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rweekly 15小时前
中国新能源市场,颜值当道的2.0时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文|德福

小米 SU7 的爆火,小鹏 P7 的首秀亮相,消费者们的关注度,好像是被一眼惊艳的颜值所牵引。但如果站在品牌的角度,就会发现各家产品定义的出发点,已然发生了变化。

从雷军的 " 产品定义中颜值第一 ",到何小鹏提到的 " 颜值为先 "、再有理想 i8 花 20 亿改造型,核心总结就是:颜值,在汽车情绪消费周期中,占有主导地位。

但颜值并不是一个可量化的标准概念,而是设计能力的一个结果。

当然,设计最终的呈现是让目标用户感受到美和满足,乃至骄傲的产品。但一家大型汽车品牌的设计,既无法靠 " 向上找灵感 " 的方式来建立,也并不能靠讲毙掉了两千稿,最后老板画的一稿打动众生的故事来托底。体系化、可持续、原创性、创新的颜值输出,才是一家车企在当下需要建立的核心能力之一。

要想追溯当下这股走势的开端,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另一个在如今擅长于打造爆款的品牌——吉利银河:银河 A7,自 8 月 8 日上市以来,大定已经突破 3 万台;在刚刚过去的 7 月,吉利银河单月销量达 9.5 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 237%;自 2023 年 5 月首款产品吉利银河 L7 上市至今,吉利银河仅用时 24 个月,成为最快达成销量百万的新能源品牌。

可以说,吉利银河的每一款产品,都有着撬动同级别领导者位置的实力。当然,构筑起这些产品成功的基本要素,离不开本身就极强的产品力。不过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如此卷的市场环境中,各个品牌的产品力都已经拉到能力的极限。偶有爆款,已经算是运气极佳。而持续让每一款新车都能成为爆款,那必然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长板。

个人认为,吉利银河的这条长板,就是设计。

我们可以去吉利银河各款产品的车友圈里找到答案,几乎没有消费者会挑刺它们的外形设计。更有众多用户,在同级别茫茫多的产品中一眼相中吉利银河的车型,就是因为颜值。

或许有人会说:" 道理如果这么简单,那为什么其他品牌不把重心放在设计上?"

其他品牌并非不关注设计,而是缺乏相应能力且惧怕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

而吉利敢于前瞻提出 " 设计即战略 " 并先行发力,我想应该是源于四点:

其一,吉利是行业内率先领悟到设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品牌;其二,吉利成功将消费者审美需求拆解,并找到了制胜之匙;其三,强大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和战略,能够为打造爆款持续输送弹药。而这三个原因,从时间脉络上来看,又是相互递进的。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设计是一个独立但又融合的业务板块。简单说,吉利设计的设定,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汽车设计而言,加入了珍贵的利他设定,利于产品定义的全局协同合作、利于企业整体性利益的彰显、利于用户。

吉利第一次真正尝到体系化设计的甜头,是十年前。" 大美中国车 " 吉利博瑞以及博越的上市即爆款,不仅让国内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了自主品牌能够做到与合资品牌同一水准的高品质,同时在销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5 年,吉利博瑞面世一整年的销量就超过 3.2 万辆,更是创造过单月销量超 6000 辆的自主品牌中型车销量纪录。印证了符合消费者审美的设计能带来市场成功。

但这只是个开端,吉利设计真正掀起变革浪潮,是 2023 年的吉利银河 E8。我认为这款车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意义在于,它不仅用 " 涟漪美学 " 继承和重塑了吉利以往在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在新能源设计迷茫期率先建立独特风格,实现市场突围。

和众多国内品牌不同,吉利的关键在于向内寻,从自身文化精髓中提炼出统一的设计语言,向国人认同的文化底蕴而寻,最终找到符合大众审美的规律,并凝结为设计理论,这正是其持续收获设计成功的核心。

