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Autoobserver 昨天
欧盟设定90%减排目标,“2035禁燃令”或提前着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7 月 2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则重要声明。在这份声明里,欧盟委员会针对《欧洲气候法》提出了修订案。新修订案设定:到 2040 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相较于 1990 年减少 90%。相比现行法案 "2030 年减排 55%" 的基准,新的减排目标将欧洲的减碳率提升近一倍。

这一激进目标,直接冲击了由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  2023 年 2 月 14 日正式通过的欧盟 2035 年燃油车禁售令——从 2035 年起,欧盟境内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货车。该禁令允许两项豁免:合成燃料(e-fuel)车辆及年产量低于 1 万辆的小型车企可继续销售,但要求其余所有新车实现 100% 零排放。

与此同时,修订案首次引入国际碳信用额度机制,允许成员国自 2036 年起使用高质量国际排放额度,并在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中纳入国内永久性碳清除量。

这种灵活机制表面上是缓解减排压力,实则暗藏玄机。对汽车产业而言,2035 年燃油车禁售令的缓冲空间正被挤压殆尽。

传统车企冲击巨大

欧盟此次设定的减排目标,对传统燃油车企造成了巨大冲击。欧洲汽车工业底蕴深厚,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凭借先进的燃油车技术与庞大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汽车行业曾经占据主流。但欧盟减排目标的不断加码,使得燃油车在欧洲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以德国为例,作为欧洲汽车工业的核心地带,德国车企虽长期秉持传统燃油车技术路线,但如今在欧盟减排压力下,不得不加速向电动化转型。

大众集团虽投入数百亿欧元布局电动化,计划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在电池研发与电动平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特斯拉等新兴势力相比,软件系统与智能驾驶领域仍存在明显差距。宝马集团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其传统燃油车业务因减排要求而受限,尽管在新能源技术上有所投入,但其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压力如影随形,从生产线改造到人才培养,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每一个环节都耗费着大量资金,也对利润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奔驰则试图通过多线并进的策略,在电动化与燃油车节能减排之间寻求平衡,但资源分散的风险也随之而来。

在德国车企的强力游说下,欧盟委员会于今年 3 月推出了缓冲方案,允许车企在 2025-2027 年跨年度计算排放量,替代原有的年度考核。这看似为传统车企争取到了三年的喘息时间,但奔驰高管的抗议却道出了车企的真实困境:" 我们支持转型,但需要可行路径。" 当欧盟要求 2040 年减排 90% 时,汽车业的转型实际上已被迫提前十年完成。

有分析指出,对于传统燃油车企来说,除了加速电动化转型和提升燃油车节能减排技术,拓展新兴市场也成了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如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对燃油车的需求依然旺盛。不过,新兴市场的政策波动与基建滞后,同样让传统车企的转型之路布满荆棘。

新能源车企迎来机遇

欧盟的减排新目标,为新能源车企打开了一扇机遇之门。在欧洲市场,特斯拉凭借其在电池技术和智能驾驶系统方面的优势,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杆企业。随着减排目标的推进,欧洲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持续攀升,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特斯拉也在加速欧洲本土化布局,建设超级工厂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也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欧洲市场动作频频,其电动大巴已在多个欧洲城市投入运营,乘用车也陆续进入欧洲市场;蔚来则以高端定位切入欧洲市场,通过换电模式和优质的用户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其在欧洲市场的布局也在逐步推进。

但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并非高枕无忧,欧盟对汽车环保性能和技术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从电池回收到数据安全,法规日益严格,这对车企的产品研发和适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场竞争方面,价格战正在成为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引发行业震动,其他车企纷纷跟进,但价格战在刺激短期销量增长的同时,也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的前提下控制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能源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

汽车供应链或将重构

欧盟减排新目标的实施,可促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速技术革新,同时也将引发汽车供应链的重构。

在电池技术领域,宁德时代、LG 新能源等电池巨头,在欧洲市场积极布局,与车企展开深度合作。它们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型电池产品,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此外,轻量化材料的应用,也成了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重点。采用轻量化材料可以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减少能耗和碳排放。一些供应商通过研发新型铝合金材料和加工工艺,使汽车零部件的重量大幅减轻,同时保证了零部件的强度和可靠性。

在尾气净化系统方面,虽然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占据一定比例。因此,一些供应商也在研发新型的尾气净化技术,如等离子体净化技术等,为未来的排放标准升级做好准备。

  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以机械零部件为主的供应链,正逐渐向以电子电气零部件和软件为主的供应链转变。例如,博世、大陆等传统零部件巨头,纷纷加大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并与科技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

有分析认为,欧盟减排新目标还可能引发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区域化重构。为了满足欧盟的环保要求和降低物流成本,一些车企可能会选择在欧洲本土或周边地区建立零部件供应体系。这将对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布局产生影响,促使零部件供应商在欧洲加大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同时,这也为欧洲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它们可以凭借地缘优势和政策支持,在供应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总体而言,欧盟此次设定的减排新目标和相关机制,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传统燃油车企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需在电动化、节能减排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艰难抉择;新能源车企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标准、市场竞争等诸多挑战;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则需要加速技术革新,适应供应链的重构。这场变革不仅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各个环节,也将对全球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欧盟 燃油车 欧盟委员会 德国 奔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