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浪潮研究所
2025 年,全球金融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亢奋的气息。
在美国,国会山两党议员罕见地达成共识,一部名为《GENIUS 法案》的稳定币监管法案于 2025 年 6 月 17 日由参议院通过,正待总统特朗普签署。
在欧洲,被称为 " 史上最严 " 的 MiCA 法规自 2024 年 12 月 30 日起全面生效。
在东方,香港金管局已公布首批稳定币发行人 " 沙盒 " 名单。
与此同时,华尔街的巨兽——摩根大通、贝莱德——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下场布局;科技巨头如京东、蚂蚁集团磨刀霍霍;特朗普第一家庭也率先下场。
稳定币,这个一度被视为 " 币圈游戏 " 的产物,为何在 2025 年突然成为全球监管、金融巨头和政治力量激烈角逐的中心战场?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技术的革命,更是一场关乎未来货币霸权、金融版图重塑和数万亿美元市场的战争。
稳定币:一台年赚百亿的 " 印钞机 " ?
要理解这场战争,首先必须撕掉稳定币的神秘面纱。简单说,稳定币就是数字世界里的美元。它通过与美元 1:1 锚定,为剧烈波动的加密世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
它的商业模式简单粗暴,却又极其有效:
发行商(如 Tether、Circle)将用户存入的真实美元,用于购买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这些储备资产产生的利息,便构成了发行商惊人的利润。
这门生意有多赚钱?看一组最新数据:
公司 / 项目 | 关键数据 ( 截至 2025 年中 ) | 分析 |
Tether ( USDT ) | - 市值 1557 亿美元- 2024 年全年净利润 130 亿美元需核实来源- 持有美债超 1200 亿美元 | 规模最大,盈利能力堪比顶级投行,已是美债市场不可忽视的巨鲸。 |
Circle ( USDC ) | - 市值约 630 亿美元- 2025 年 6 月上市,市值一度飙升至 770 亿美元- 储备金由 " 四大 " 会所每月鉴证 | 紧随其后,走 " 合规路线 ",高估值反映了市场对受监管稳定币的极高预期。 |
当一个市场的头部玩家仅靠持有美债就能年入百亿美金时,它早已不是 " 币圈的游戏 ",而是一台名副其实的、建立在美元信用之上的数字 " 印钞机 "。
这台印钞机,正在吸引全世界最顶级的猎食者。
全球监管 " 大会战 ":从蛮荒到持牌 ?️
2025 年,稳定币的 " 蛮荒西部 " 时代宣告结束。全球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完成了监管拼图,核心思想只有一个:收编与规训。
合规,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生死题。
美国:《GENIUS 法案》落地,数字美元 " 国家队 " 成型
2025 年 6 月 17 日,美国参议院通过《GENIUS 法案》,为稳定币戴上了 " 金箍 "。核心条款直击要害:
• 100% 储备金要求:必须由美元现金、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全额支持。•强制透明:每月必须公开披露储备金构成,禁止储备资产再抵押。 •明确准入:仅 " 获准支付稳定币发行人 " 可在美发行稳定币,非银行机构需获联邦或州监管批准。
这标志着美国对稳定币的态度从观望转向收编,意图将合规的美元稳定币打造成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的延伸。
欧盟:MiCA 法规全面生效,算法稳定币 " 死刑 "
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自 2024 年 12 月 30 日全面实施,对稳定币的监管堪称严苛,不仅同样要求 1:1 的流动性储备,更直接宣判了算法稳定币的死刑,彻底杜绝类似 Terra/Luna 的崩盘风险。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争夺 " 超级连接器 "
2025 年 5 月 30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稳定币发行进入 " 持牌经营 " 时代。首批进入监管沙盒的机构包括:
•京东科技子公司:京东币链科技(计划发行港元 / 美元稳定币)
•渣打银行牵头的合资公司(联合 Animoca Brands、香港电讯)
•蚂蚁集团确认将申请牌照,但未进入首批沙盒名单。
香港的目标非常明确:在严格监管下,成为全球合规数字资产的枢纽和连接东西方的 " 超级连接器 "。
巨头下场:一场没有旁观者的牌局
监管的清晰化,如同发令枪响,传统金融、科技巨头和政治力量纷纷冲入赛道。
华尔街的 " 正规军 "
•摩根大通 ( JPMorgan ) :其区块链平台Kinexys(原 Onyx 网络)日均交易额超 20 亿美元,并与 Coinbase 合作试点 " 存款代币 "。 •贝莱德 ( BlackRock ) :全球最大资管巨头推出的 BUIDL 基金(代币化美国国债基金),规模突破 30 亿美元,占据代币化美债市场 40% 份额。凭借 " 自带收益 " 和 " 顶级信用 " 的特点,直接与 USDT、USDC 抢夺 " 数字美元 " 的生态位。
科技巨头的 " 降维打击 "
•京东:计划通过稳定币将跨境支付成本降低 90%,其子公司京东币链科技已在香港沙盒测试,预计 2025 年 Q4 推出稳定币。 •蚂蚁集团:以香港为全球总部申请稳定币牌照,计划通过区块链平台 Whale 推动零售支付与绿色金融。
政治力量的 " 意外玩家 "
•特朗普家族:2025 年 3 月 25 日,由特朗普儿子埃里克 · 特朗普运营的公司宣布推出稳定币 USD1,储备资产由 BitGo 托管。无论动机如何,第一家庭的亲自下场,无疑将稳定币的博弈推向了新的高潮。
颠覆现实:支付革命与价值互联网 ?
