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周尔双 , 韦译捷近期对中国船舶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25H1 归母净利润同比 +98%~119%,在手订单兑现业绩超预期》,给予中国船舶买入评级。
中国船舶 ( 600150 )
投资要点
事件:2025 年 7 月 10 日,公司发布 2025 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2025H1 业绩预增 98%-119%,在手订单兑现超市场预期
根据预告,2025 年上半年中国船舶归母净利润 28~31 亿元,同比增长 98%~119%,扣非归母净利润 26~29 亿元,同比增长 120%~145%,业绩超市场预期。对应单 Q2 归母净利润 17-20 亿元,同比增长 65%~95%。同时,中国重工 7 月 10 日亦发布业绩预告,2025 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5~18 亿元,同比增长 182%~238%,中国船厂在手订单放量、利润率修复逻辑持续兑现。截至 2025 年 5 月,中国船舶手持民船订单 322 艘、2461 万载重吨,产能已排期至 2029 年,展望后续,301 法案悲观情绪逐渐修复,此前抑制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南北船合并发挥协同效应,中国造船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将持续增强。
资产整合持续推进,看好内部效率提升带来的利润释放弹性
2025 年 7 月 4 日,中国船舶发布公告,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意味着 " 南北船合并 " 进展更进一步。根据中国船舶、中国重工 2024 年年报披露数据,合并完成后公司手持订单占全球总量约 15%,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超 14%,新签订单量全球占比超 16%。两者合并后将减少同业竞争,提升中国造船资产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制造全球影响力。展望后续,根据中国船舶承诺,沪东中华将在三年内剥离不宜注入上市公司资产并提议注入中国船舶;黄埔文冲、重庆川东等同业竞争问题将陆续解决,看好中船集团内部效率提升带来的利润释放弹性。
存量 + 环保更新中长期逻辑不改,船舶制造上行周期仍将持续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新造船价格指数为 187,同比 -1% 维持高位,全球船厂在手订单量 3.9 亿载重吨,同比 +20%,较 2025 年初下降 0.1%。受 2024 年基数较高、美国 301 和船舶法案影响,2025 上半年船舶新签订单下滑 54%,但展望后续,环保趋严 + 船龄增长下存量更新需求中长期存在,将支持行业景气度。2025 年 4 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 301 调查结果,本次方案较草案制裁强度有所减弱,调查结果初步落地,船东可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造船市场情绪面、订单面有望修复。2025 年 6 月中国船厂新签订单 64.4 亿美元,占全球新签订单量 61%,环比 +38pct。中期来看,造船业周期高点已过但远未结束,供给刚性支撑船价,需求侧前期透支量消化、散货船发力,船厂仍将持续受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业绩预增超市场预期,全球造船业领先地位稳固。我们维持公司 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74/99/124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分别为 21/16/13x,维持 " 买入 " 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原油价格波动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诚通证券范云浩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 74.96%,其预测 2025 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 75.41 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 PE 为 20.57。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 90 天内共有 12 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 12 家;过去 90 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 38.94。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 AI 算法生成(网信算备 310104345710301240019 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