思考与感悟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探索,我也深刻认识到:知识从来不是孤立的山峰,而是连绵的山脉;解决问题也不仅需要专业的工具,更需要联通的智慧。而且,跨学科学习绝不是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主体学科为根基,让知识在融合中生长。同时,通过实践我也思考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思路:既要 " 扎根 " ——以语言运用为内核,避免 " 为跨而跨 ";也要 " 破壁 " ——通过多学科共振,让文化传承从 " 被动接受 " 转向 " 主动创造 "。

此外,跨学科教学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视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未来我将继续探索跨学科教学,期待和孩子们在跨学科阅读与学习中,不断收获,不断成长。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END】

亲近母语依托二十余年中文分级阅读研究成果,推出全新升级的" 小步智阅 " 书香校园解决方案 6.0,通过 AI 技术实现阅读行为智能分析、个性化推荐与阅读数据化、智能化管理和对话,推动 AI 与阅读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构建覆盖 " 测评 - 选书 - 阅读指导 " 全流程的智慧阅读生态,为青少年阅读质量提升提供系统性支持。

/

欢迎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和体验书香校园解决方案 6.0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语文 教学 艺术 阅读 面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