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财经网 07-17
和众汇富研究手记: 吸力锚出口巴西彰显制造实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国海油近日透露,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24 套 2000 米级超深水吸力锚已于珠海启运发往巴西。这批吸力锚不仅是我国目前对外交付的应用水深最大的深海油气装备之一,也标志着 " 中国制造 " 在深水装备领域获得国际主流市场的高度认可。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该项目的成功实施,背后是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持续投入与技术突破的集中体现,也折射出全球深海油气装备供应格局正悄然生变。

此次交付的吸力锚单体高度约 21 米,直径约 8 米,总重超 2600 吨,在结构设计和制造精度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团队首次采用卧式接长与立式总装测试工艺,通过 " 旋转筒体再吊装 " 技术,实现了超大直径、超薄壁厚结构的高精度制造。据悉,该项目在制造过程中引入三维扫描与有限元仿真技术,实现每米误差不超过 1 毫米,质量合格率超过 99.9%。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些指标不仅代表中国制造的工业能力跃升,也成为打入高端市场的重要 " 入场券 "。

吸力锚是一种应用于超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装备,能够通过负压吸附的方式将平台稳定固定于海底,被业内称为 " 定海神针 "。此次出口目的地为巴西桑托斯盆地梅罗油田,这一预盐油田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国际能源巨头联合开发的重点项目,中国海油亦为参与方之一。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巴西方面选择采购中国制造的深海装备,显示出对其安全性与性能的高度认可,也进一步验证了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全球高端能源市场的技术适配性与商业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在深海装备领域持续发力,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试验与配套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逐步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从 " 深海一号 " 能源站、" 海基一号 " 导管架,到本次出口的超深水吸力锚,我国正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积累工程经验、验证自主能力。和众汇富认为,这种 " 项目带产业 " 的模式不仅增强了国内相关企业的工程集成能力,也推动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并以出口形式获得全球市场的正向反馈。

从经济层面看,高端海工装备具备典型的高技术门槛与高附加值属性。由于其研发与制造周期长、要求精度高,因此毛利率相较于传统制造更具优势。同时,出口大体量海工装备通常还带动上下游一整套配套产业的发展,包括钢材加工、焊接工艺、海运服务与运维支持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持续动能。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深水吸力锚的批量出口不仅是单一项目的经济回报,更体现了中国制造整体价值链的提升能力。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制造业正借助 " 一带一路 " 倡议和全球能源需求的结构性变迁,逐步在海外能源项目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特别是在拉美、中东、非洲等资源型国家,对成本控制能力强、交付速度快、服务响应及时的合作方形成刚性需求,中国方案逐渐成为可选甚至优选。和众汇富认为,这一趋势将在未来持续放大,并在绿色能源转型、深远海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产生更多技术输出与资本合作机会。

不过也要看到,尽管本次出口为深海锚固系统,中国在某些核心高端部件领域仍存在技术差距,例如深海遥控机器人、智能控制模块、数据处理系统等。全球能源装备市场竞争激烈,欧美日等传统强国依然占据技术高地。和众汇富研究发现,中国需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突破关键技术短板,同时在国际标准制定与技术认证方面积极布局,才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占据更为主动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次超深水吸力锚的出口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海洋装备制造上的硬实力,也为我国企业在全球能源产业链中拓展合作、提升附加值提供了范例。和众汇富认为,中国制造正从 " 量的突破 " 走向 " 质的跨越 ",从 " 出口产品 " 走向 " 输出标准 ",在全球经济版图中逐步确立起技术可信、成本合理、服务协同的综合竞争优势。未来,随着深远海开发需求持续增长," 定海神针 " 或将成为中国制造在世界深海崛起的象征之一。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巴西 深海 中国制造 制造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