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财经 16小时前
Circle,翘了visa、万事达的收费站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 读懂财经原创 / 出品

作者:杨扬

编辑:夏益军

海外支付方式变了。

过去一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店,选择用稳定币付款的顾客增长了十倍。越南的水果出口商们,也都流行起用稳定币结算。每五个土耳其人就有两个持有稳定币。

2024 年稳定币交易额达 15.6 万亿美元,超过了支付巨头 Visa。虽然稳定币的交易大头还是来自购买比特币,但对支付市场的渗透已经大势所趋。

连亚马逊都在最近宣布,与 Circle 合作,全面接受 USDC 稳定币支付,并为使用稳定币的用户提供 1.5% 的购物折扣。

亚马逊与 Circle 的合作公告产生了国内 "A4 纸 " 的杀伤力:一天内,Visa 股价暴跌 8.2%,Mastercard 重挫 8.5%,美国运通也下跌超过 7%。

稳定币是如何能撼动 Visa 的?观点如下:

1、翘了收费站。Visa、Mastercard 的商业模式,是在银行支付网络中开收费站,通过处理不同银行间的结算,拿一笔过路费。而稳定币直接绕开了银行、支付服务方,钱从用户钱包直接到了商家钱包,可以帮商家省掉 2%-3% 中间手续费。

2、Circle 具备模式优势。Visa 不沉淀资产,只扮演了支付通道的角色,只能对资金的 " 每一次移动 " 收费。相当于传统零售中赚商品加价率的钱。Circle 是 " 资产驱动型 ",可以不收交易费,靠用户储备的资产进行美债变现。相当于互联网生意中的羊毛出在猪身上。

/ 01 /

从加密货币到支付工具

金融公司也有市梦率。

经历 10 天 10 倍后,Circle 虽有回调,但 PE 仍接近 280 倍,市值相当于持有的稳定币币值。工商银行要能这样估,市值能干到 35 万亿。

Circle 估值高来自商业模式好 + 潜在空间大。

Circle 做的生意比银行还好:你给我 1 美元现金,我给你 1 个叫 USDC 的稳定币;然后我用你的现金投国债赚利息,当你想要现金时,我按 1 比 1 的比例换回给你,不给利息。

说白了 Circle 的收入来源就是用用户存入的无息资金,白嫖美债收益。

靠这个打法,Circle 业绩增长非常快,2020 年 -2024 年,Circle 收入从 1540 万美元暴增 17 亿美元,实现了 110 倍的惊人增长。

看到这,用户可能有疑问,谁给他无息资金,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稳定币诞生最初的作用,无它,赌场筹码尔。

在没有稳定币之前,用户想买比特币,只能用法币,法币和比特币转换必须通过银行,非常慢且贵,动辄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期间会产生币值波动、交易风险等问题。

稳定币解决了这个问题,稳定币不经过银行,和比特币一样依赖区块链技术,可以和比特币快速撮合。同时稳定币也是一个防火墙,阻断了交易者敏感信息关联。

如果稳定币只是停留在万恶的资本主义投机交易上,那稳定币影响力也有限。真正让稳定币出圈的是,它正从加密货币向支付平台转变。

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区别是,稳定币价值与某种资产挂钩,每发行一枚稳定币必须抵押相应的资产,如 Circle 每发行 1USDC 就必须储备 1 美元 / 美债。

储备资产可以是法币、黄金、其它加密货币等等。目前最受认可,最主流的储备资产是美债或美元。

与资产挂钩使稳定币具备了类似法币的稳定性,在加上区块链技术又让稳定币具备了交易便捷性,稳定币也得以渗透到了很多支付场景。

尤其是跨境支付。银行跨境支付需要花费小时至数天,且需要支付平均 6% 的综合手续费。而稳定币基于区块链技术,交易双方直接交互,无需传统金融体系中的代理行、清算机构等中间层级,最快可在 30 秒内完成结算且费用率控制在 0.1%-1%。

向支付平台转变后,稳定币也正在和 Visa、Mastercard 抢生意。

/ 02 /

翘了 Visa、Mastercard 的收费站

上个月,全球支付三巨头被禁了一身冷汗。

一天内,Visa 股价暴跌 8.2%,Mastercard 重挫 8.5%,美国运通也下跌超过 7%。

导火索是亚马逊发布的一则公告:将与 Circle 合作,全面接受 USDC 稳定币支付,并为使用该方式的用户提供 1.5% 的购物折扣。

这一纸公告的杀伤力在于:稳定币有可能翘掉国际支付巨头的收费站。

支付是个好生意,Visa、Mastercard 作为全球支付巨头,年营收在 300 亿美金上下,净利率都在 45% 以上。

高收入、高利润来自好的商业模式,Visa、Mastercard 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建立在一个由众多银行和机构组成的、层层授权的复杂网络之上的。它们通过充当这个网络的 " 核心交通枢纽 " 来收取费用。

