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18小时前
广发基金的十年探索:债券指数基金的千亿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最新披露的二季报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全市场债券指数基金规模 ( 剔除联接基金 ) 达到 1.49 万亿,其中,场外债券指数基金 1.1 万亿,占比 74%;债券 ETF 合计近 3900 亿元,占比 26%。

回望国内债券指数基金发展的 14 年,以 2018 年为分水岭,前 7 年属于艰难求索期,后 7 年则是从百亿到万亿的跨越发展期。作为最早布局债券指数基金的先行者之一,广发基金的成长轨迹,可谓早期深耕者与行业共生共荣的生动注脚。

2013 年,行业尚在起步阶段,广发基金以首只债券指数基金 2 亿元的规模悄然启航,一步步成长为债券指数基金的引领者。2025 年二季度末,其旗下债券指数基金总规模正式突破 1000 亿元,其中 5 只产品规模破百亿,成为全市场拥有百亿级债券指数基金最多的管理人。

同时,广发基金也是最早向个人客户普及债券指数的基金公司。截至 2024 年末,全行业债券指数基金的持有户总数为 332 万户,其中广发基金的债券指数持有户数达到 90.31 万户 ( 剔除同业存单基金 ) 。这意味着每 10 户债券指数基金的投资者中,就有近 3 户选择了广发的产品。此外,广发旗下债券指数基金中的个人投资者规模占比近三成,在债券指数大厂中位居前列。

成绩的背后是长期的耕耘与创新。2016 年至 2019 年间,广发基金率先布局了一系列全市场 " 首只 " 创新型产品:首只长久期债券指数基金 ( 广发中债 7-10 年国开债指数 ) 、首只短久期政策性银行债指数基金 ( 广发中债 1-3 年农发债指数 ) 、首只政金债全指基金 ( 广发中债农发债总指数 ) 、首只上清所央企信用债指数 ( 广发央企 80 债券指数 ) ……

广发基金的探索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通过 " 短中长久期分层 + 利率信用券种细分 " 的产品矩阵,在利率债 ( 政金债 ) 、信用债等细分赛道均形成标杆产品,为行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工具样本,成为生态共建的重要推力。

01 打破长久期坚冰

回溯国内债券指数基金业务的发展历程,大约始于 2011 年,早年市场成熟度不足、投资者认知有限,债券指数基金业务的发展非常艰难。对基金管理人来说,在当时坚持布局债券指数产品,需要有敏锐的前瞻视角和长久的战略定力。

2016 年,广发基金推出广发中债 7-10 年国开债指数,这只基金后来成为了利率债指数的旗舰产品。但在当时,市场主要聚焦短久期产品,对于长久期债券指数产品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管理存有疑虑。此外,当时债券市场的客户以银行自营资金为主,客户行为的一致性、持仓不稳定性也给产品运行带来了很多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广发基金迎难而上,逆势打响了长久期债券指数基金的第一枪,首度将 " 长久期、高弹性、高静态、低信用风险 " 的债券指数引入被动投资领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富弹性的交易和配置工具。

数据来源:Wind,区间为 2016.9.26-2025.7.15,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

为满足市场需求,广发基金的应对方式是:在市场端,持续丰富客群,挖掘保险年金、券商资管、基金 FOF 等非银类客户的长久期配置需求;在投研端,通过 " 紧密跟踪 + 主动优化 " 的方式,严格控制跟踪误差,通过久期微调、券种优选等手段增强收益。

凭借清晰的久期特征与牛市中的高弹性,广发中债 7-10 年国开债指数在 2018 年以 12.46% 的年度回报问鼎同类榜首,跻身债券型基金前十,基金规模也得以迅速扩大;加上利率中枢不断下行,持有机构越来越丰富,客户稳定性也越来越强。

2022 年,随着市场不断成熟,个人投资者也逐渐了解和接受债券指数产品,原本以机构持有为主的广发中债 7-10 年国开债指数,个人投资者占比持续攀升,从 2021 年末的 16.67% 升至 2022 年末的 58.77%,一举超过机构投资者的持有份额。

