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 07-18
跨区域协同激发发展动能,韧性城市构筑未来愿景——“跨区域经济合作与韧性智能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7 月 17 日," 跨区域经济合作与韧性智能城市发展论坛 " 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在全球发展新形势下,区域协同发展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议题,来自学界、政界、产业界的多位重量级嘉宾齐聚一堂,围绕 " 中间走廊经济带建设 "" 韧性智能城市标准化 "" 全球治理与制度韧性 " 等议题深入交流,并联合发布重要倡议与系统性成果。

论坛的举办积极回应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发展新阶段目标——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论坛提出,以韧性智能城市建设为路径,以中间走廊经济带为平台,提升城市系统的风险应对能力和要素配置效率,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部署的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这一重要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方向。

融合协同:回应时代挑战的 " 双引擎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叠加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地缘格局变动等风险,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推动跨区域经济协同与韧性智能城市融合发展,既是破解发展瓶颈的现实需要,也是迈向可持续未来的核心路径。

贺灿飞表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始终扎根城市科学、空间规划与区域经济等核心领域,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并举,积极探索智慧治理与可持续城市体系的多元路径。他指出,韧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立足中国经验的系统总结,更亟需推动全球视野下的标准对接与共识构建,携手打造具有适应性、协同性与引领性的城市发展新范式。

走廊经济:推动区域协同新格局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陆彩荣在致辞中表示,跨区域中间走廊经济带作为连接不同地理区域、打破壁垒、促进融合的重要平台,是推进跨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力载体和生动实践。这种以交通干线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核心、以开放共享为目标的走廊经济形态,不仅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文明互联精神,也契合共建 " 一带一路 "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打通区域间的经济循环、文化交流与制度联动,中间走廊正在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新支点。

他强调,跨区域合作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延伸,更是制度创新、产业协同与人文共建的复合型升级,是构建面向未来全球城市网络的重要方向。

理论纵深:构建城市韧性底座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围绕 " 战略资源产业链韧性与跨区域经济合作 " 主题,深入剖析全球资源链在气候变化、地缘冲突与技术演进叠加作用下所面临的复合性风险。他提出,亟需通过构建 " 城市矿山 " 循环利用机制,融合遥感大数据与地理智能系统,建立动态感知与预测能力,为实现 " 双碳 " 目标和提升城市能源安全提供系统性支撑。

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国家级实验室副主任秦海英教授指出,在全球规则体系加速重构的背景下," 制度韧性 " 正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与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变量。他系统阐述了中国如何通过政策调适、结构转型与区域协同机制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并强调应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 " 规则生态系统 ",以正和博弈理念引领更加包容、稳健的全球合作模式。

首发首秀:走向全球共识的 " 三大行动 "

跨区域中间走廊经济带研究中心主任赵振林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在全球化深度重构与区域合作深化背景下,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理论创新、实践落地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核心路径是跨区域智能协同与韧性城市建设深度耦合:以基础设施互联、数据共享平台、制度创新为支柱,构建抵御系统性风险的体系,最终指向数字智链与规则融合的未来发展模式,提升全球城市网络的整体韧性与经济活力。他系统阐述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成果:

首创跨区域中间走廊经济带合作框架,以交通干线为基础、数字互联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的走廊型经济网络,推动亚欧非区域产业链、资金流、人才流的高效协同。该框架不仅是空间联通的通道,更是制度链接、规则协同与文明共建的重要平台。

首发《成立全球韧性智能城市可持续发展联盟的倡议》,旨在构建全球城市间多边协作机制,推动韧性治理、智能标准与可持续理念的共同演进,应对复杂风险背景下的全球治理挑战,打造具有制度适应性与技术先进性的城市共建平台。

首秀问通跨海国际贸易韧性智能体系统,基于多智能体架构与分布式决策机制,可实现跨境贸易环境的高频数据监测、突发事件智能预警、合规风控辅助判断与系统性风险态势识别,助力跨区域合作国家提升贸易流通的智能化水平、透明化程度与整体韧性能力。

跨区域经济合作与韧性智能城市发展论坛是一次多学科交汇、多领域协作的深度对话,也是一场面向全球城市未来的战略倡议。与会各方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携手推进智能协同、韧性发展与规则共建,共同应对挑战、共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

论坛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南开大学全球数字化绿色供应链创新实验室、全球可持续价值链五十人论坛联合承办,并得到来自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与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智能城市 北京大学 地理 丝绸之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