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07-21
商汤新布局,融资10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猎云精选;文 / 邵延港

今年 6 月,商汤联合创始人徐冰发起成立了一家 GPU 芯片公司曦望,而在不久后,商汤 2025 年股东大会,徐冰正式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秘书职务,亲自下场入局芯片事业。

这是商汤在去年底推动 "1+X" 组织架构重组后,"X" 阵营迎来的最新板块。据曦望方面对猎云网透露:曦望是一家全新的芯片公司,从组织到目标都是重新开始,商汤的大芯片团队已经成建制加入曦望。此外,曦望官网、官微近期也已经正式开启运营。

如徐冰所说:" 算力自主权,是 AGI 时代的呼吸权。" 这也是战略调整后的商汤需要面对的事情,作为当前大模型产业的深度参与者,商汤对于算力的需求达到新的高度。AI 芯片已经是算力生态的根基,曦望,则延续了商汤在 AI 时代的新使命。

在中国市场上,GPU" 烧钱快,赚钱难 ",但热情却没有衰减。7 月份,曦望公布了首轮近 10 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一集团旗下华胥基金、第四范式、游族网络、北京利尔、松禾资本和海通开元等。

曦望,将自己定位商汤生态中的算力底座,但其独立性,也让其开始谋划在中国 AI 市场中的生态地位。商汤 AI 芯片已经做了多年,这次借曦望重新出发,又将驶向多远的星辰大海?

徐冰挥旗,商汤大芯片重新出发

" 徐冰是曦望的发起人,也是曦望的董事长,是曦望重新出发的旗手。"

图注:曦望董事长徐冰

在商汤,徐冰是功臣,是汤晓鸥教授的学生,是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2014 年,汤晓鸥带领着他的几个学生徐立、徐冰和王晓刚,共同创立商汤科技,开启计算机视觉时代的创业之旅。

在汤晓鸥这三个学生里,徐冰年纪最小,主要负责投融资事宜,任董事会秘书,他于 2015 年 12 月 15 日获委任为董事,并于 2021 年 8 月 23 日调任为执行董事,他主导商汤的融资工作,上市前,商汤一度是全球估值最高的 AI 独角兽。

直到今年 5 月 30 日,商汤科技发布一份 6 页董事会公告,包括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建议委任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卸任、董事会辖下委员会组成变动等事项。彼时公告显示,徐冰已经通知董事会,彼有意专注于推动商汤公司及其生态体系中战略性新兴业务的发展,并已获任 AI 芯片业务负责人。

在这份公告后不久,杭州曦望芯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成立了,但市场公开信息太少,并没有把曦望与徐冰联系在一起。

此外,对于商汤来说,其芯片已经有一个很长的发展历程了。

2018 年,为降低对英伟达等海外芯片巨头的依赖,商汤启动自研 AI 芯片项目,重点瞄准边缘计算场景。两年后的 2020 年,商汤首款芯片成功流片。也是在这一年,商汤成立上海阵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管理层也是如今曦望的核心班底。

据悉,阵量智能两位联席 CEO 王勇和王湛,也将继续任曦望联席 CEO。其中,王湛曾是百度副总裁,曾参与建立百度搜索推广系统 " 凤巢 ",被称为百度的 " 推广之父 ";王勇曾在 AMD 从事芯片业务,曾在百度昆仑芯担任副总裁,2020 年加入商汤担任芯片研发负责人。

作为董事长的徐冰,则是会更关注曦望的战略发展、公司文化和客户成功,但不会参与具体的工作,专业的高管团队将带领曦望前进。

曦望方面对猎云网表示,目前商汤的大芯片团队已经成建制加入曦望。也就是说商汤在重整芯片业务时,让曦望整合了商汤过往的芯片团队和资源,在一个高点,选了一个时间,重新出发。

"1+X" 战略运转,商汤押注 AI 算力芯片

毫无疑问的是,曦望的诞生,源自于商汤 1+X 战略,并从商汤完成分拆。

2024 年 12 月,商汤科技董事长兼 CEO 徐立发布全员信,宣布组织调整结束,开启新架构—— "1+X"。"1" 代表商汤集团核心业务,打造行业领先的 AI 云,实现大装置、基础模型和 AI 应用的无缝集成。在 CV 领域,打造通用视觉模型深耕各个应用场景。 "X" 代表商汤集团重组拆分的生态企业矩阵,包括智能汽车 " 绝影 "、家庭机器人 " 元萝卜 "、智慧医疗、智慧零售等。

