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EAL 已连续三年蝉联 AR 领域全球销量冠军,且在 2024 年全年市场份额是第二、三、四名的总和。
本文为 IPO 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 早知道消息,XREAL 于 7 月 22 日正式发布全新旗舰产品—— XREAL One Pro,并同步在京东、天猫平台开启预售。
不妨补充一点,2024 年 XREAL One 全球首发出货量即突破 10000 台,45 小时内销售额突破 10 万元,而本次推出的XREAL One Pro 性能、显示、交互全面进化,再次定义消费级 AR 眼镜体验天花板。
尤其是,XREAL One Pro 实现了行业突破性的 57 度视场角(FoV),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 XREAL 自身产品线的纪录,更确立了当前消费级 AR 眼镜的全球新标杆。
当然,这一重大突破源于 XREAL 通过自研光学方案推出的全新 X Prism 光学引擎技术,其创新性采用 PIR 全反射光学原理,使得视野更宽阔、显示更纯净、体积更小巧,从根本上打破视场角瓶颈,首次在轻薄 AR 眼镜中实现 57 ° 超大视野,比上一代产品提升超过 63% 的可视面积,让虚拟画面从 " 眼前一块屏 " 跃迁为 " 环绕式空间画布 "。
此外,XREAL One Pro 沿用 XREAL 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专为 AR 眼镜定制的 X1 空间计算芯片,在智能眼镜行业未来将普遍采用分体式架构的发展趋势下,X1 能很好地解决眼镜与计算单元之间的算力分配、延迟控制及带宽优化等核心问题,实现 3 毫秒超低延迟,推动设备适配性再上新台阶。
这也就不难解释, XREAL 蝉联 Fast Company 评选的 XR 领域里最具创新性的企业,且也是唯一一家中国企业获此殊荣。2025 年 4 月,XREAL 还凭借 X1 自研空间计算芯片荣膺 2025 年度爱迪生奖 · 金奖,并凭借创新产品设计斩获红点设计奖和 iF 设计奖。
在XREAL 创始人兼 CEO 徐驰看来,任何一个新的行业不会是由供应链去带动,而是由几个 α 终端厂商来带动整个行业体验的跨越式升级,进而使得这个行业后续产生规模化的繁荣。" 我们希望学习的就是大疆、特斯拉、苹果这样的企业。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现在做大了才这么说,我觉得他们始终把自己当作 α 终端厂商要求自己。XREAL 成立接近 9 年的时间,我们也从来都是用这样的方式要求自己,用体验来倒推我们需要做哪些东西。"
除坚持创新外,XREAL 亦在不断和海外最一流企业的深度产业链共创,从而参与行业定义,并把自己的体量做起来、把品牌打造起来。譬如,在今年 5 月举行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上,Google 就已宣布正与 XREAL 深度战略合作,联合发布新一代智能眼镜—— Project Aura。
作为 Goole 全球 AR 领域首家且唯一合作的中国企业,Project Aura 将是一款搭载着 XREAL 自研的中国芯片 X1S,专为 Android XR 平台打造的全球首款旗舰级智能眼镜。这款产品既是中国 AR 芯片首次与国际巨头 XR 平台的深度整合,也是 Android XR 生态首次实现眼镜端的完整落地。
某种程度上而言,联合 Google 等世界级巨头打造下一代智能终端时代生态,XREAL 正代表也帮助着更多中国企业有机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今年年初,XREAL 落地上海浦东,徐驰表示," 希望在浦东,通过这副眼镜打开一个万亿级的全新产业生态,当土壤足够肥沃,硬件和平台体验足够好,我相信中国的开发者会跑步入局,这个行业的生态最终也将由碎片化走向统一。"
不过,徐驰亦坦言,AR 眼镜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个容易赚钱的行业,更不适合那些想跳进来挣快钱的企业,当下太多的泡沫其实是对这个行业的伤害。
