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三菱汽车的功劳。至少一半以上的中国传统车企,在曾经的燃油车全力发展时期都用过三菱发动机,三菱可以说是比亚迪、吉利、哈弗长达十几年的 " 救星 "。
这位 " 救星 " 诞生于 1997 年,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日本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沈阳建华汽车发动机公司、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创立中国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三菱是最大股东,同时也是技术核心。
2025 年 7 月 22 日,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宣布宣布终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业务运营,撤资不玩了。
1998 年,另一位 " 救星 " 也来了,还是跟三菱相关,那就是创立于哈尔滨的东安三菱发动机公司,三菱早已于 2019 年转让股份。
这则消息意味着三菱汽车已经完完全全放弃了中国的汽车制造销售、发动机制造业务,从此退出中国市场。
三菱发动机在中国彻底停产停售,基本上说明了三菱发动机技术已经处于落后状态,另一个角度更是说明了中国汽车的发动机技术已经不需要依赖国外品牌,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已经研发出了性能、稳定性出色的发动机。
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三菱,中国汽车或许没有今天的发展高度。
2000 年前后,中国造车的兴起时期,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这几家汽车巨头,都用过不少三菱发动机,虽然后期各大车企都换上了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但有不少都是基于三菱发动机逆向研发而来。
比亚迪早期的功臣车型 F3,2005 年诞生时全系都搭载东安三菱的 4G18 发动机,后期改款则换上了 4G15 系列,虽然同期也提供了自家版本的发动机可选,但在那个时候,三菱发动机绝对是更加靠谱的选择。直到 2011 年,比亚迪 F3 才正式与三菱发动机告别。
但比亚迪与三菱发动机的关系还在延续,2010 年后推出的 S6 和 M6 都相继用上了 2.4L 排量的三菱 4G6 系列发动机。2014 年前后,比亚迪终于实现了发动机自主化,全面替换掉从三菱采购而来的 4G6 系列发动机,并且随着涡轮化趋势的加快,三菱发动机正式退出比亚迪的发展历史。
同样也是 2005 年,奇瑞多款车型份额迎来快速增长,大家熟知的 QQ、旗云(风云)、东方之子、瑞虎,都相继搭载使用了三菱发动机。包括到了 2010 年,奇瑞 A3 还在大批量使用 4G16 发动机。即便是奇瑞这种很早期就已经实现了发动机自主化的中国车企,对三菱发动机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另一家大规模采购三菱发动机的厂家是长城,自哈弗品牌创立之后,H3、H5、H6 这三款十分火爆的车型的汽油发动机基本都是三菱 4G6 系列,而柴油发动机则是长城自家的。值得一提的是,主打硬派越野的 H3 和 H5,面对越野用户的高强度使用,4G6 系列发动机经受住了考验,也正因为稳定的耐用表现,这款发动机一直沿用到了 2018 款车型,直至哈弗 H5 正式停产。
此外,吉利、东南、东风、众泰等品牌都在不同时期采购和使用过三菱发动机,毫不夸张的说,三菱系列发动机就是国产车企的发动机 " 教父 ",也是国产车企早年间迅速扩张期的救命稻草。
统计数据显示,三菱两家合资发动机公司为 30% 国产车提供过发动机支持,品牌份额高达 9 成。
截至 2022 年,东安三菱的发动机总产量达到 600 万台,航天三菱截至 2023 年,则生产了超过 800 万台发动机。两家合资公司累计发动机产量高达 1500 万台左右,相当夸张的数值。
回头看,或许有人认为采购别家发动机是不光彩的行为、是技术落后的象征,但实际上这是汽车行业十分常见的合作方式,比如路虎搭载宝马发动机、路特斯使用丰田 2GR 发动机、日产逍客使用奔驰发动机等等。
采购技术成熟发动机,是一种节省研发成本的方式,也是保障车型口碑的重要渠道。
而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技术全面提升,不仅实现了全面自研的发动机,技术和稳定性已经完全看齐甚至超越了传统大厂,彻底不需要依赖合资发动机供应。再加上新能源全面普及,发动机需求已经逐渐下降,唯一存在发动机依赖性的只剩新势力品牌,比如小鹏增程动力。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航天三菱和东安三菱曾有辉煌时刻,但如今,已经彻底落幕。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