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6小时前
品牌玩短剧,能逆袭重生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 | 定焦 One,作者 |   张潇潇,编辑 | 魏佳

当观众沉迷于短剧中 " 霸道总裁爱上我 " 的剧情无法自拔时,现实生活中的 " 霸总们 " 也正在对品牌定制短剧一边上头、一边下单。

在长剧和电影市场疲软之时,短剧以井喷之势,成为文娱产业的最大风口。数据显示,短剧的内容供给数量,从 2022 年备案的 336 部激增到 2024 年全网上线超 3.64 万部。其市场规模从 2021 年的 3.68 亿,快速扩张到 2024 年的 504 亿,首次超过电影票房大盘。多个机构预测,2027 年短剧将迎来千亿市场。

短剧的火,不只在内容端,更在于其商业化潜力。在流量焦虑的当下,品牌方比短剧女主更渴望借着短剧 " 逆袭重生 "。仅 2025 年前四个月,新上线品牌短剧就有 153 部。品类上,除美妆、食饮外,还包括电商、文旅、金融等行业,近半数品牌为首次入局。

但热闹背后,很多品牌商家也有困惑。一方面,大量品牌定制短剧涌入市场,营销费用和制作成本水涨船高,流量边际效益却在递减。另一方面,当短剧成为品牌营销的大势所趋,不跟风又会有强烈的掉队之感。

不做怕掉队,做了怕白费。品牌短剧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它适合所有品牌,还是只对特定品类有效?这些,都是现实中的 " 霸总们 " 在下单前反复纠结的问题。

" 神话样本 " 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品牌凭借短剧飞升的故事,要从韩束说起。

2022 年 10 月,在综艺节目《所有女生的 OFFER2》中,李佳琦一句毫不留情的吐槽让韩束品牌总经理罗燕当场落泪:" 除了赠品和价格,我想不起它有什么特点。"

这句让品牌方当场破防的断言,暴露了韩束当时的困境。这一年,韩束销售额为 12.67 亿元,同比下滑 22.3%。母公司上美集团同样营收、净利润大幅下滑。

尽管创始人吕义雄深谙营销之道,并曾凭借电视购物、冠名综艺等方式创下 "40 天销售一个亿 " 的神话,但 2015 年的辉煌之后,韩束逐渐被年轻消费者边缘化。

转机来自短剧。2023 年 2 月起,韩束与艺人姜十七合作推出《以成长来装束》《心动不止一刻》等 5 部短剧,播放量均超 6 亿,最高达 11.9 亿,迅速引爆关注。此外,韩束还与腰部达人合作了 22 部短剧,单部播放量最高达到 2.6 亿。

比播放量更惊人的,是销量转化。姜十七的首部短剧一经播出,韩束在抖音的单月 GMV 从千万元飙升到上亿元。《心动不止一刻》里的一个小黄车链接,就为韩束带来了 4 亿元销售额。

图源 / 抖音 APP 截图

  2023 年,韩束以 33.4 亿的成交总额位列抖音美妆销量榜首,比第二名欧莱雅高出近 10 亿元。仅一年以前,韩束还在该榜单的 20 名开外。当年,上美集团的业绩也迎来爆发,归母净利润为 4.61 亿元,同比增长 213.5% ——在财报中,抖音被提及多达 12 次。

短剧为什么能给韩束带来如此大的流量和销量转化?

逆袭的关键,首先在于定制短剧重塑了韩束的品牌形象。

这五部短剧的幕后操盘方、欧游集团 CEO 苏成告诉「定焦 One」,品牌短剧和普通广告、电视 TVC 广告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效果也远超现在的种草帖和短视频等其他软广手段。品牌短剧首先是一个总时长较长,较完整的剧,吸引观众的是剧情内容而非产品。其次,在设计剧情时,品牌定制短剧深度传达品牌的美好感觉,让观众对品牌产生了长效记忆,从而对这一个品类或者这一个品牌产生了消费需求。

在苏成看来,韩束和姜十七的短剧爆火背后,是欧游集团将十年来在长剧和电影中进行广告植入的经验,和对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洞察,在短剧中应用的结果。

在这些剧中,姜十七饰演的女主或是韩束公司的主播、广告策划,或是忠实用户,有了韩束产品助力,她在职场、情场都开挂般顺遂,任何小挫折都能很快逢凶化吉,霸总男友也为其出头。仅在第一部剧《以成长来装束》中,韩束的品牌和产品就出现了 76 次,露出既高频又自然,提升了观众的情感认同。

这种 " 看剧即种草 " 的方式,让韩束摆脱了品牌老化印象,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品牌认知的刷新。在苏成看来,以前,这种对用户潜意识的心智塑造,在长剧和电影中植入需要一到两年,而短剧只需要三个月。

