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6小时前
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正在蝶变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共和国长子 " 正以创新为引擎

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机

哈尔滨这座老工业基地通过蜕变

用科技创新的钥匙

开启转型升级的大门

在东北振兴的宏伟蓝图上

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 十四五 " 以来,哈市紧扣新质生产力培育主线,推动传统产业破茧成蝶、新兴产业星火燎原,让 " 冰城制造 " 在智能装备、航空航天、高端材料等领域绽放新光。展望未来,一幅 " 老工业基地 + 新质生产力 " 的共生图景已徐徐展开。

创新尖兵:

前沿领域的冰城突破

在哈尔滨芯明天科技的无尘车间里,巴掌大小的 " 宇航级压电快反镜 " 正经历严苛测试——这一搭载于 " 夸父一号 " 卫星的核心器件,以纳米级精准控制能力捕捉太阳耀斑的每一次脉动,标志着冰城企业在航天精密仪器领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

近年来,哈尔滨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跃迁的原生动力,高校与企业创新协同,释放出强劲势能:哈工大空间机械臂系统连续服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在太空完成诸多 " 极限操作 ";哈工程 " 星海 1000" 极地无人潜器潜入北极冰盖下千米,为深海探测提供 " 中国方案 ";哈电集团研制的白鹤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以单机容量 100 万千瓦刷新全球纪录,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 " 领跑 " 全球……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哈尔滨持续加码的 " 创新投入 "。

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冰城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2024 年度美国 IDEA 工业设计奖的获奖名单上,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康多机器人榜上有名。这个集成了 " 多屏开放式多模态影像集成式医生控制台、患者手术平台、台车、手术器械 " 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能够拓展实现多控制台协同远程腔镜机器人手术,充分适应不同临床应用需求。专注于芯片制造用关键核心材料——超高纯铝、铜等金属研发和生产的哈尔滨同创普润集团,生产的 7N 超高纯铜、6N 超高纯铝和 5N 超高纯锰填补我国产业空白,产品成功进入国际领先的 3 纳米芯片制程,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据统计↘

" 十四五 " 以来,哈尔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两年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中连续三年晋位,创新 " 密度 " 与 " 高度 " 同步提升。

设备更新 + 技术改造:

传统车间掀起 " 数字革命 "

" 十四五 " 期间,哈市还实施 " 千企技改 " 专项行动,累计投入 5 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幅达 20%。得益于此,老工业基地的生产线正焕发出 " 智能化 " 新光彩。

走进哈尔滨吉星机械工程公司的数字化车间,机械臂正在高精度完成汽车铝合金铸件的浇铸——这种 " 以铝代钢 " 的轻量化部件,十年前还依赖国外进口,如今已占据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第一。目光聚焦到哈尔滨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上,在这里,一台台变压器设备正通过数字化排产系统实现订单式生产。2024 年以来企业实施 5 项科技成果转化,新增营业收入近亿元。

同样因 " 数智化 " 改造焕发新生的,还有哈尔滨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建龙哈轴)。得益于 " 数智化 " 焕新,这个老牌轴承制造业企业正迎来智能化转型的新篇章——目前,建龙哈轴已完成投资 1.2 亿元,实现电机分厂内的 12 条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更新升级。经过此番 " 数字革命 ",企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的部分产品各项指标也均达到了进口高端产品水平,企业因此向着创新型企业、经营型企业、数字型企业和美好型企业转型。

为了更广泛地激发创新驱动的市场炼金术,哈尔滨正在通过开展 " 点 " 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 线 " 上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 面 " 上产业集群和科技产业园区整体数字化改造等工作,引导全市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提质增效。

统计显示↘

去年,仅哈尔滨新区就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 47 个,哈药集团等一批企业焕发新活力,推动生物医药、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稳固发展。

航空集群,

构建新的增长极

2024 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 2024 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在 35 个入选集群中,哈尔滨航空集群赫然在列。至此,哈市航空航天领域已同时拥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三个 " 国家级 " 产业集群称号。

" 十四五 " 期间,哈市坚持以 " 航空产业 " 为核心,不断强化上下游配套协同发展,航空航天集群建设成效显著,呈现出 " 龙头引领链式延展 " 集聚模式,形成了 " 研发设计 + 整机制造 + 配件加工 + 应用服务 " 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由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多款国产大飞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航空器精彩亮相,成为业内人士和观众瞩目的焦点。而在位于地表 500 千米至 2000 千米之间空间区域的低轨卫星领域,也有 " 哈 " 字头企业的身影——作为国内领先的整星研制、星座设计和在轨交付服务提供商,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已进入国内商业卫星制造企业第一梯队,业务覆盖通信、导航、遥感、深空探测等诸多领域,在研卫星任务达百余颗,其低轨商业卫星研制任务量约占国内市场两三成。去年 9 月,成立不足 4 年的工大卫星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发射入轨卫星 24 颗。

通过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哈市正加速推动航空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在平房区,2024 年 4 月中国商飞(哈尔滨)机体研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在此前后,联合飞机黑龙江基地、鑫华航空三期等 36 个转型升级、创新型航空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事实上↘

以哈飞、东安、东北轻合金 3 家企业为龙头,该区域已聚集配套企业百余家。预计 2026 年底,哈尔滨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将力争达到 1200 亿元。

从松花江畔的老工业基地到创新涌动的 " 智造 " 新城,哈尔滨正诠释着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密码——当传统产业的根基与新质生产力的火种深度融合,这座城市正在为东北全面振兴打造 " 创新驱动、智能引领 " 的鲜活样本。随着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加速耦合,冰城工业向 " 新 " 而行的巨轮,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辽阔海域。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节永志

题图:" 哈报手机记者 "   许朝宁

编辑:姜学峰

相关标签

哈尔滨 机器人 芯片 科技创新 机械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