这场战争为何如此激烈?因为稳定币的颠覆潜力,远不止于加密交易。
一个惊人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
2024 年,全球稳定币总转账量达 27.6 万亿美元,首次超过 Visa 与 Mastercard 总和(25.6 万亿美元) ,数据源自 CEX.IO 报告。
这意味着,一个基于区块链的、7x24 小时不间断、近乎零成本的全球支付网络已经成为现实。
从阿根廷街头用 USDT 购买咖啡,到中俄贸易商使用稳定币绕开 SWIFT 进行结算,稳定币正在真实世界中展现野蛮生命力。
而这仅仅是开始。以贝莱德 BUIDL 基金为代表的 RWA(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正在打开一个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未来,股票、债券、房产、艺术品,一切有价值的资产都可以被代币化,在一个统一的全球网络上高效流转。稳定币,正是这个未来 " 价值互联网 " 的底层结算货币。
深水区:风险、冲击与大国博弈
当然,这场变革并非没有代价。
•对银行的冲击:当用户可以选择将资金放入一个比银行活期利息更高、流动性同样好的 " 数字美元 " 钱包时,传统银行的存款基础将受到侵蚀。
•金融稳定风险:千亿规模的稳定币一旦发生挤兑,其抛售美债的行为可能冲击短期金融市场,构成系统性风险。
然而,在所有风险之上,是更深层次的大国货币博弈。美国精英层已经清晰地认识到,与其禁止一个无法根除的事物,不如将其纳入体系,为己所用。
通过为美元稳定币提供监管背书(如《GENIUS 法案》要求储备金必须投资美债),美国正在借助私营部门的创新力量,在全球数字经济中建立一个 " 数字美元区 ",以此对抗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和零售场景的扩张。
这本质上是一场利用技术和市场力量,来巩固和延续美元霸权的阳谋。
结语:分布不均,必将疯狂 ?
回顾 2025 年,稳定币的江湖,已不再是草莽英雄的天下。牌桌上坐满了华尔街的金融家、硅谷的工程师、国会山的政客和世界各国的监管者。
究其根本,货币是用来进行货物交易的。目前各类稳定币都还停留在离岸人民币的场景,对于国内大多数居民来说,是在岸人民币的一种配资方式。
而为什么会越来越走向疯狂?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因为加密货币鼻祖比特币,就是天生的 " 稀缺货 ",其数量在发布第一枚比特币的时候,就确定了总的数量。随着稳定币的不断破圈,从资产变成可流通的货币,其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加剧。
从数量有限来看,比特币天然就像 " 黄金 ";但从发行机制来看,比特币天然就是 " 庞氏 "。因为比特币系统每约 4 年(210,000 个区块)将区块奖励减半。例如,最初每个区块奖励 50 枚比特币,随后每四年减半,当前(2025 年)每个新区块奖励约 6.25 枚比特币。
简单说就是,只要你先入局,那么同等投入下、一定会比后入局的人赚得多。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游戏。而稳定币本身是充当美元和加密货币的交易转化桥梁,现在直接变成美元的替身了,也就给比特币带来了无数的潜在买家。
或许,只有技术的再次颠覆式发展,才有可能打破加密货币的根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