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南方 Plus 报道,7 月 8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禁止将 " 颈深淋巴管 / 结——静脉吻合术 " 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对该技术进行评估,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决定禁止其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这是一则非常奇怪的通知,据悉,国家卫健委此前还发布了《关于禁止将 " 空肠回肠吻合术 " 应用于 2 型糖尿病的通知》,理由大致相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这些技术尚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注意,不仅是早期,而且是探索阶段,就被很多医院和医生运用了,那么,到底是谁在组织推广运用呢?谁支持这项技术的推广运用呢?为什么医院和医生在没有达到临床运用条件的情况下就实施这些技术呢?有多少医院和医生实施过这些技术呢?有没有取得使用效果呢?收费情况如何呢?有没有打着治病的旗号大量收费现象呢?
很显然,卫健委的叫停,是有依据的,也是必须的。问题在于,为什么这样一些技术上完全不成熟,甚至连早期临床试验效果也没有达到,而只是处于探索阶段的技术,医院和医生就敢明目张胆地实施呢?到底是想为病人治病还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敛财呢?在技术没有得到临床数据充分证明的情况下,就大量实施,就是把病人当小白鼠,是极不负责任的。如果再高额收费,就只能认为是敛财,并把那些真心为了病人的医生也祸害了。
有人说,反正阿尔茨海默病治不好,不如死马当活马医,或许能够治好或改善呢。这样说,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人不是小白鼠,绝不能在技术还处于临床早期试验的情况下,就拿病人进行试验。即便需要,也必须与病人家属签订相关协议,而且,不能收费。否则,就不是临床试验,而是推广运用,是成熟技术。
而从此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是收费的,且收费标准不低。这也意味着,所谓的临床手术,已经不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而是推广运用阶段了。那么,在技术还处于早期临床探索阶段的情况下,为什么医院和医生敢做出如此行为呢?到底是想给病人治病还是想以手术之名收费呢?
我们不想从坏的方面去揣摩医院和医生的行为,有些医生,可能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技术给病人减少痛苦,给家属减轻负担。但是,在技术层面根本没有达到推广运用的情况下,就有很多医院和医生在运用这些技术,无论怎么解释,都不是想为病人治病的表现,而很有可能是想通过这项技术敛财了。因为,阿尔茨海默病手术不像其他病的手术,可以有比较明显的判断标准,有没有效果,医院和医生都能找到理由,譬如没有继续加重、反应比以前好了等定性分析,也无法判断的东西。为什么 " 空肠回肠吻合术 " 也被叫停,同样是没有判断标准和评价指标。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些开展了 " 阿尔茨海默病手术 "、" 空肠回肠吻合术 " 的医院和医生,当如何看待呢?其收取的费用,是否应当退还给病人及其家属呢?因为,临床试验应当免费,医院和医生的目的应当是跟踪采集数据,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临床试验,在有充分数据证明技术已经可以进入到推广运用的情况下,再广泛推广,而不是现在就收费手术。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