目前,该产品成为全市场持有人户数最多的指数债基 ( 剔除同存 ) ,共有 73 万户持有人 ( 截至 2024 年末 ) ;同时,也是最大的一只跟踪 7-10 年国开行债券指数的产品,最新资产规模达到 340 亿元 (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 ) 。

成立 9 年以来,广发中债 7-10 年国开债指数取得了 4.58% 的年化收益率,在跟踪同指数的产品中位居前列。 ( 数据来源:Wind,截至 2025/6/30,业绩仅计初始基金份额,下同 )

02 领跑短端指数

如果说,7-10 年国开债指数基金是广发基金前瞻布局的成果,那么其在短久期领域的落子,则体现出对债券投资趋势变化和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

2018 年,受监管新规 ( 《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 ) 约束,货币基金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在此背景下,广发基金敏锐地捕捉到了 " 收益增强型现金管理工具 " 的市场空白。

2018 年 4 月,广发基金率先推出了首只短久期政策性银行债指数基金——广发中债 1-3 年农发债指数基金。由于短端利率债收益稳定且波动小,该产品实现一日售罄,募集规模超 50 亿元。而同年年底发行的广发 1-3 年国开债基金,首发募集规模更是达到 213.7 亿元,成为债券指数基金品类里首只发行规模破百亿的产品。

过去,短久期产品被看作是 " 现金管理工具 ",而广发基金通过采用差异化的策略打造 " 低风险收益增强工具 ",在短端指数形成了 " 双活 " 格局:1-3 年国开债指数,通过趋势判断和交易策略增强收益,适合偏好主动管理的投资者;1-3 年农发债指数,则采用量化增强手段,适合偏好规则化投资的投资者。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两只基金近五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为 3.42% 和 3.22%,远超同期货币基金收益水平。

从市场反馈来看,两只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短久期赛道也获得了广泛认可,以合计 239.6 亿的规模领跑同类。其中,广发 1-3 年国开债指数是同类中唯一一只持有人户数超 10 万的产品,截至 2024 年末,共有 11.07 万户持有。

03 构建全谱系生态

2019 年之后,债券被动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除了继续进行前沿性研究和布局,广发基金也在加快补全自己的指数债基版图。

2019 年,市场上的主流指数债基仍是久期分段指数。通过研究海外债券指数发展历程及调研国内客户,广发基金预判到:资产配置机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减少通过频繁的久期择时增厚收益的行为,而更认可能够反映资产综合收益水平的产品。

习惯于前瞻性布局的广发基金,再一次开创性地布局了全市场首只政金债全指基金——广发中债农发债总指数。该产品属于全指指数,覆盖短、中、长期等全期限政金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避免频繁久期调整的交易成本,二是通过广泛券种覆盖降低单一券种流动性风险,三是更能全面反映农发债市场整体收益。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广发中债农发债总指数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 4.08%。

成立于 2021 年的广发中债 1-5 年国开债指数基金,则是广发基金在中久期领域的 " 落子 ",在其产品谱系中的定位是 " 承上启下 ":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它是向长久期产品过渡的选择;对于进取型投资者,它是相较短久期产品的收益增强工具。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 3.57%,最大回撤仅 1.09%,超越了许多短久期基金。

与此同时,广发基金持续以创新的姿态切入信用债指数基金赛道,全面覆盖了场外、深交所单市场和上交所单市场信用债券指数基金。例如,由基金经理洪志管理的投资级信用债指数广发央企 80,是市场首只上清所央企信用债指数基金;其管理的广发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是市场首批基准做市信用债 ETF 及首批开展质押式回购的信用债 ETF;而在今年 7 月快批快发的首批科创债中,广发科创债 ETF 名列其间,帮助广发基金在创新布局上再下一城。

纵观广发基金旗下的债券指数产品布局,从 2013 年的中债金融债指数基金,到 2016 年的首批长久期政金债指数基金,2018 年的短久期政金债指数基金,2019 年的市场首只政金债全指基金,再到今年的两只信用债 ETF 创新品种,广发基金逐步实现从超短久期 ( 0-2 年 ) 到长久期 ( 7-10 年 ) 的全期限覆盖,在每一个细分赛道都有 " 落子 ",在利率债、信用债、政金债等细分赛道均形成标杆产品,最终构建起业内领先的全谱系债券指数产品体系。