" 坦率讲,我们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激进型的团队,但我们在市场端希望相对保守一些。如果技术真的做到了,剩下的问题其实都能顺其自然——我们非常认可 AR 眼镜这个方向,它终有一天会代替手机、终有一天会给大家惊喜;我们也非常相信,有一天大家一定会跟 AI 谈上恋爱的,但不代表今天一定要发生,不代表我们今天要有一个不合理的预期,我们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徐驰说道。
事实上,根据 IDC 数据,XREAL已连续三年蝉联 AR 领域全球销量冠军,且在 2024 年全年市场份额是第二、三、四名的总和。今年第一季度,XREAL 在全球 AR/VR 大行业中,份额位居全球市场前二,仅次于 Meta,超越字节跳动。
另据徐驰透露,XREAL 的营收规模及营收质量已经在 AR 眼镜行业做到了 " 遥遥领先 "。" 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 2026 年实现公司全面的盈利。虽然说过去十年大家都不容易挣钱,但我们希望成为一家在这个行业里通过创新、站着把钱挣了的中国企业。"
在 XREAL One Pro 发布之际,徐驰向「IPO 早知道」等分享了 XREAL 最新的产品逻辑、对当下 AR 眼镜行业的思考以及对 XREAL 长期发展战略的展望。
XREAL 创始人兼 CEO 徐驰
以下系经「IPO 早知道」整理的对话节选:
只有 α 终端厂商才能大幅推动产业向前 XREAL 有机会在最前沿参与定义和引领
Q:前两天你在朋友圈里再次强调了 "2025 年 XREAL 不会发 AI 眼镜 ",这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徐驰:我们大大方方表示我们今年一定不出 AI 眼镜,不代表我们没有在看、不代表我们没有在思考,只是觉得今天的 XREAL 可能很难在 AI 眼镜这个方面做到一个自己满意的体验。
就像我之前在公众号里写的,如果把 AI 眼镜分为L1 到 L5,我认为今天的AI 眼镜还只是个 L2 的眼镜,不太智能也不太 AI。但我们高度看好 AI 眼镜这个方向,也会持续不段的投入,期待有一天能给到大家一款我们自己满意的设备。
我想补充一点,外界都在渲染" 百镜大战 "的概念,但我们可能更关注的是 " 百镜大战 " 的水下战争,这可能涉及到 AI 大模型的打磨、芯片的打磨等等。这些事情可能不会形成营销层面的差异化,但我们是实实在在地通过真金白银、在硬科技前沿推动行业的一些变革。
Q:我们这几次交流下来,其实 " 自研 " 这个词是比较对被你提及的?
徐驰:通过长期和供应链的交流、和产业伙伴的交流,我们自己有一个思考:任何一个新的行业不会是由供应链去带动,而是由几个 α 终端厂商来带动整个行业体验的跨越式升级,进而使得这个行业后续产生规模化的繁荣。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如果没有苹果和三星,其实也不会有后面的小米、华为或者说 "中华酷联"时代;如果当年没有特斯拉,没有特斯拉把产业链移到上海,中国电动汽车的技术也不会这么快的普及。所以每个新兴行业都是需要几个 α 快速引领和带动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假设今天我们的产品体验非常好,且产品上所有的东西都能从供应链拿到,那就说明整个产业链已经成熟了,这个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主流大厂进来,我们将更难跑出我们自己的优势。对于 XREAL 而言,我们就是希望在行业的上半场坚定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和海外最一流企业的深度产业链共创,能够参与行业定义,把我们的体量做起来、把我们的品牌做起来。
我们希望学习的就是大疆、特斯拉、苹果这样的企业。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现在做大了才这么说,我觉得他们始终把自己当作 α 终端厂商要求自己。XREAL成立接近 9 年的时间,我们也从来都是用这样的方式要求自己,用体验来倒推我们需要做哪些东西——如果我们发现能找到合作伙伴就跟合作伙伴一起做,如果找不到我们就自己做。这条路的确非常艰苦,但如果有一天成了,我觉得这件事也会特别厉害。我们认为这很可能就是我们心目中、我们认知中那个唯一的方式。
Q:你们为何如此坚定?