消费者对于美的认知是抽象的。用户端最终只会落得 " 好看 " 和 " 不好看 " 两种评价。但是 " 好看 " 的事物总是有逻辑可循,从体量到型面,从宏观到细节,每一处设计都有能够集中绝大多数人审美共性的地方。而真正做到深入消费者的品牌,通过大量的收集以及反复的尝试,才有可能将其总结成为规律。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陈政所提出的设计力公式——设计力 = 设计品质 /(成本 + 效率)x   美等其他要素,也正是凝结于对过往成功案例的总结。

而最终将这种设计语言和设计力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是吉利强大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体系。

自 2020 年进入全面架构体系造车时代,吉利整合技术、人才、产业链等积累,通过模块化打造制造生态;《台州宣言》发布后,进一步战略聚焦整合,以高效响应市场需求。

从宏观角度看,以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崛起,正在重塑全球汽车设计格局,这本质上也是一场 " 祛魅 " 运动。十年前我们视西方设计为标准,1.0 时代亦步亦趋的模仿,如今当抄袭被市场唾弃,传统豪华和合资品牌的光环渐退,总需要有一个新的设计体系来引导消费者的审美方向。这场从 " 学习 " 到 " 引领 " 的变革,谁能率先完成,建立起被全球认可的设计范式,谁就真正叩开了汽车设计 2.0 时代的大门。 

坐拥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与领先智电技术的中国车企,正站在决定行业走向的十字路口。谁能够建立起新时代的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谁就有可能抢占引领设计发展潮流的先机。

而在我看来,其中最有机会的就是吉利。

看好吉利的原因,不只是前文提到的过去十年时间中吉利积淀的体系化造车实力,更是在于它是中国车企中最先在产学研维度构建起人才体系、理论体系、高效运营能力和全球化产品设计体系品牌。

当下汽车与消费浪潮正经历由西方转向东方的过渡时期。而吉利全球设计主理人陈政的视野和格局,恰好与这一趋势转向深度共振。从在欧洲组建汽车品牌设计团队到掌舵吉利设计,他亲历了汽车设计 " 西学东渐 " 到 " 东学西传 " 的巨变,是这个时代转型的精准捕捉者。

新能源时代,中国品牌们在汽车历史上第一次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如何让设计与新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一道没有参考答案的难题。封闭式前脸、流线型车身线条以及低滚阻轮毂,都是这个新时代汽车设计的注脚,但也同样容易被消费者诟病 " 同质化 "。而一个设计团队的实力,就体现在打破同质化的同时,创造出具有品牌辨识度的设计。

陈政提出的 " 三个根植于 "(根植于自身的文化和品牌内核,根植于用户的需求,根植于自身的技术发展)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用最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设计理论,将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紧密贴合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脉络上。也是在汽车设计 2.0 时代,最值得依赖的理论基础。

2022 至 2025 三年时间,陈政带领吉利设计完成三重跨越:构建起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全球顶级设计团队,推动银河品牌的向上向新发展,到打造符合全球审美的中国设计新范式。从单一爆款到持续爆款的突破,就证明其底层逻辑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而 " 设计即战略 " 的深度践行,更让吉利实现从设计价值到商业效益的闭环,完成品牌的焕新蜕变。

工业设计反复证明,技术突破往往引爆设计革命,最终颠覆既有秩序,众多成功的品牌都走过。到了新能源时代,中国品牌凭借着技术和市场的优势,也势必会走出这一步。这让我想到陈政在 2025 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的一段发言:" 推动时代变革的设计,从来不止于造型,这才是「大设计」的本质。设计可以是进行商业模式的重构,也可以是造型形态上的创新,更可以是结合技术进行体验上的重塑。造型也许不能成为改变时代的要素,但设计一定可以。"

所以,我们消费者所感知到 " 颜值当道 " 的中国汽车时代,正是发轫于新技术变革,实则会推动商业模式迈向新阶段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吉利设计所做的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打造了多少个爆款车型,而是在通过数以千万计,拥有着合乎中式美学和全球视野的鲜明设计风格的车,向世界传达中国现代化审美的标准。本质是向世界输出中国审美标准,这恰是「大设计」改写行业秩序的核心要义。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吉利 新能源 雷军 吉利银河 何小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