04 持续创造超额

不同于股票指数基金与海外债券指数采用的完全被动化跟踪操作,国内债券指数基金对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要求更高,投资者对相关产品的定位是既要贴近基准,又要有稳定的超额收益。

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分化较大,部分成份券流动性欠佳,无法及时买入或卖出,因此,国内债券指数基金使用的是抽样复制的方法;二是交易费用会导致跟踪误差,由于申购赎回的存在,交易上会有摩擦成本,即使 100% 复制也会产生年化 20BP 以上的跟踪误差。

因此,在管理债券指数基金时,基金经理秉持 " 被动为体、主动为用 " 的理念,在抽样复制的同时融入主动管理。这意味着债券指数基金的管理,并不是简单的量化工程,以基金经理为代表的投资团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在业内,指数型债券基金大多数由固收部管理,其中以广发基金配备的基金经理数量最多,达到 11 人。他们各自镇守不同的久期战场,却又协同作战,形成策略互补的团队阵容。

从实际管理情况来看,一方面,广发债券指数团队的交易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把握波动行情,规避风险、增厚收益。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分析认为,广发旗下多只债券指数基金的交易收益贡献突出,其中以广发 7-10 年国开债最为出色,基金经理吴迪注重捕捉无风险收益率曲线上 7-10 年长端配置和交易机会,交易属性明显且能稳定地为组合增厚收益。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在每个细分赛道都有专业将领深耕,确保策略的深度与广度。从投资逻辑上看,每位基金经理的策略则各有不同,比如基本面和量化策略并行的吴迪、擅长使用量化策略增强的胡光耀、趋势交易型的郎振东、注重赔率与风险均衡的洪志等。

除了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团队,广发基金还配备了近 20 名研究人员提供支持,平均从业年限为 7 年,分别覆盖信用、转债、利率、稳健权益等领域。研究团队会基于产品的投向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对信用类标的进行更加细致的内部评分。

此外,广发基金有一支超 30 位成员组成的专家型交易团队,平均工作年限 5.3 年,部分负责人的工作年限超过 10 年。遵循 " 精细分工、统一管理 " 的原则,团队依照交易品种的不同,在资金、信用、利率等不同条线上精细分工。

在 " 利率 + 信用 "" 量化 + 主观 "" 长端 + 短端 " 的多元化布局和精细化分工中,广发基金在债券指数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团队优势,实现了每个细分赛道的深度耕耘,旗下场外指数基金创造超额收益的能力也位居行业前列。

申万宏源研究显示,从近年来的运作结果看,仅有少部分公司在近三年和近五年均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对比同业前 20 大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业绩,可以看到,广发基金旗下的指数型债券基金近五年在保持较低跟踪误差的基础上,整体实现了更高的超额收益,并以 0.66 的平均信息比率居前,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和持有体验。

05 远见的本质

业务推进的成功与否,与对政策周期的把握、对投资者需求变化的洞察息息相关。广发基金债券指数基金的发展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资管行业对客户需求的洞察从粗放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变。

随着存款利率进入 "1 字头 "," 存款搬家 " 现象逐渐显现,固收类公募基金成为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流向之一。此类资金通常风险偏好较低、对回撤较为敏感,而成本低廉、具备工具性产品特点的债券指数基金成为适配选择之一。

回望广发基金在债券指数领域的持续布局,既包含了对创新单品的前瞻性规划,也体现出对 " 工具化投资 " 趋势的判断。

在市场较多关注主动管理短期收益的阶段,广发基金持续投入于被动指数的工具属性开发;当同业侧重单一久期产品时,其通过 " 久期分层 + 券种细分 " 的布局,构建了全谱系产品生态。这种在战略上的坚持与专业领域的深耕,使其在万亿规模的债券指数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应的资产配置工具。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广发基金在债券指数领域形成了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生态的发展。随着资产配置理念的深化,其在债券指数领域的布局或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财经读数)

风险提示:过往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债券 指数基金 基金 利率 央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