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通史》(全六卷)是现代考古学的创始人威廉 · 马修 · 弗林德斯 · 皮特里、爱尔兰皇家学会会长约翰 · 马哈菲、英国皇家历史学会副主席约瑟夫 · 米尔恩、资深考古学家斯坦利 · 莱恩 · 普尔四位重量级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从史前时期到 16 世纪初的埃及历史。
古埃及被我们界定为 " 四大文明古国 ",埃及文明在文化、建筑、艺术、宗教等领域的影响,超出我们的想象。政治理论家乔治 · 萨拜因说:" 埃及人的思想方式为希腊人创立哲学提供了一个重要且颇具启示性的参照。" 甚至有学者认为,西方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以埃及文化为代表的亚非文化。
《埃及通史》(全六卷)内容涉及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和宗教史,除了基于作者们自己的发掘、研究,还参考了曼涅托、约瑟夫斯等古代史学家的文献,商博良、马里耶特等埃及学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了当时埃及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卷叙述了史前时期到喜克索斯王朝的历史,第二卷叙述了中王国到新王国时期的第十七王朝到第十八王朝的历史,第三卷叙述了新王国时期的第十九王朝到第三十王朝的历史,第四卷讲述了托勒密王朝(公元前 305- 公元前 30 年)近三百年的历史,第五卷叙述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 30 年 -7 世纪前期)的埃及史,第六卷书写了中世纪埃及(7 世纪中期到 16 世纪早期)的历史。书中还配有八百多幅精美插图,包括金字塔、神庙、方尖碑、祭坛、雕像、壁画、陶器、饰品等。
《埃及通史》,【英】威廉 · 马修 · 弗林德斯 · 皮特里、【爱尔兰】约翰 · 彭特兰 · 马哈菲、【英】约瑟夫 · 格拉夫顿 · 米尔恩、【英】斯坦利 · 莱恩 · 普尔 著,刘舒婷 译,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吉萨大金字塔的建造
吉萨大金字塔使胡夫的名字比埃及史上任何其他法老的名字都更令人印象深刻。这一事实否定了一些轻率的论断,如金字塔是毫无意义的愚蠢和野心的纪念碑,也反驳了一些论述,如 " 这类建造金字塔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持续时间的谬论 "。胡夫金字塔恢宏气派,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因此,胡夫成为东方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法老。
大金字塔是从第一座开始建造时就确定了它巨大的规模,比任何其他金字塔都大;用到的石头可能比其他任何一座建筑都要多。大金字塔的地基比卡纳克神殿的整个占地面积还要大。神殿除了当今建的若干座高塔,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内部通道的铺设证明在设计阶段,胡夫金字塔已经拥有巨大的规模。如果设计时金字塔的地基规模仅仅是如今的三分之二,那么入口的设计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胡夫金字塔和迈杜姆金字塔的规模都是设计之初就已经确定好的。关于胡夫金字塔构造最有可能的一个理论是,这座金字塔的顶部角度经精心设计,其高度等于地基周长形成的圆的直径。实际上,数据证明确实如此,因为早期的斯尼夫鲁金字塔也有同样的角度,很明显胡夫金字塔出自同样的设计理念。金字塔的高度和地基侧面长度比为 14 ∶ 11,其半径和圆周长比接近 7:44。因此,金字塔的高度应该能被七整除,地基侧面长度应该能被十一整除。通过观察这两座金字塔,我们可以看到两座金字塔的相关数值都是偶数腕尺的。
通过简单和直接的运算,我们可以看出金字塔采用了同样的设计方式。因此,如果说金字塔是经过无计划的调整达到最后的规模,而不是在设计时就进行了周密计算,几乎是不可能建成如此之大的规模的。
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是尼罗河对面采石场开采出来的石头,包括外部的精致石材和内部的粗糙材料,这是因为尼罗河西岸没有这种石头或采石场。据希罗多德的记载,金字塔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人力。想想这样宏伟的建筑,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的。据说,一次征用十万人三个月(即在洪水泛滥的这三个月期间,一般劳动处于停顿状态);按照这个规模,金字塔建造持续了二十年。通过计算石头的数量和重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满足施工要求确实需要这么大的工作量。技艺精湛的泥瓦匠们拥有可容纳四千人左右的巨大营房,现位于第二座金字塔后面 ; 但也许一于人足以在当时完成所有的精细工作。因此,在金字塔建造过程中,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古埃及在人力方面丝毫不发愁,特别是在自然因素导致部分人口闲置的时期。通过这项工程,人们接受培训、掌握技能,这对培养国民性很有好处。
金字塔不同部分的工艺水平各不相同,入口通道和外部的工艺可能是最精细的。接缝处平滑规整,工匠的技术可以和当代光学仪器师的水准媲美。不同的是,金字塔工匠的施工范围按英亩计,光学仪器师的工作按英尺或者码计算。金字塔地基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十分精准,平均误差小于边长的万分之一。王后的墓室做工也很精致,接缝处几乎难以发现。然而,其他部分的工艺比较粗糙。走廊的工艺远没有这么精致,法老陵的构造有失水准,只有花岗岩的花纹还算精致。设计上的不同还体现在从走廊到秘密通道的贯通井的砖石结构上,以及王后墓室地上尚未完成的毛坯砌体上。显然,金字塔的设计师从始至终坚持采用精细工艺。不过,金字塔还没完工,设计师就去世了。后来,没人能完美接手这项伟大的工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