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财报 昨天
总经理田凯辞任,“陈田配”迎终章,瑞华健康驶向何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瑞华健康总经理田凯辞任,今年开启 3.0 Pro 战略?

文 / 每日财报   栗佳                                                              

             

7 月 15 日,瑞华健康在官网披露了一则临时信息报告,称总经理田凯因个人原因于 2025 年 7 月 4 日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田凯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并指定副总经理冯华暂时代为行使总经理职权。

公开资料显示,田凯为瑞华健康第二任总经理,2020 年 9 月即加入瑞华健康,一年后经监管核准正式履职,直至如今卸甲归去,田凯担任瑞华健康 " 二把手 " 已将近四年时间。

业绩难企稳,

偿付充足率临近 " 警戒线 "

事实上,在任职的这段时间里,田凯与董事长陈剖建搭档,带领瑞华健康在竞争激烈的健康险市场持续深耕,面临的挑战颇大,经营业绩表现得并不如意。

数据显示,瑞华健康保费收入从 2020 年的 2.36 亿元飙涨至 2022 年末的 23.26 亿元,超 10 倍增长,但到 2023 年其业务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当年保险业务收入为 15.17 亿元,同比下降了 34.78%,2024 年保费收入虽有小幅回升,但到今年一季度却又同比下降 23.98%。

与此同时,同期净利润也不稳,其在盈亏线上反复横跳。2020-2024 年及今年一季度,瑞华健康分别实现净利润 -0.66 亿元、-1.09 亿元、0.22 亿元、-1.5 亿元、0.88 亿元和 0.76 亿元。

再看偿付能力方面,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瑞华健康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73.71%,较上季度末下降了 28.65pct;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101.51%,同样下滑了 23.92pct。

对比已披露数据的 5 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来看,瑞华健康是唯一一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 120%、核心偿付能力低于 80% 的公司,虽然仍在监管红线之上,但已处于边缘位置,偿付能力承压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2024 年三季度末,瑞华健康就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彼时其偿付能力一度跌破监管要求,虽在去年四季度短暂修复,但今年一季度却再次回落,波动性较大。

偿付能力作为反映险企 " 抗风险体质 " 的关键指标,持续不稳无疑敲响了警钟。资本充足性起伏过大、恢复能力欠佳,暴露出瑞华健康经营稳健性上的潜在短板,值得高度警惕。

因此客观来看,田凯担任 " 二把手 " 的四年时间里,瑞华健康在经营端上的成绩表现并不好。而就在前不久,瑞华健康迎来了七周岁生日,在 5 月 15 日举办的七周年司庆活动上,田凯还带领着机构业务代表依次向陈剖建赠送了富有机构地域特色的明信片。仅才过了两个月,如今田凯却因个人原因卸任,着实令人意外。

田凯请辞卸任,陈剖建依旧稳固掌舵

瑞华健康近日完成核心管理层调整,这是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第二次重要人事变动。回溯其发展历程,2018 年成立初期,具有深厚行业经验的孙伟光担任首任总经理,主导公司筹建工作。但仅一年有余,孙伟光便因个人规划于 2019 年初申请退休并辞去职务,此后总经理职位长期空缺,由创始人陈剖建董事长暂代履行相关职责。

直至 2021 年 8 月,经监管部门核准,拥有超过 15 年保险从业经历的田凯正式出任第二任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现年 51 岁的田凯职业轨迹横跨多家险企:2006 年起在农银人寿从分公司副总升至总公司业务总监,2011 年转战天安人寿任业务总监,次年转任信泰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2016 年他参与中国远大集团保险板块筹建,后短暂涉足健康科技领域。2020 年 9 月加入瑞华健康,一年后获批总经理任职资格,至此已执掌公司近四年时间。

此次变动中,田凯因个人原因离任后,将由副总经理冯华暂代总经理职责。而瑞华健康现任的三位副总季青、朱宏杰、冯华均非传统保险科班出身。其中,46 岁的冯华职业履历颇具跨界特色,2004 年至 2016 年间先后任职微软在线高级经理、蚂蚁金服总监、平安金融科技 COO 及上海乡邻科技 COO。2016 年底,冯华加入瑞华健康,2018 年 8 月获批副总经理任职资格,成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推动者。

值得一提的是,瑞华健康自 2018 年成立至今,董事长职位始终由陈剖建担任,其连续七年的稳定任职在保险行业颇具影响力。

根据履历,陈剖建的职业生涯堪称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缩影,1988 年,他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中国平安,开启保险从业生涯。1994 年,他主导创立天安保险,并连续十五年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亲手打造了这家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2001 年,其保险职业生涯版图进一步拓展,发起设立恒康天安人寿,并于 2009 年主导完成股份制改造,将公司更名为天安人寿,同步出任董事长要职。

2010 年,陈剖建迎来职业转型,将事业重心转向资本市场投资领域,创立了中国红瑞资本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展现出跨领域的资本运作能力。2016 年,他再度回归保险行业,主导筹建瑞华健康,经过两年精心筹备,瑞华健康于 2018 年 5 月 4 日获批开业,陈剖建正式出任董事长,至今已带领这家专业健康险公司走过七个发展年头。

可以这么说,陈剖建作为保险业资深管理者以 " 创业 - 转型 - 再创业 " 的轨迹,先后参与创建三家保险机构,横跨产险、寿险、健康险三大领域,同时兼具资本市场投资经验,形成独特的复合型金融从业背景。尤其是陈剖建拥有长达十五年的天安保险掌舵经历,以及持续七年的瑞华健康董事长任职,展现出其在保险市场上的持续深耕与行业经营规律的深刻洞悉。