品牌记忆点只是第一步,最大化的利用短剧素材,构建出一个完整的转化链条同样重要。

韩束在抖音的信息流广告、搜索广告、效果广告、千川广告全部都引用了短剧的剧情,连直播间内的背景墙、KV 板,都绑定了短剧剧情和场景。不单是与姜十七合作的短剧,其他的达人定制短剧,都不只在达人账号播出,还会被品牌账号及其他个人账号转发或做成切片视频。

这样全面渗透的短剧内容,如同无数触手,触达到最爱看短剧的受众群体,并把被种草的用户引向品牌自有的直播间。

最后,想让观众真正下单,还要靠爆品。

短剧的受众,和姜十七的粉丝与韩束直播间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合,都是二线及以下城市 24-40 岁的女性。韩束主打的 " 红蛮腰 " 套装以 399 元 14 件产品的高性价比,正好迎合了 " 县城贵妇 " 们的需求。

就这样,凭借短剧、引流至自播直播间和性价比产品三板斧,韩束绕开了头部主播,实现了品效合一的弯道超车。

全品类跟风,从爆款复制到集体内卷

韩束的案例在前,同品类的美妆品牌也坐不住了。

2023 年 9 月起,珀莱雅推出多部短剧,并借助明星加持,拉高播放量。这一策略帮助其当年在抖音实现近 4.7 亿元 GMV,同比增长约 200%;次年双 11 更是超越韩束,登顶当月抖音美妆销量榜首。

同为老牌美妆品牌的丸美也不甘人后,在同年 10 月份同时上线了四部短剧,总播放量达 3 亿左右。随后丸美持续加码,到 2025 年开年,由倪虹洁主演的短剧《夫妻的春节》播放量达到 5.8 亿。

除了老牌国货,谷雨、HBN 等新兴品牌,甚至 SK-II、赫莲娜等国际高端品牌也陆续下场。随后,品类也逐渐扩宽。

据 DataEye 研究院统计,2024 年上线的 354 部品牌短剧中,美妆个护类品牌占比约 37%,食品饮料、电商甚至药品也纷纷入局,品牌短剧正从一条创新路径演变为标配动作。

歆桃影视联合创始人、短剧自媒体帅总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2024 年一线的品牌都在下场,感觉如果不做品牌定制剧,市场部就不够上进。

但是,当上百个品牌挤入短剧营销赛道,内卷也随之而来。

一些品牌开始比拼明星卡司和大制作,希望通过 " 钞能力 " 获取关注:除了珀莱雅请来刘芸、王森,丸美请到倪虹洁之外,伊利请到金靖、陶昕然,天猫请来《甄嬛传》的 " 温太医 " 和 " 沈眉庄 " 以及香港知名演员李彩桦、翁虹。

帅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就是把品牌短剧卷到品牌代言或者是电视剧的方向去了。堆资源的方式,正让品牌短剧快速 " 传统影视化 "。

在 " 拼阵容 " 之外,另一些品牌开始探索自制短剧,强调内容与品牌深度绑定。如春秋航空、太二酸菜鱼、麦当劳、肯德基等品牌,都试图将产品深度嵌入剧情。但过于急迫的商业化露出,使得故事中的广告过于生硬,反倒违背了观众看剧的初衷,让短剧沦为了冗长的 TVC 广告。

内卷带来的结果是两重压力:一边是成本水涨船高,一边是转化持续下滑。

有行业报告显示,2023 年短剧的制作成本在 70 万,到 2025 年已经涨到 200 万以上,再加上投流费用,动辄数百万的项目,效果却存疑。

珀莱雅高层曾提到,姜十七前两部植入剧的单集点赞超 200 万,而如今," 点赞量超过 10 万就算数据表现非常好了。"

连韩束也难以幸免。

2024 年,韩束创始人吕义雄在朋友圈的一段发言曾引起广泛讨论," 短剧增加了 20 倍的供应量,价格翻了一倍,而观众是恒量的,即短剧效果下滑了 40 倍,从去年 8 月进去做短剧的所有品牌都是去做韭菜的 "。

话虽如此,韩束并未完全停下做短剧的脚步,2024 年仍投制了 11 部短剧,2025 年上半年也推出了 3 部,播放量都未过亿,效果已无法和 2023 年同日而语。

财务数据也揭示了短剧背后的代价。

韩束 2024 年营销及推广开支增长 90%,达到 33.2 亿元,丸美生物同期的营销费用达 16.35 亿,同比飙升 36%,高于营收增速,其中流量采买、达人合作以及短剧营销等新兴营销方式是主要开支来源。2025 年一季度,丸美生物销售费用增速继续超过营收增速,这一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正被削弱。

