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咖智库 08-12
消费观变了:从百果园亏损看 “高端定位” 如何败给 “真实价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LAIKA  

  2025/08/12  

当 " 高端水果 " 遇冷,百果园困局背后的消费观变革

作者 | 金刀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以更深层次分析,从主流消费者心态的角度来看,百果园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逐渐显露出不适应。

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一番言论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在回应消费者对水果价格偏高的质疑时,他公开表示百果园多年来始终走在 " 教育消费者成熟 " 的道路上,绝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将商业模式简单划分为 " 利用消费者无知 " 和 " 教育消费者成熟 " 两类,并强调百果园坚定选择后者。

(图源:网络)

这番言论迅速点燃舆论场," 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 "" 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 " 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引发全民热议。

01

百果园财务困局

在大众眼中,这种带有明显居高临下姿态的回应,无疑是对消费者的极大不尊重。

消费者购买水果的核心诉求中,性价比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当百果园的价格与市场同类产品形成显著落差时,质疑声自然会随之而来。

而余惠勇的言论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如同火上浇油,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许多网友表示,作为服务型企业,应当倾听消费者需求而非 " 教育 " 消费者,这种脱离市场实际的表态暴露了品牌对消费者的傲慢态度。

余惠勇此番言论背后,可能与百果园去年的财报数据有关。

根据三月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 年公司全年实现营收 102.73 亿元,同比下降 9.8%;毛利 7.64 亿元,同比骤降 41.9%;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达 3.86 亿元,同比降幅高达 206.7%,这是百果园自 2020 年上市以来首次录得年度亏损。从门店布局来看,截至 2024 年底,百果园门店总数从 2023 年的 6093 家减少至 5127 家,净关闭 966 家,降幅达到 15.9%,其中加盟店占比 78.8%,报告期内数量减少 779 家。会员体系方面,虽然公司会员总数从 8390.5 万人增至 9074.3 万人,但付费会员人数却不升反降,由 117.1 万人降至 85.4 万人。

营收下滑、利润亏损、门店与付费会员规模同步收缩,这些数据共同勾勒出百果园正面临的严峻经营挑战。

深入分析财报数据可以发现,百果园的盈利困境并非偶然。高昂的运营成本是重要原因之一,作为连锁品牌,百果园在门店租金、人力成本、物流运输等方面投入巨大。随着近年来实体商业租金普遍上涨,人工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持续挤压。

其实引发余惠勇这番舆情的言论,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他对公司业务的巨大焦虑与深深的无奈。

02

大众消费观转变

以更深层次分析,从主流消费者心态的角度来看,百果园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逐渐显露出一些不适应。

如今,主流消费观已发生显著转变,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在购物决策中更加理性务实。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品牌效应和高端定位,而是更加看重产品品质与价格是否匹配,是否真正物有所值。

近期 " 香港人开始反向代购 " 冲上热搜。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因为税费等原因,大陆人去香港扫货才是常见的现象,各种 " 香港代购 " 曾经是很多人购买便宜进口商品的重要渠道。

但其实,周末北上购物早已是很多香港人的新消费方式。就笔者在香港的体验来说,虽然香港的工资水平仍然比大陆普遍高很多,但动辄一二十万的房价,以及日常普遍的高消费,幸福感并不高。

笔者朋友前几年购置的房产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某地,该处聚集着大量的新楼盘,以及 5km 内有通往香港的轮渡,因此有很多香港人前来置业。并且仅需在香港置业的首付款,就可以在这里全款买到很像样的大平层。越来越多的香港人明白,与其沉浸在买到寸土寸金香港小房子的喜悦中,还不如在广州真实改善自己的生活。

同样改变的还有日常消费。因为收入、汇率等多方原因,在香港赚钱内地花,会显得更加具有购买力。根据媒体报道,一些香港人喜欢北上到内地的山姆超市扫货,曾上演过爆买深圳、珠海山姆的盛况。同时,在深圳还出现了代购内地产品的新业态,最多的是食品、奶茶等,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同时,内地的品牌也在快速进入香港。如平价奶茶品牌蜜雪冰城,早就把店开到了香港著名的铜锣湾,并且 10 港元左右的均价在香港也非常具有性价比,因此经常爆单。

(铜锣湾蜜雪冰城)

但必须注意的是,理性消费不等于降低生活品质,而是在合理预算内追求更好的生活体验,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要求并未降低,反而更加注重核心指标,但这种要求必须与价格相匹配。如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快速扩张,不单单是因为低价,更重要的是 " 高质低价 ",拳头产品柠檬水,里面的柠檬货真价实,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在水果消费领域,这种价值评估体系体现得尤为明显。消费者不再被 " 高端定位 "、" 品牌故事 " 等概念绑架,而是更关注 " 这个价格能买到什么样的品质 "。社区团购的崛起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平台通过产地直采、简化包装、集中配送等方式压缩中间环节成本,让消费者能用更低价格买到同等品质的水果。

更不用说,现在电商平台极为发达,商品比较的效率极高,信息成本几乎为零——在消费者的选择已经被极大程度的丰富和满足的社会环境中,在自身品牌价值本身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大谈 " 教育消费者 ",实在是令人不知所云。

03

消费能力下行

不仅仅是在高端消费品

笔者最近下班打车回家,偶遇一位滴滴司机,大哥白天在自己的小超市店里忙活,晚上出来拉滴滴," 每天干几个小时,也能赚个 200、300 的补贴店里。"

大哥介绍,自己的小超市在北京开了 7、8 年了,今年尤其难熬,因为大家都不怎么消费了,一个有零售、烟酒、蔬菜还有肉蛋的小超市," 感觉大家消费单价 10 元以上的东西,都很谨慎了。"

就像这个滴滴司机,出来再打一份工,也是为了补贴店里支撑房租和水电的开支,为了让自己的小超市能够更长久地经营下去。

在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的当下," 不迎合 "、" 教育消费者成熟 " 的言论多少就显得与主流消费观格格不入了。

上海的白领李女士算过一笔账:她常买的智利车厘子,今年年初百果园 3J 规格 2.5kg 售价 279 元,而社区团购平台,甚至山姆、沃尔玛、大润发等传统商超,以及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同样规格的产品价格均在 200 元以内。" 同样是进口车厘子,口感和新鲜度没差别,为什么要多花几十元?" 这种精打细算的消费心态正在成为市场主流。

性价比消费的本质是价值觉醒。

消费者不再为品牌溢价、过度包装等非核心价值买单,农贸市场的复兴就是典型例证。许多年轻人重新走进菜市场,不仅因为这里的水果更新鲜,更因为可以直观挑选、按需购买,避免了连锁超市的标准化包装带来的浪费。在兰州某菜市场经营水果摊的王老板发现,近两年年轻顾客明显增多," 他们会问产地、问甜度,还会对比不同摊位的价格,但只要东西好、价格合理,就愿意长期回购。" 这种基于真实需求的消费选择,让单纯依靠品牌光环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结 语

百果园的困境印证了一个商业真理:任何品牌都无法脱离市场需求而存在。在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必须放下 " 教育消费者 " 的傲慢,真正回归价值本质。只有将经营重心放在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化消费体验上,才能在理性消费时代赢得市场认可。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Highlights

当体检机构开始 " 教育 " 消费者:爱康国宾的信任塌房

农夫山泉被围剿:我们能应对愤怒的公众吗?

京东 " 双十一 " 大促代言惹争议,讨好式营销边界在哪?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百果园 净亏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