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 07-30
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 金融“活水”赋能小微企业轻装前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中国网财经 7 月 30 日讯 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超过 50% 的税收、60% 的 GDP、70% 的技术创新和 80% 的城镇就业。可以说,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活力的具体承载,在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着力引导金融机构主动作为,深入挖掘有效需求,促进更多金融 " 活水 " 流向小微企业。去年 10 月,为更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 "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 ( 以下简称 " 协调机制 " ) ,加强央地联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与便利性。近日,中国网财经记者陆续走访浙江、福建两地,了解在协调机制推动下,银行机构如何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堵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多举措化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隐性壁垒,让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更足,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架起银企信息沟通 " 高速公路 "

传统信贷模式下,银行端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企业端往往难以及时了解各类信贷支持政策,同时受限于自身规模小、经营财务信息不健全等因素,无法充分证明自身信用,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小微企业陷入融资难的窘境。在协调机制下,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推动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在省、市、区县相应建立工作机制,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打通普惠金融惠企利民 " 最后一公里 "。

在调研中,记者来到位于温州市鹿城区的浙江鼎博水暖制造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 " 鼎博水暖 " ) 。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外贸型水暖制造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其产品还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影响,外部需求波动大,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增加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挑战;企业内部也亟需投入资金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以增强产品竞争力。而协调机制打通堵点卡点,引导金融 " 活水 " 一举解决鼎博水暖的 " 融资之渴 "。

记者了解到,自国家部署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之初,温州金融监管分局联合温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统计、税务等部门,结合经济普查、纳税等级等数据,做好活跃经营主体筛选,形成走访对接清单。温州鹿城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对清单内企业开展需求摸排和政策宣传,要求各银行机构充分利用本行资源," 一企一策 " 分层分类做好企业对接,重点落实小微外贸企业 " 应访尽访 "" 能贷尽贷 "。工商银行温州鹿城支行通过协调机制,在走访中获悉鼎博水暖融资需求及面临的挑战后,针对鼎博水暖的实际情况和融资需求,为其 " 一企一策 " 定制融资方案,发放经营性贷款 500 万元,为企业的技术更新迭代和产品竞争力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

" 他们每次过来都是带着新的政策来,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各项支持和帮扶政策,真的很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鼎博水暖董事长林明忠向记者表示。就在不久前,鼎博水暖凭借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被评为浙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获悉此消息,工行温州鹿城支行的工作小组再次发挥协调机制作用,主动为企业争取利率优惠政策,报批将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帮助企业持续降低经营成本。

" 协调机制架起了银企之间的信息‘快速路’,银企之间实现信息有效对接互通,推动金融服务触达‘最后一公里’。" 温州金融监管分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区县是最贴近基层的,也是最了解企业的,是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的抓手和基本单元。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协调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区县的工作专班 " 两手牵 ":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通过组织相关的委办局、街道、乡镇和银行机构开展走访活动,摸排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宣讲惠企助企政策,减少政策和企业体感之间的 " 温差 ",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推送给银行,由银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以及本行的授信审批条件,作出授信决定,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消除小微企业融资 " 隐形壁垒 "

在位于永嘉县的浙江瑞得机械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技术工人热火朝天进行着生产,货架上一个个崭新的阀门整齐排列,正待发出。这是一家专精于阀门解决方案的设计、制造型企业,其阀门产品广泛应用于各大矿山、钢铁、冶金等行业。据该公司总经理张挺介绍,此前公司订单已排到半年后。公司筹划引入新兴产业项目、采购高精度检测设备以突破产能瓶颈,然而作为轻资产企业,厂房为租赁性质,又缺乏土地、房产等传统抵押物,向多家机构申请贷款均因 " 担保不足 " 受阻,无法满足自身的融资需求。

相较于大型企业,如浙江瑞得机械有限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上往往呈现短、小、频、快的特征,再加上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制约,贷款周期和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极大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获得感。得益于协调机制的建立,永嘉县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根据温州金融监管分局筛选的活跃经营主体清单,在组织开展的走访对接过程中了解到浙江瑞得机械有限公司困难,及时介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评估,梳理现有政策,通过乡镇工作人员和银行员工 "1+1" 上门对接,确认公司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和资金需求。浙商银行新城支行客户经理在工作专班部署下主动上门,经过深入调研企业经营流水、订单情况、纳税记录等核心经营信息,并结合其在行业内的声誉积累,运用浙商银行开创的 " 浙银善标 " 评价体系,将浙江瑞得机械有限公司列为 " 善标一级 " 客户,并为其匹配一款创新数字化信用贷款产品— " 普惠数智贷 "。该产品依托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风控模型,突破传统抵押担保限制,100 万元贷款在 2 个工作日内火速到账,助力企业及时完成设备采购,确保新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 有别于传统依靠抵押物价值的风控逻辑,我们从社会价值视角出发,将客户在社会责任领域的担当与贡献纳入评价体系,从而配套差异化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善’的客户。" 浙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 ( 普惠金融事业部 ) 副总经理富浩向记者表示。事实上,大多小微企业往往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固定资产,这也往往成为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一道 " 隐形壁垒 "。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商业银行就需要跳出传统 " 唯抵押论 " 的思维为其提供更贴合其特点的融资支持。记者获悉,为打破传统 " 唯抵押论 " 信贷思维,在协调机制部署推进过程中,监管部门指导各银行机构积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供给提出的新要求,发挥银行机构在风险识别和价值发现方面优势,重塑信贷文化,完善信用贷款管理制度,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和服务,推动从依赖抵押担保的被动风险管理向综合衡量企业关键信息的主动风险管理转变,为更多经营稳健、信用良好的经营主体提供免担保的信用贷款支持。

