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几年前带着 800 块钱来深圳打工,从没想过能在这里开演唱会!"7 月 19 日晚,刘宇宁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的这番感慨,瞬间点燃全场。这位顶流歌手自揭 " 打工仔 " 往事,不仅让粉丝泪目,更在社交平台掀起一场关于 " 普通人逆袭 " 的集体共鸣。
时间倒回 2006 年,16 岁的刘宇宁离开辽宁丹东老家,独自南下深圳闯荡。和许多 " 深漂 " 一样,他的第一站是后厨——在一家赣菜餐厅当学徒,首月工资仅 200 元(甚至传闻学徒期无薪),转正后月薪勉强爬到 600-800 元。这段经历如今被他反复提及:" 切菜、颠勺、被油烫,每天累到倒头就睡。"
但谁能想到,当年那个在后厨挥汗如雨的少年,如今会以歌手身份重返深圳,站在万人体育馆的聚光灯下?演唱会的海报设计更是暗藏情怀:一把大勺荡秋千,直接致敬他的 " 厨师生涯 "。网友调侃:" 这波回忆杀,连道具都带油烟味儿!"
刘宇宁的这段经历,被媒体贴上 " 娱乐圈最鲜活的励志传奇 " 标签。从厨师到主播,再从网红歌手逆袭成影视歌三栖艺人,他的轨迹堪称 " 草根模板 "。演唱会现场,有粉丝举着 "800 元到 800 万人的梦 " 灯牌,台下观众感慨:" 他真把苦日子熬成励志片了!"
不过,这番自曝也戳中了普通人的 " 痛点 "。有网友自嘲:" 我十年前工资 3000,现在 3100,逆袭?不存在的!" 评论区秒变 " 人间真实 " 现场,有人感叹 " 深圳还是那个深圳,只是有的人飞走了,有的人留在了城中村 "。
比起某些明星对过往 " 黑历史 " 避之不及,刘宇宁的 " 自揭伤疤 " 反而赢得一片好评。路人缘暴涨的关键在于两点:工资精确到百元,连 " 被油烫 " 的琐碎都敢提,毫无 " 卖惨 " 感;成名后多次在综艺、采访中感谢深圳经历,甚至把打工故事写进歌里。
业内评价这种 " 接地气 " 人设:" 不回避出身,反而让励志更有说服力。" 毕竟,在 "208 万日薪 " 传闻满天飞的娱乐圈,一个敢说 " 我端过盘子 " 的顶流,确实稀罕。
这场演唱会的主题 "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暗含另一层深意:深圳这座 " 造梦之城 ",始终是普通人逆袭叙事中最闪亮的注脚。有粉丝留言:" 当年他带着 800 元来深圳,现在带着 8000 万票房离开——这城市果然专治不服。"
而刘宇宁的走红,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深圳打工群体的精神投射。就像网友说的:" 他证明了一件事——深圳的灯光,总有一盏会为拼命的人亮起来。" 至于那盏灯什么时候亮?或许得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哪怕拿着 800 块的工资,还敢做 800 万人的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