产品渠道两端隐忧浮现,

3.0 Pro 战略能否开新局?

既然陈剖建作为掌门人执掌瑞华健康七年之久,且在保险市场展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那么在其带领下,瑞华健康目前的产品和渠道两端布局到底进展如何,表现又怎样?要知道这两方面对一家成立不久较为年轻的专业健康险公司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先来看销售渠道,目前市场上 7 家专业健康险公司普遍布局多元渠道,包括直销、银保、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同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数字化浪潮迭起,消费趋势转向线上,让不少健康险公司开始加大对互联网渠道产品的开拓力度。比如,2024 年人保健康原保费前五的产品中,两款即为互联网产品;瑞华健康也有一款名为 " 瑞华福瑞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 2.0(互联网)" 为互联网产品。

此外,不同的股东背景,往往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在 7 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人保健康、太保健康和平安健康均背靠大型上市保险集团,天然具备与产、寿险 " 兄弟公司 " 协同作战的优势。以太保健康为例,2024 年其通过与集团产寿险公司开展分保业务,实现分保费收入 47.27 亿元,占全年保险业务收入近六成。与此同时,平安健康的前五大产品中,有四款主要依托 " 其他兼业代理 " 渠道发力。

但相较于同赛道竞争者们的多渠道布局打开差异化市场所不同的是,瑞华健康的销售渠道就显得格外单一。根据财报披露,2024 年瑞华健康原保费居前五的产品销售渠道均为保险专业代理及保险经纪业务,而且这两大渠道在去年取得的原保险业务收入总计 14.63 亿元,所占当年总保费收入的比重高达 87.55%,其他渠道贡献力度依旧较为羸弱。如银保渠道贡献占比达 11.97%,而公司直销渠道和个人代理渠道占比非常小,合计起来的占比连 1% 都不到。

再来看产品方面,大力发展护理险成为当下瑞华健康非常重要的产品策略。据瑞华健康此前官微披露,建设以护理服务为基础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市场的刚性的需求、符合产业链上各合作伙伴的利益,也符合保险公司的战略目标。瑞华健康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将长期护理作为公司战略,全力以赴推动以护理生态合作为基础的长期护理保险,将和各方共同合作,为中国老龄化社会贡献瑞华智慧和瑞华方案。

因此在渠道端转型遇阻的情况下,瑞华健康在产品端的改变似乎更具看点,而在 2024 年的报表中,我们确实也看到了瑞华健康在产品端的很大不同。财报显示,2024 年全年,瑞华健康保费收入排名前五的产品,护理险占据 3 席,而在 2020 年之时才仅有 1 款护理险产品。其中,名为 " 瑞华颐悦无忧终身护理保险 " 这一款产品的保费收入就达到了 13.39 亿元,给去年总保费贡献了近乎八成收入,成为当之无愧的产品销售冠军。

同时,2024 年这三款护理险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13.96 亿元,在前五位保险产品总保险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 94.62%,而 2020 年同期数据则为保费收入 0.17 亿元,占比仅为 22.04%,两项数据均翻数倍有余。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护理险市场规模较小,发展相对滞后,这就意味着瑞华健康向护理险市场要增量的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数据显示,2024 年我国护理险市场规模仅为 617 亿元,而去年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达 9774 亿元,也就是说,全行业商业护理险保费规模仅占到健康险保费收入的比重还未突破 10%,仅在 6% 左右徘徊。老百姓的养老支出预期不足以及养老意识的单薄,是构成商业性护理险受到市场冷落的客观原因。

此外,近年来市场上打着 " 护理险 " 旗号的产品,实则更接近储蓄型寿险,是当下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中短存续期业务的一大抓手,而真正聚焦长期照护风险的护理保险仍属稀缺。

这一点也在瑞华健康身上有所体现。《每日财报》注意到,瑞华健康推出的 " 瑞华颐悦无忧终身护理保险 "、" 瑞华颐乐无忧终身护理保险 "、" 瑞华颐康保终身护理保险 " 虽名为护理险,实则其核心卖点仍在于现金价值增长。

基于上述分析,可见瑞华健康陷入了盈利难企稳、偿付能力下行、高度依赖单一渠道和产品规模受限等重重挑战,同时其还需要面对不仅包括人保健康、太保健康、平安健康等头部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激烈竞争,而且也要时刻提防不少来自背靠国资背景实力不容小觑的中小险企来抢食瓜分健康险市场 " 大蛋糕 "。

因此,于当下的瑞华健康而言,就需要寻求更多的突破点,才能持续提升自身业务经营效益。于是,我们看到该公司在今年隆重启动了 3.0 Pro 特色化经营发展模式,全力打造 " 管理式健康险 " 新业态。

据悉,该模式以健康保险为基石,集健康风险管理、健康服务管理、财富管理三大功能于一体,通过融合创新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赋能应用数智系统、整合变革客户服务模式与生态资源,构建起具有独特品牌形象、高频服务广大客群需求的特色化经营管理体系。

可见,目前瑞华健康正在摒弃传统的经营模式,转而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战略迭代升级和体系搭建,这对于前文所提及到的一批技术出身的管理者们而言,或许在战略实施和持续推进上更能游刃有余。那么接下来成效究竟会如何,能够反哺于业绩稳健增长吗?还需交给时间和市场来验证。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董事会 健康险 元和 回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