按照新战略规划,"X" 中的各生态企业将设立独立的 CEO,并对业务发展负责。这些生态企业将获得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和融资通道,使其能够更敏捷地把握各自领域的市场机遇。

在商汤仍在巨额研发投入和财务亏损的情况下,聚焦核心业务,甩开研发较大的包袱,对于商汤财务报表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据公开信息,目前商汤 "X" 中家庭机器人 " 元萝卜 "、智慧零售商汤善惠、智慧医疗商汤医疗均在新战略施行后开启了独立融资。

如今,曦望完成一轮近 10 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一集团旗下华胥基金、第四范式、游族网络、北京利尔、松禾资本和海通开元等。上述股东也基本是商汤芯片业务的老股东了。

继续押注 AI 芯片,是商汤在 AI 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2023 年,商汤开始将业务重心移向生成式 AI,实行 " 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 " 三位一体战略。

据商汤科技 2024 年报,其去年总体收入同比增长 10.8%,达到 37.7 亿元。其中,生成式 AI 收入突破 24 亿元,同比增长 103.1%,这是生成式 AI 连续两年保持三位数增速,收入占比由 2023 年的 34.8% 提升至 63.7%,成为商汤科技的最大业务。

徐立称,"1+X" 战略实际上是一次 " 二次联合创业 " 过程。一方面,在 AI2.0 的浪潮下,集团要打造一个新的二次联合创业集体,全面拥抱 AGI 时代的机会;另一方面,在 X 生态中,亦能够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聚焦垂直赛道,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快速抓住行业机遇。

与算力需求对应的是算力成本,外购芯片对商汤并没有优势。过去十年商汤采购了超过四万块 GPU 芯片,商汤大装置事业群总裁杨帆接受访问时表示,目前公司的算力主要仍来自 Nvidia 芯片。徐冰说:" 中国每年支付超千亿‘算力税’,创新血液不断流失。算力自主权,是 AGI 时代的呼吸权。"

作为商汤联合创始人,徐冰此次亲自下场,也说明芯片将是商汤在 AI 时代必不可缺的一环。

AI 时代,商汤的新使命

徐冰发起成立曦望,曦,破晓之光;望,远方的期许。曦望的使命,是为中国 AI 造一片自主可控的 " 数字土壤 ",是要为中国 AI 发展铸算力底座。

商汤当前的业务体系,需要大量算力资源,在算力层,商汤科技不仅采购英伟达、寒武纪等企业的算力芯片自建数据中心,继续自研芯片是其新使命。

曦望方面表示:在商汤的生态体系中,曦望已经完成了技术攻坚,未来曦望将作为商汤坚定的合作伙伴,作为算力底座继续服务于商汤 1+X 战略。

所谓的 " 技术攻坚 ",就是商汤此前在 AI 芯片已经取得的成果。据悉,商汤截至当前已经推出量产的 S1、S2 和正在研发的 S3。其中,S1 2020 年量产,是一款 DSA 架构的云边推理芯片;S2 2024 年量产,是一款 GPGPU 大模型推理芯片,采用 7nm 工艺,可部署主流大模型,为企业级 AI 应用提供算力支持,性能对标国际一流产品,软硬件兼容 CUDA 生态;S3 为大模型而生,定位为 " 下一代 AI 大模型推理芯片 ",架构革新将推理成本压降 90%,让大模型推理成本进入 1 分钱时代,预计 2026 年流片。

据曦望方面介绍,曦望技术路线是 GPGPU,目前已经实现 100% 自主知识产权:从指令集定义、GPGPU IP 设计到编译器工具链全栈自研,构建核心技术护城河。

在商汤算力基础设施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与曦望进行业务协同。商汤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丰富场景和数据将帮助曦望更好地定义研发方向,同样地,曦望的产品和服务生态,将帮助商汤乃至更多的客户来真正解决场景中的算力问题。

如今,国产 GPU 赛道方兴未艾,国产替代需求推高市场热度。IDC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本土 AI 芯片品牌渗透率约 30%,出货量达到 82 万张,而上年同期仅为 15%。

但行业参与者更需要做的是逐渐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近期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中国访问时宣布,对华特供版 H20 芯片将恢复供应。同时, AMD 也表示,有望恢复对华销售。那时候,才是国产 GPU 与巨头短兵相接见真章的时候。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商汤 芯片 融资 执行董事 董事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