曾困在头部主播直播间的美妆品牌,又一次困在短剧的白热化竞争中。

短剧不灵了?真相没那么简单

如今,摆在品牌面前的问题是,当制作、流量成本走高,品牌短剧还值得做吗?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真正导致短剧品宣和转化下降的原因,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当品牌短剧和其他短剧放在同一个平台,供观众挑选,用户不特意分辨短剧是否为品牌定制剧时,难看就是最大的原罪。

一方面,大量的跟风和内容的同质化,让品牌短剧背离了讲述品牌故事的初心。当大量相似的甜宠剧情和美妆结合,姜十七开始在相似的短剧中以大同小异的人设介绍不同的产品时,观众已经并不能感受到不同品牌的记忆点。

另一方面,比内容同质化更可怕的是广告的生硬和夸张。" 情绪暴涨的突然来个商品广告强行植入,仿佛有了该商品会矛盾全消一样,特别的假。" 有观众吐槽。有部分品牌为了博眼球,还造出了除菌液治疗尿路感染,流产后喝感冒冲剂的情节,这种情节设计既夸张离谱,也让品牌短剧背离了培养观众的好感度的初心。 

" 品牌短剧这个市场的确有一些被做坏了。" 苏成对「定焦 One」说,过去一年半,由于市场的无序开发,出现了大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90% 以上的短剧可能都打水漂了。这对很多品牌做短剧的信心会有冲击。

但他觉得,长远看,这是一件好事。" 随着很多没有效果的公司出清,行业会逐步回归理性,并依靠真正有效的案例一点点修复这个市场,这个过程可能要花一两年的时间。"

那么,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品牌短剧到底还能不能做,要怎么做?

第一,内容为王,优于形式堆砌。

苏成认为,无论是找明星、堆资源,还是探索新玩法,对一部品牌短剧来说," 正确的方式永远就只有一种,就是把这个剧做好看,其他都是花拳绣腿。"

在他看来,"300 万和 50 万的短剧差距可能只有 10%;但好剧本和烂剧本的差距,是 0 到 1000。" 失败的短剧从来不是输在明星咖位,而是输在内容和品牌的呈现方式,这才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另一位曾深耕广告行业的短剧从业者也认为,品牌定制短剧如果想具备长期价值," 好剧本 " 和 " 自然植入 " 将是成功的两个前提。

失败的定制剧往往出在对内容成本的低估——想用百万级广告预算拍几十倍时长的剧情内容,却缺乏叙事打磨和结构逻辑,结果只能是披着剧情外衣、实则生硬卖货,最终被用户识破。

第二,品牌方要认识到,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品牌短剧的价值正逐步从 " 带货工具 " 回归到 " 心智占位 "。

苏成指出,今天的品牌之间,产品功能差异有限,价格、折扣、渠道趋同,甚至白牌与品牌的边界也日益模糊。在这种高度内卷的人货场体系中,短剧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叙事创造差异化,帮助品牌重新建立用户认知。

拿欧游集团为星巴克定制的短剧《我在古代开星巴克》举例,这部集 " 金手指重生流 " 与 " 甜宠拉扯感 " 等爽点于一身的种田爽剧,通过内容构建出星巴克 " 时髦、有趣 " 的品牌印象,让大家觉得,星巴克是一个有趣的品牌,这种心智的变化为它带来了大量的关注和购买。项目上线后,星巴克实现近 1 亿元新增销售,并一度在抖音饮品榜中超越瑞幸。

类似的案例还包括九牧卫浴的短剧《我在古代靠马桶名扬四海》,身为马桶设计师的女主意外穿越至古代,从被罚洗恭桶的打工牛马,用现代科技一路逆袭,甚至推动军需升级。看似荒诞搞笑的剧情,实则用古今生活方式的对比凸显智能卫浴的革新价值。该剧播放量达 1.2 亿,搜索指数环比增长 320%。

这些案例打破了 " 只有美妆、快消才能做短剧 " 的传统认知,也提醒品牌方:短剧不仅是投放工具,更是讲品牌故事的场景。

第三,尽管短剧具备内容表达优势,但并非所有品牌都适合以此为营销主阵地。

陈柯剧本工作室的陈柯指出,尽管市场内卷严重,但由于平台的流量分发机制,短剧投流的性价比仍远高于种草短视频,且品牌仍有宣传需求,流量的边际效益递减并不会影响品牌定制短剧行业的发展。但是,不建议非线上平台产品的品类做短剧推广,没有电商属性的品牌,没办法看到短剧转化的效果。

总而言之,品牌短剧并非 " 不能做 ",而是 " 不能乱做 "。当粗制滥造、套路雷同的内容逐渐被淘汰,真正愿意打磨内容、认真讲好品牌故事的企业,仍有机会借助短剧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神话 抖音 创始人 霸道总裁 综艺节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