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樵耕读 08-12
太过分!加拿大主播把爱国比作“穿内裤”,怒批《南京照相馆》是商业耍流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最近,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不仅在国内引发观影热潮,更在海外华人圈掀起了一场关于 " 如何爱国 " 的激烈论战。

继此前一位加拿大女主播因批评该片 " 煽动仇恨 " 而被编剧汪海林爆粗怒怼后,又一位 IP 显示在加拿大的主播对这部电影发起了猛烈抨击,其言论之 " 独特 " 堪称刷新三观——这位老兄竟然把爱国比作 " 穿内裤 ",声称 " 不用动不动就把裤子脱下来给别人看 "。

" 爱国内裤论 " 横空出世

" 这就是一部商业片,你看他就爱国,不看他就不爱国?" 视频中,这位加拿大主播情绪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爱国就像穿内裤,你不用动不动就把裤子脱下来了,然后给别人看你穿了这条内裤,然后你还逼着别人当着你的面儿把他的裤子脱下来,检查他有没有穿内裤。你这个不叫爱国,你这就是耍流氓!"

他继续开炮:" 人家导演就是冲着票房去的,就是为了冲着商业去的,你在那儿上纲上线什么?"

这番 " 爱国内裤论 " 一出,立刻在网络世界炸开了锅。有网友调侃道:" 按照这个逻辑,加拿大国庆日满大街挥舞枫叶旗的当地人,岂不是集体 ' 脱裤示众 '?" 更有人翻出这位主播之前的视频,发现他每逢加拿大国庆必发 " 感恩帖 ",对中国传统节日却只字不提——合着 " 内裤理论 " 是专门为中国定制的双标版本?

《南京照相馆》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要理解这场争论,我们得先搞清楚《南京照相馆》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这部取材于南京大屠杀真实历史的影片,以 " 照相馆 " 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宏大历史叙事,讲述了 1937 年南京陷落后,一家照相馆的普通市民如何冒险保存日军暴行证据的故事。

影片中 " 底片运送 " 的情节,实际上是对历史原型的艺术再现——现实中,华东照相馆的学徒们确实曾冒死藏匿日军暴行胶片,这些影像后来成为东京审判的重要证据。

目前该片国内票房已突破 20 亿元,在南京本地,7 月 31 日单日观影人次高达 68 万,位列全国第一。这样的市场表现,显然不能用简单的 " 商业炒作 " 来解释。

商业片就不能承载历史记忆?

这位加拿大主播的核心论点之一是:《南京照相馆》只是一部 " 冲着票房去 " 的商业片,观众不必 " 上纲上线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漏洞百出。

首先,商业性与历史严肃性并非水火不容。好莱坞经典二战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都是商业大片,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反思战争的重要文化载体。按照这位主播的逻辑,犹太人拍《辛德勒的名单》是不是也该被指责为 " 商业炒作 "?美国人拍《珍珠港》是不是在 " 上纲上线 "?

其次,电影的商业成功恰恰证明了公众对这段历史的高度关注。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大校在力挺该片时指出,这类抗战题材电影 " 通过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暴行和展现反法西斯斗争,强化了历史教育意义 "。如果公众不买账,再 " 正确 " 的历史观也无法通过电影有效传播。

最后,将 " 票房动机 " 与 " 历史意义 " 对立起来,本身就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幼稚思维。导演可以同时追求艺术表达、历史教育和商业回报——这三者并不矛盾。

" 爱国表演 " 与真实爱国

这位加拿大主播的 " 内裤比喻 " 虽然粗俗,却意外触及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爱国是否需要 " 表演 " 给别人看?

确实,社交媒体时代不乏将爱国 " 表演化 " 的现象——有些人把爱国简化为跟风打卡某部电影,或在特定日期更换头像。但因此否定所有表达爱国情感的行为,无异于因噎废食。正如一位网友的反驳:" 按照这个逻辑,加拿大国庆日满街的枫叶旗是不是也该被批判为 ' 爱国表演 '?"

真正的爱国,既不是无脑跟风,也不是对历史伤痛避而不谈。哈尔滨 731 遗址陈列馆每年接待 80 万学生,这些直面历史的孩子 " 并没有变成 'U 型锁 ',反而更加懂得了和平的珍贵 "。

同样,观看《南京照相馆》的观众中,许多人红着眼走出影院,感受到的是 " 历史不能重演 " 的警示,而非简单的仇恨煽动。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在这场围绕《南京照相馆》的争论中,最令人担忧的不是观点分歧,而是对历史事实的扭曲。在日本社交媒体上,有人质疑 " 南京当时只有 20 万人,却说屠杀了 30 万人 " 的可笑言论;在国内,也有大学教授公然否认 731 部队的存在。这些声音与电影引发的争议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复杂的舆论图景。

但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南京照相馆》北美首映式上强调的:" 任何歪曲二战历史真相的图谋,14 亿多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 "。

电影或许有艺术加工,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不容置疑——这一点,连日本学者笠原十九司等人都已承认。

结语:内裤可以换,历史不能改

回到那位加拿大主播的 " 爱国内裤论 " ——内裤当然可以随时换,但历史不能随意改写。当我们讨论《南京照相馆》这样的历史题材电影时,真正应该关注的不是 " 穿不穿内裤 ",而是如何让下一代了解真实的历史,同时避免陷入简单的仇恨逻辑。

毕竟,真正的爱国不是表演给谁看,而是让历史记忆成为前行的力量——正如电影中那句台词:" 底片会烂,但光影忘不了。"

信息来源: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