在海外,商户与消费者之间完整的交易流程是:商家向合作银行发收款指令 - 商家合作行联系 VISA-VISA 联系消费者发卡行 - 发卡行通过 VISA 向商家合作行付款。

其中,每一环交易都要雁过拔毛的抽一笔 " 过路费 "(手续费)。在美国,这笔费用通常是交易额的 2%-3%。其中约 0.2% 给到 VISA/Mastercard,其它费率给到各个参与银行。

这笔过路费钱最后主要是商家承担,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会体现在商品价格里。

对比一下,稳定币直接翘掉了上面的收费站。在稳定币的支付流程里,根本没有 " 商家银行 "、"Visa/Mastercard"、" 消费者银行 " 这些角色。钱是从你的钱包直接到商家钱包的点对点交易。

这意味着稳定币可以帮商家省掉 2%-3% 中间手续费,所以亚马逊给使用稳定币的用户提供 1.5% 的折扣。

如果只从商业模式看,Visa、Mastercard 很难抵挡稳定币的进攻。

Visa 的商业模式是交易驱动型,因为它本身不沉淀资产,只扮演了支付通道的角色,所以只能对资金的 " 每一次移动 " 收费。相当于传统零售中赚商品加价率的钱。

而 Circle 的核心商业模式是 " 资产驱动型 ",它可以不收交易费,靠用户沉淀下来的资产进行美债变现。相当于互联网生意中的羊毛出在猪身上。

当然,这套模式也有 bug,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不会为了省点手续费,放弃法币的利息收入。

金融体系的稳定的国家确实不会,但在如阿根廷(年通胀率约 45%)、土耳其(约 35%)等高通胀国家,居民倾向于将本币兑换为美元稳定币以对冲通胀、保值资产。

在这些地区,稳定币已经被用于日常支付,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名为 CrypStation 的咖啡店,过去一年,选择用加密货币付款的顾客增长了十倍,其中近 60% 的人使用的是 USDT。

虽然还不到颠覆时刻,但稳定币撬开了支付巨头的一道裂缝。

/ 03 /

新一轮金融高地争夺战

稳定币与 Visa、Mastercard 的支付大战只算一场局部战争。

纵览稳定币全局,从商业巨头到经济体,新一轮金融高地攻防战已经开始。

在商业世界,稳定币已经不只是一种特殊的 " 加密货币 ",更是 " 全球基础设施 ",随之而来的是商业竞争逻辑的重塑。

对金融机构而言,稳定币掀起了一场去中间商运动,银行、Visa 等传统金融机构被 USDS、USDT 等资产绕过后,Visa 损失的是安身立命的过路费,银行则有资产被分流的隐患。

至于大型零售商,稳定币给了它们提高利润的机会。对于交易额数万亿的零售商,每一个百分点的手续费下降,都将带来巨大的利润提升。为了以后不受制稳定币发行方,沃尔玛、亚马逊、京东等大型零售商都在探索发行自有稳定币。

权力正从传统的金融支付中介(银行、卡组织),向新一代的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商(稳定币发行方)和能够大规模应用这项技术的商业巨头(大型平台)手中转移。

不至于企业竞争,稳定币也已经上升到经济体的货币战争。

美元一家独大的金融秩序正受到挑战。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巅峰时期的 85% 以上一路滑落到现在的 60% 以下。

稳定币正有遏制 " 去美元化 " 的作用,它在给美元加了一个新流量入口。

虽然稳定币在国内出圈时间不长,但在很多弱主权货币国家,使用稳定币已经是家常便饭。

如土耳其货币里拉两年内贬值超 60%,土耳其人为了守住财富,投入美元型稳定币的怀抱,每 5 个土耳其人就有 2 个持有稳定币。

类似的国家还有,阿根廷、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津巴布韦、黎巴嫩、柬埔寨、缅甸……以及几乎整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此时,哪种法币类型的稳定币使用量大,谁就握有了货币体系话语权。目前按币种分,美元稳定币几乎占据了全部份额。与一些人的宣传相反,稳定币没有削弱美元,美元稳定币将会大大增强美元的地位。

新一轮货币战争已然开始。

免责声明 :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circle 稳定币 比特币 亚马逊 杨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