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7-18
中国科学院新突破:纳米降解剂精准诱导肿瘤细胞“自毁”线粒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IT 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据 " 中科院之声 " 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 mitoNIDs 的纳米降解剂,能精准诱导肿瘤细胞 " 自毁 " 线粒体,或增强 CD8+ T 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的线粒体不仅仅是 " 能量工厂 ",还与抗免疫有关。肿瘤细胞会构建一个 " 冷漠 " 的微环境,抑制免疫信号、夺走营养、屏蔽攻击路径。这种状态被称为 " 免疫抑制 ",是许多免疫疗法疗效不理想的根源。

因此,线粒体越丰富的肿瘤细胞,面对 CD8+ T 细胞的杀伤越 " 顽强 ",而线粒体较少的肿瘤更容易被清除。线粒体就像肿瘤细胞的 " 护身符 ",它在支撑肿瘤代谢的同时,也削弱了免疫系统的 " 致命一击 "。

▲ CD8+ T 更倾向于杀伤线粒体含量较低的肿瘤细胞

要精准打击线粒体,不能靠药物 " 乱打一通 ",而是要引导它自己走向灭亡。纳米诱导临近技术,好比是一种 " 牵线搭桥技术 ":假设想让某个蛋白 A 被降解,但它在细胞中很稳定,那我们就找来一个纳米结构充当 " 中间人 ",一头抓住 A,另一头拉来一个 " 拆解工 " 蛋白,当三者靠得足够近时,就像火花碰到了油桶,降解程序被激活。

利用纳米材料,人为将两个原本距离较远的生物分子拉近距离、制造空间邻近关系,从而诱导特定生物反应发生

mitoNIDs 是一种由金纳米颗粒构建的双功能纳米系统,一端装载线粒体靶向肽,可精准进入癌细胞并定位线粒体,另一端则连接自噬相关蛋白 LC3 识别肽,用于触发细胞内的自噬机制。

通过这两端的 " 牵线搭桥 ",mitoNIDs 能够在细胞内部诱导线粒体与自噬系统的空间临近,从而启动线粒体的选择性自噬过程

▲ 纳米诱导临近剂选择性降解肿瘤细胞线粒体的过程

在 mitoNIDs 诱导肿瘤线粒体降解后,CD8+ T 细胞的战斗力会从三个方面得到提升 ——

" 亮明身份 ":肿瘤细胞表面的 MHC-I 分子增多,更容易被 T 细胞识别锁定;

" 削弱抵抗 ":肿瘤细胞内部的抗凋亡蛋白 BCL-XL 减少,面对免疫攻击时更容易 " 认输 ";

" 激活盟友 ":线粒体降解过程中释放的 " 信号分子 " 溶血磷脂酰肌醇,可以让 T 细胞变得更活跃、更强壮。

▲ 纳米诱导临近剂精准诱导肿瘤细胞 " 自毁线粒体 " 增效免疫治疗

在三种小动物肿瘤模型中,mitoNIDs 与多种免疫疗法联手,展现出显著增强的肿瘤抑制效果,今后仍需在临床试验中进行验证。

未来,类似的纳米 " 牵线搭桥 " 工具可能会被用于更多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甚至代谢紊乱,让人类在分子尺度上实现对生命过程的精准干预。

IT 之家附论文链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免疫 中国科学院 生物 效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