徐驰:如果 10 年之后、甚至 5 年之后再来看 AI 行业,你会发现完全不一样的情形,这可以说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很庆幸,这一次我们中国不是远远地看着、而是近距离地参与,甚至我们有机会去引领这一革命。
假设 AI 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话,AI 端侧的新终端一定是我们这样的设备,我们很庆幸我们有机会在最前沿参与定义和引领,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更紧来说,如果我们想去做那个引领者和定义者,我们不应该去定义芯片、不应该去定义光学、不应该去做这些东西吗?我觉得是应该的。
往更大了说,我们相信可能这将是第一次在一个大的计算终端的更迭中,中国能在最前沿近距离参与、甚至有可能引领的机会。所以我也想呼吁更多中国的企业,我们大家如果今天用一种引领的方式看待的话,我们确实需要秉承创新的心态去做这件事。
需要更加长期主义、更强的战略定力太多的泡沫是对 AR 眼镜行业的伤害
Q:但这个行业挺难挣钱的。
徐驰:是不赚钱。过去十年,国内外所有的大厂投资无数,只有高通挣到过钱,他是靠 " 卖铲子 " 挣的钱,背后的核心则是 Meta 的成全,Meta 愿意贴钱把整个赛道做起来。
但今天那么多国内国外的巨头仍然这么努力地在投入,这就说明这个行业的方向是对的、说明这个行业有很高的技术门槛,是一件需要大家有长期主义、有很强战略定力的事情。
换句话说,我们觉得这个行业特别不适合想跳进来挣快钱的人。所以我们觉得今天这个行业、尤其在国内是存在一些乱象的,无数跨行业的人跳了进来。如果大家对这个赛道抱有长期的期待,那我觉得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欢迎大家一起来推动行业发展;但我同时也希望大家对这件事的短期控制好预期,这样也让整个市场能够真正地实现长期主义。
Q:能不能理解为,其实今天的这个行业也没大家幻想中的那么大。
徐驰:过去一段时间,这个行业充斥着非常多天马行空的建议;但今天这个行业还没有突破百万呢,我们先要努力做到的是让这个行业有一个百万级的爆款,然后再努力把它做到一个千万级的爆款,之后我们再去聊别的更大事情。
现在很多人是用一个 " 这个行业已经是个上亿级体量市场的要求、标准、想法 " 在定义这个行业。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回归理性,一起先努力做好一个百万级的爆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这个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仅是百万级,那有十家企业跳进来一起卷,我可以负责任地讲没有一家会活下来,因为这个市场容不下这些企业。
目前尚处于行业的早期,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可能替代手机这样大赛道的早期,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回归长期主义、回归我们创新的初心,一起把产品体验打磨好,不要去过度营销、过度消费,最终会害了这个市场。
Q:一方面你们意识到了 AI 的革命性,另一方面你们还保持着相对的克制。怎么理解你们的取舍?
徐驰:今天所有人都在讨论 AI,但全世界日活的 AI 用户有多少呢?我们认为今天这个市场不是那么快速能够改变的。大家可能没有概念,一个上亿体量市场规模的产品现在全世界才有多少品类?不太容易出现一个新的产品,就算如此革新性也不太可能做到上亿的规模,尤其对硬件产品而言。
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足够久了,我们经历过这个行业的起起伏伏,我们如此看好这个行业,我们才觉得太多的泡沫其实是对这个行业的伤害。一旦消费了这波用户的预期后,我们可能需要以一个更长的时间周期才能把这些用户再次挽回。我们这个行业经历过当年 VR 泡沫的起伏、经历过元宇宙泡沫的起伏,所以我们觉得其实我们稍微保守一点没有坏处。
坦率讲,我们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激进型的团队,但我们在市场端希望相对保守一些。如果技术真的做到了,剩下的问题其实都能顺其自然——我们非常认可 AR 眼镜这个方向,它终有一天会代替手机、终有一天会给大家惊喜;我们也非常相信,有一天大家一定会跟 AI 谈上恋爱的,但不代表今天一定要发生,不代表我们今天要有一个不合理的预期,我们得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
持续创新是保持竞争力仅有的方法 7 成营收来自海外、目标 2026 年实现盈利
Q:担心有一天可能会被市场淘汰吗?
