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记者跟随 " 活力中国调研行 " 采访团走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机械臂的精准舞动与数据流的实时跳动中,真切感受这座 " 汽车城 " 以智能制造重塑产业格局、驱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蓬勃发展的澎湃动能。
智能工厂锻造都市圈硬核实力
作为长春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厂区的生产场景生动诠释着 " 硬核实力 " 的内涵。
从焊装车间机械臂迸发的璀璨火花,到总装线上毫米级的精密操作,每一道工序都流淌着智能制造的基因。
总装车间内,19 台工业机器人正专注于风挡玻璃的全自动装配。机械臂末端的蓝光扫描系统如精密的 " 视觉中枢 ",快速识别车身特征后,精准完成涂胶与玻璃嵌入动作。
" 我们把自动化底涂检测、胶型检测高度集成,全程无人参与。" 中国一汽工程技术部涂装技术主任李会哲指着生产线说," 这样可以避免传统人工装配可能出现的漏雨问题,这就是 30% 总装自动化率的技术底气。"
沿着生产线前行,被称为 " 婚礼工位 " 的底盘合装区呈现着另一番高效景象。
据了解,车身与底盘在 52 秒内即可完成精准对接。这项业内节拍最快、柔性最高、最智能的合装技术,能兼容 8 个以上车型共线生产。
这种智能制造的活力不仅体现在红旗工厂。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焊装车间内共有 824 台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 100%,KUKA 机器人每秒钟能完成 1-2 个焊点,精度达到 0.1 毫米;电池车间自动化率为 86%,关键工序更是实现了 100% 自动化。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负责生产与物流的副总经理王开宇表示,以工厂为核心的 30 公里新能源生态圈正在形成,未来将有众多供应商集聚,形成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共同为长春都市圈建设贡献力量,推动从 " 产业链 " 到 " 大集群 " 的跃升。
全链创新生态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中国一汽的产业版图中,从硬件基底到生态动能的协同演进,勾勒出智能制造的清晰脉络。
走进解放 J7 整车智能工厂展厅的 CCR 监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1 ∶ 1 建模的虚拟车间与现实生产同步,实时勾勒出智能制造的全景图。
" 通过智造运营平台,我们能通过画面提前预见运行的风险,提高生产效率。" 一汽解放智能装配车间副主任毛金铭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解放 J7 智能总装生产线全线共有 73 套智能拧紧设备、211 套拧紧工具,拧紧数据可实时采集、监控、分析,且 100% 可追溯,大幅提升了整车装配质量。此外,油箱上线通过 RFID 技术与二维码识别,从卸货到安装全程自动化,不仅精准高效,还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移步总装车间的驾驶室装配线,毛金铭告诉记者,该装配线采用 U 型结构,主要工序为内外饰装配、前围模块及风窗自动装配。内饰装配线用大板式链,工人站在链上与车辆相对静止作业,可避免车漆磕碰。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车间内往来穿梭的 AGV 小车正有序运送零部件,这些配备红外线感应的智能设备,遇障可自动停止,仅全自动物料上线环节就可节省 50 人,成为智能化物流的重要支撑。
当下,中国一汽 72 年的产业积淀正转化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这座因车而兴的城市,在智能制造的驱动下,正加速驶向更具活力与竞争力的新航程。
来源:长春政事儿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