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07-29
解码四川经济半年报:5.6%增速背后 三大支撑点齐发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国产大飞机的关键零部件、欧洲家庭的智能电表、畅销全球新能源车的储能电池,很可能都带着 " 四川造 " 的标签。

今年上半年,当沿海省份承压时,四川进出口增速跑赢全国 3.4 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速高达 7.3%。今年 1 — 6 月,四川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1918.2 亿元,同比增长 5.6%。

加速度背后,是什么因素在支撑 "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深入成都、绵阳、德阳等地多家企业,探寻西部大省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高端制造领跑,集群效应凸显

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实现近三年最强开局。这一态势在二季度得以延续,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3%,是经济的 " 压舱石 "。

其中高端制造领域表现亮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 13.1%,继续领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以 14.7% 的增速展现出强劲动能。

位于新都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是四川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承载地。

今年 5 月 16 日,随着总投资 3 亿元的高端工业母机研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汉墨工业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汉墨工业 " ) 完成总部整体迁址,正式落户成都航空产业园。

汉墨工业主要生产数控机床,也称 " 工业母机 "" 造机器的机器 ",在高端制造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汉墨工业多款核心产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轨道交通精密部件等高端制造场景。

谈及搬来成都的原因,汉墨工业董事长梁志金表示," 成都航空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园区内仅配套企业就有 30 家以上,既有长期合作的老客户,也有正在洽谈的意向伙伴。" 他透露,公司计划在成都大规模投入生产制造,今年底员工规模将扩至 150 人,未来 3 到 5 年力争实现年产能 300~500 台、产值 2-3 亿元。

仨川航空 2 号基地的设备产线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视频截图

距离汉墨工业不远处的四川仨川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仨川航空 "),是专注于航空装备难加工复杂构型精密制造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于 2014 年成立,2020 年搬迁至产业园,2023 年全面建成后实现跨越式发展。

" 这离不开园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 仨川航空董事长苗健表示,园区解决了 " 上下游 " 协同和 " 上下楼 " 就近的问题。客户就在隔壁厂房,生产计划调整、工序衔接都能实时沟通。这不仅直接节约了成本,实现了内外部集中管理,更拉近了与客户的时空距离。

苗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园区企业解决了他们约 80% 的配套需求,这种集约化生产让物流成本降低近 60%,管理周期时间成本降低 30%,产能规模提升了 4 倍。

园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园区下一步将加强项目招引,推动更多园区企业进入中国商飞、沈飞、西飞等配套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航空产业园的产业规模和竞争能力,加速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发展。

外贸创新高," 四川智造 " 加速出海

今年上半年,四川外贸进出口 5190.9 亿元,首次在历史同期突破 5000 亿元,其中出口 3156.2 亿元,同比增长 8.2%。

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开发科技 "),正是这波增长中 " 四川智造 " 出海的典型代表。

7 月 23 日,记者走进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开发科技,这家 2016 年由 74 人开启 " 二次创业 " 的企业,如今已创造每平方米年均 40 万元的高产值。

开发科技的智能制造车间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开发科技的智能制造车间,9 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每年生产超过 1000 万台智能电、水、气表等智能计量终端。

" 要是去欧洲旅游,你在酒店看到的智能电表很可能是我们的产品。" 开发科技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夏志强说。

开发科技积极出海,产品已出口至 40 多个国家,服务 80 多家国外电力公司。

" 能在 40 多个国家站稳脚跟,靠的是技术。" 夏志强指着车间里的设备介绍,截至 2024 年底,公司手握 150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49 项,是国内唯一在英国获得国家级信息安全认证的智能电表企业。

除了 300 名研发人员,公司 100 多名精通小语种的营销人员同样是功臣。针对不同国家离散化的需求,公司以 " 定制化 + 快响应 " 模式灵活调整的研发设计。这些营销人员既是海外市场的开拓者,也是产品、技术与用户间沟通的 " 桥梁 "。

夏志强介绍,去年开发科技实现营收 29.33 亿元,进出口总额 27.73 亿元,其中出口占比近 90%。今年一季度,营收达到 8.1 亿元,全年预期将再创新高。

" 不只是卖产品,我们要提供从智能终端到能源管理系统的全链条方案。" 夏志强对未来充满期待,公司将以成都为原点,不断推动 " 中国方案 " 加快嵌入全球能源转型之路。

项目投资强劲,新兴产业蓄势起飞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数据显示,810 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5019.8 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 63.4%。

绵阳游仙区航空与燃机产业园建设现场的如火如荼,正是这股全省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热潮的缩影。

作为四川省重点工程——绵阳市游仙区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规划总占地 2100 余亩,计划总投资约 164 亿元,分两期建设。

航空与燃机配套产业园 图片来源:园区供图

绵阳富乐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东旭介绍,项目包含标准厂房、无人机研发中心、低空飞行保障及应急救援装备研制中心、中小型分布式气轮机研发中心等,建成后将成为绵阳市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产业高地的核心载体。

" 按规划,到 2027 年,园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 80 亿元,未来五年带动超百亿的产值,吸引超百家上游企业入驻。" 刘东旭表示。

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建设也在提速。

当新能源产业的东风吹向中西部,德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欣旺达的目光。这家创立于 1997 年的企业,目前已成为全球锂电领域的龙头之一,其电子 3C 消费类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

德阳欣旺达新能源副总经理唐浩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德阳什邡两级政府从项目落地到生产运营的全周期支持,就像 " 店小二 "。

欣旺达在什邡项目投资 100 亿元,从开工到主体竣工交付仅用时 100 天。

这样的速度不是赶工期,而是当地政府的全力护航:680 亩土地快速完成流转交付,项目立项、备案、环评等手续全程 " 绿色通道 ",专班人员驻点服务解决建设难题,最终在 100 天内完成主体工程。

"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的第三条产线预计在今年内投产。" 唐浩然向记者透露,这条产线量产后,生产的单款储能电池容量将是现有主流产品的两倍以上,能量密度和系统效率将实现飞跃式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四川 航空 成都 制造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