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持续上攻、沪指站稳 3500 点之际,外资表态看好中国市场。
上周五(7 月 18 日),沪指报收 3534.48 点,创年内收盘新高,当日涨幅 0.5%。截至目前,沪指已连续 7 个交易日站上 3500 点。资金交投情绪不弱,两市成交金额在本月上旬达到 1.71 万亿元、创近 4 个月新高之后,近期维持在 1.4 万亿元以上。
第一财经关注到,对于近期的市场表现,多家外资机构称,中国市场股票估值具备吸引力,叠加基本面改善、房地产市场趋稳、消费展现韧性等因素,具备进一步上行的潜力。
"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情绪日益乐观。" 景顺亚太区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投资者最初是受到更强有力的国内政策支持的推动,随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市场情绪进一步升温。
多家外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进入 7 月以来,沪指多个交易日收涨,月内仅 3 个交易日收跌。自 7 月 10 日站上 3500 点之后,至今已连续七个交易日收于 3500 点上方。
上周(7 月 14 日至 18 日),A 股三大指数继续上扬,创业板领涨,当周涨幅 3.17%,深成指周涨幅 2.04%,沪指则累计上涨 0.69%。
不过,上周二(7 月 15 日),沪指盘中出现回调,一度失守 3500 点,当日午盘报 3486.88 点,但在午后逐步回升,最终报收 3505 点,跌 0.42%。上周的后两个交易日,沪指继续上行,最新报收 3534.48 点,创下年内收盘新高。
从风格来看,上周,小盘风格表现相对占优,中证 1000 指数当周涨幅 1.41%,表现优于沪深 300(1.09%);从行业来看,据银河证券数据,上周,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涨幅居前的三个行业分别为通信、医药生物、汽车,跌幅居前的则是传媒、房地产、公用事业。
市场交投也继续保持活跃。7 月 11 日,两市成交额达到 1.71 万亿元,创下近 4 个月(3 月 15 日以来)新高。上周交易热度延续,市场数据显示,当周日均成交额达到 1.55 万亿元,较此前一周上升 500.95 亿元。
沪指是否能站稳 3500 点?市场赚钱效是否会持续显现?A 股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又来自哪里?种种问题成为市场关切。
对此,有外资机构认为,从估值、基本面、市场情绪等角度来看,中国市场仍具备吸引力。
威灵顿投资管理股票基金经理张博(Bo Meunier)认为,从相对和历史数据的角度来看,中国股票目前的交易价格具有吸引力。
从基本面来看,他说,中国企业的基本面持续改善,这体现在企业股息支付率提高、股票回购升温以及执行更严格的债务管理方式等多方面。
"(中国)监管机构也在鼓励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并向投资者返还资本。这些转变不仅增强了资产负债表的韧性,也表明市场环境日益成熟,企业战略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契合。" 他说,对长期投资者而言,这些趋势正在提升中国股票的吸引力。
同时,从房地产市场、消费等角度,张博提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去杠杆化以及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的意愿度增加,将进一步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进一步夯实中国的金融基础。消费者信心在恢复过程中,并已呈现改善迹象,中国家庭的较高储蓄率也为消费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
具备进一步上行潜力
今年以来,以高盛、瑞银为代表的外资机构纷纷 " 唱多 "A 股,多次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并调高重要指数点位。
高盛在本月初称,维持对 A 股和港股的超配建议,预计沪深 300 目标点位为 4600 点,MSCI 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为 84 点,对应约 10% 的上行空间。此前,高盛在 5 月曾两度上调上述指数目标点位。
瑞银则在近期的年中展望里提出,预计今年 A 股盈利将呈逐季温和回升态势。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称,A 股市场估值的下行空间有限。" 在极端的市场情况下,‘国家队’持股规模有进一步提升以稳定市场。" 他说。
早前,多家外资机构表达对 A 股市场的看好,与国内政策刺激、关税调整等密切相关。例如,5 月初,一揽子金融政策叠加关税调整令 A 股有所表现,沪指一度冲上 3400 点,野村上调了中国股票评级至战术性超配。
随着目前 A 股持续上攻,外资如何看后市?据记者梳理,多家外资机构仍期待增量政策的推出,并继续看好中国科技股的涨势。
" 预计下半年中国将有更多刺激措施出台,中美之间或可达成全面贸易协议,这预示中国市场进一步上行的潜力。" 赵耀庭说。
板块方面,他表示,当前,科技板块的涨势不仅限于 AI 领域,电动车和机器人领域也在积聚动能。
富达国际也看好中国科技股的表现,认为科技股增长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 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的角色转型为全球科技创新者,这一趋势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科技股的增长潜力。" 富达国际全球多元资产投资管理主管马修 · 奎夫(Matthew Quaife)说。
他认为,当前,新兴市场股市估值相对偏低,随着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为股票市场提供支撑,将带动整体新兴市场向好。
而在资金层面,国际长线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提升,也被认为是市场继续上行的动力之一。
张博说,随着盈利拐点早期迹象的出现,以及外资持股比例仍然较低,国际投资者兴趣升温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市场进一步上涨的催化剂。
" 新兴市场仍是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重点,但组合内部的优先次序正在发生转变,主权财富基金正采取更为精挑细选的投资方法,且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明显回升。" 景顺亚洲(日本除外)首席执行官马丁(Martin Franc)称。
马丁认为,市场逐渐形成共识,即中国蕴藏着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尤其是围绕中国不断发展的科技生态系统的相关机会。
" 有利的政策和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环境,使得创新技术得以迅速扩大规模并获得竞争优势,全球投资者正将中国投资视为其资产配置的支柱,以实现其投资组合目标。" 他说。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