徐驰:在行业的上半场,只有一种办法能够始终保持竞争力,就是持续创新。我特别认可马斯克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一天 XREAL的创新力不够了,也许我们被市场淘汰是一件好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坚持创新。在这件事上我们挺自豪的,在国内这些公司中 XREAL 一直是引领者,我们所有的东西都在自己创造。我们做了之后,大家都开始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
这还只是在市场规模只有这么大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做了一些让大家觉得有趣的事情了。如果市场增长十倍、百倍,我相信我们能做的创新会更加多。
Q:专利在中国没有那么被重视。假设 XREAL One Pro 取得阶段性成功后,想必会有无数的 " 友商 " 来借鉴模仿你们。
徐驰:首先,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保护知识产权。我们也听说整个行业都在等我们量产,方便大家接下来的借鉴和模仿,这其实也说明我们做对了,这没有任何问题。
其次,这件事本身就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如果别人有更好的方式、人家真的比我们迭代的速度更快,我们被淘汰是正常的。到那个时候再去讲情怀、再去感动自己都没用,拿不出更好的产品那我们活该被淘汰。
Q:怎样才能建立真正的壁垒?体量比较大的消费电子厂商切入进来也可以被视作 " 降维打击 "。
徐驰:当 Apple 一开始出现的时候,我相信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根本没把 Apple 放在眼里;当特斯拉开始造车的时候,传统的车厂也没把特斯拉放在眼里。
如果有一天消费者希望 XREAL 成功、用过我们产品的人说 " 哇!这个公司真的不一样,我们希望这个公司在这么激烈的赛道下,未来五年、十年之后仍然在这儿 ",我觉得我们就赢了,这说明我们的产品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所以想要在上半场脱颖而出,其一是坚定的创新,另一点就是坚定的全球化——前段时间 Insta360 的话题度很高,其实 XREAL 和他们有一些类似,我们 70% 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美国的市场、日本的市场、欧洲的市场等等,我们还在不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当然,中国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市场之一,从体量上来讲现在仅次于美国。
从全球范围来讲,如果坚持创新,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是 Meta、苹果、三星,我觉得其实也还好,渠道也是慢慢建立的。就像大疆、Insta360,只有在新的赛道,一家初创企业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慢慢靠你的技术、产品、创新转化到品牌、渠道的机会,今天的XREAL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明年我们的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Q:更多的海外业务,你们的财务表现理应更理想一些。
徐驰:首先,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持续创新。在这件事情上,即使我们资源有限,但我们是绝对坚定的。
其次,正是得益于前期创新上的投入,XREAL 的营收规模相较这个行业的企业确实做到了 " 遥遥领先 "。甚至,这两年我们已经不单单关注企业的营收规模,同时关注整个营收的质量,怎么控制好营销、投放等各方面的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成为一个正向的剪刀差,即货卖得越多、我们越赚钱。
我相信,我们当前的营收质量是最好的,而且是遥遥领先的。我们的目标之一是在 2026 年实现公司全面的盈利。虽然说过去十年大家都不容易挣钱,但我们希望成为一家在这个行业里通过创新、站着把钱挣了的中国企业。
本文由公众号 IPO 早知道(ID:ipozaozhidao)原创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 C 叔↓↓↓
||
||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