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一款时速达 600 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北京,颠覆性的技术设计刷新了人们对高速交通的认知。据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介绍: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是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上的线圈相互作用,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运行的。
该列车采用高温超导技术,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的相互作用实现无接触悬浮运行。低速时使用橡胶轮支撑,速度达到 150 公里 / 小时后自动收起轮胎进入悬浮状态。这种设计不仅适用于地面线路,还能在隧道等复杂地形中运行。
列车采用无人驾驶,车内取消了传统司机驾驶室,车头位置被一块全景屏幕取代。当屏幕开启时,前排乘客可沉浸式体验 " 第一视角 " 观看列车的运行。由于完全消除轮轨摩擦,车内噪音低于 65 分贝,安静程度堪比豪华轿车,相比高铁,为乘客营造了更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该技术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高速磁浮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望填补高铁和飞机之间的速度空白,为未来交通发展提供新思路
磁浮技术是 20 世纪一项崭新的轨道交通技术,自 1825 年世界第一条轮轨铁路诞生以来,人类始终受限于车轮与轨道的机械接触。而磁浮技术通过电磁力实现悬浮与驱动,彻底摆脱了这一桎梏,使列车速度、环保性能与运维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与普通轨道车辆相比,磁浮车辆具有明显优势,包括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运行噪音低、安全性高、无机械磨耗以及较低的维护成本。
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磁悬浮列车运营里程为 57.7 公里 ( 占城轨总里程 0.72% ) ,但此次 600 公里高速磁浮的亮相,宣告中国已构建起完整的磁浮技术体系。上海 ( 29.1 公里 ) 、长沙 ( 18.6 公里 ) 、北京 ( 10 公里 ) 三条运营线路的实践,为技术迭代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撑。
根据规划,中国将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布局磁浮走廊。预计到 2035 年,磁浮网络将连接 50 个主要城市,形成 "1 小时经济圈 "。
前瞻经济学人 APP 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