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汽车 6小时前
车企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小鹏、奇瑞等加速落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汽车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近期,国内近 20 家车企如广汽、上汽、比亚迪、小鹏等,纷纷通过自研或合作模式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启了 " 造车 " 与 " 造人 " 并行的新赛道。这一现象背后,既是技术迭代的必然结果,也是车企应对行业竞争、探索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选择。

车企跨界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其在自动驾驶算法、生产体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小鹏汽车为例,其将人形机器人列为 " 三条增长曲线 " 之一,旗下 Iron 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进行生产实训,未来计划在工厂和门店场景中实现应用。特斯拉则预计今年将有超 1000 个 Optimus 机器人在工厂辅助生产,通过替代重复性劳动降低人力成本。这种跨界并非偶然 —— 车企在传感器融合、运动控制、数据积累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天然适配机器人研发需求。例如,自动驾驶技术中积累的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算法,可直接迁移至机器人导航系统;汽车制造中的精密装配工艺,也为机器人整机生产提供了成熟的供应链支持。

从行业趋势看,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高盛预测,到 2035 年该市场规模将达 1540 亿美元,相当于 2021 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三分之一。这一前景吸引车企从多个维度布局:一是品牌形象塑造,如奇瑞墨甲机器人已在马来西亚 4S 店上岗,通过智能交互提升品牌科技感;二是生产效率提升,广汽 GoMate 机器人计划在传祺、埃安车间开展示范应用,目标替代危险或高重复性岗位;三是技术协同创新,上汽与诺仕机器人合作开发的行星滚柱丝杠,可复用至线控制动、悬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实现技术共享与成本优化。

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技术成熟度问题,当前人形机器人多处于试验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仍需突破运动灵活性、环境适应性等瓶颈。何小鹏指出,人形机器人从 L2 级到 L3 级的跨越需依赖大模型数据积累,而这一过程耗时漫长。其次是商业化路径不明,多数车企的机器人项目尚未实现盈利,且面临与专业机器人公司的竞争。此外,伦理与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机器人事故责任界定、数据隐私保护等,均需政策与行业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车企的跨界探索已为行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随着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汽车智能化生态的重要一环,推动 " 出行工具 " 向 " 智能伙伴 " 的角色转变。这一趋势不仅体现了车企对未来科技的前瞻布局,也为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小鹏 奇瑞 广汽 上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