" 量体裁衣 " 助力企业降本减负

融资贵,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另一大 " 拦路虎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力量综合作用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司长蒋平表示,2025 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 4.03%,较 2024 年下降 0.33 个百分点,2018 年以来累计下降 3.9 个百分点。在协调机制推动下,银行机构针对企业需求 " 量体裁衣 " 设计产品方案,精准破解企业融资成本等痛点,帮助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成立于 2017 年的福建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泉州的无纺布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为纺粘无纺布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服装鞋帽等领域。" 我们上游核心供应商多为大型石化企业,坚持‘现货现款’的刚性结算,需先支付大额采购款才能发货;而下游销售端却存在长达 6 个月的应收账款账期,大量资金被积压在回款环节。" 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这种 " 上游现款采购、下游长期赊销 " 的结构性矛盾,让企业承受着巨大的流动资金周转压力,整体运营成本也随之攀升。

通过协调机制建立的常态化对接方式,银行的服务触角得以高效延伸至该无纺布生产企业。在机制推动的精准服务要求下,民生银行泉州分行组建理财经理与公司客户经理 " 结对子 " 的服务小组,依托 " 公私联动 " 机制快速响应,第一时间为企业向上游开立 2500 万元履约保函。这一举措替代了企业原需占用的巨额现款,瞬间缓解了即期资金压力,为企业松绑了 " 先款后货 " 的资金束缚。

在今年,作为出口企业的原材料供货方,受国际贸易环境波动影响,该无纺布生产企业又遭遇 " 下游企业压价、资金回笼周期拉长、不确定性因素加大 " 等周转新压力。融资协调机制要求的 " 持续跟踪 " 和 " 动态解决新问题 " 原则发挥了关键作用。民生银行泉州分行客户经理在定期回访服务中,依托机制建立的信息共享和信任基础,敏锐捕捉到企业经营新堵点。响应机制倡导的 " 创新融资工具运用 ",主动靠前设计 " 信用证福费廷 " 融资方案,以 1000 万元授信帮助企业提前回笼资金,精准破解外贸流动性难题。

" 相较于传统融资方式,福费廷既像短期流贷一样能满足 1 年的资金需求,又融合了票据融资的低成本优势,让该无纺布生产企业提前 2 个月回笼资金的同时,直接节省财务成本 10 余万元。" 民生银行泉州分行行长屠其俊向记者表示,两项业务 " 组合拳 " 是银行在协调机制下为企业 " 量体裁衣 " 的成果,精准打通了上下游结算模式差异造成的核心资金占用瓶颈。企业资金周转率大幅提升,积压的资金 " 活 " 了起来,经营活力被充分激发;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较传统流贷方案结构更优,切实为企业减轻了财务负担。

政策协同为特色产业纾困解难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 " 毛细血管 ",其生存与发展对稳定经营主体、保障民生就业具有关键意义。协调机制通过跨部门协同联动,加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对接协同,更好地形成政策协同的乘数效应,打通政策传导堵点,进而引导金融机构更好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在有着 " 南方海参之乡 " 之称的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广海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把养殖户或企业持有的海参加工品盘活为贷款有效质押物,银行按海参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提供贷款授信。通过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户贷款难问题,还将海参产业从单一养殖业延伸至 " 养殖——加工——冷链仓储 ",有力提升产业链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024 年,霞浦海参行业发展在保持多年上升势头后遭遇拐点,在减收、跌价、滞销等多重冲击下行业经营主体普遍陷入困境。为帮助产业渡过难关,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用好用活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地方政府、银行机构和监管部门三方合力支持海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平稳过渡。

据霞浦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组织各银行机构联合当地乡镇开展网格化走访,向海参养殖户全面推广 " 闽易融 " 贷款码,将海参仓单质押贷款纳入协调机制重点培育。记者从福建金融监管局了解到 " 闽易融 " 贷款码是福建省基于协调机制打造的全省统一的贷款码,小微企业工作人员只需一次扫码,即可依次完成走访登记、用户注册、经营主体认证、发布融资需求等操作。通过这一方式,帮助当地海参养殖小微企业实现 " 一码通办 "" 码上就贷 ",激活海参经营主体内生发展动力。海参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开办行之一的霞浦农信联社理事长黄霞生向记者介绍,在协调机制推进下,霞浦农信联社用好 " 闽易融 " 贷款码,收集、对接客户融资需求信息,做到金融服务送到 " 家 "。同时与各乡镇、街道合作,共同开展 " 千企万户大走访 " 活动,摸排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需求,搭配特色产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中国网财经 小微企业 融资 就业 浙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