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商业趋势 7小时前
安徽人买车,为什么爱上苏A牌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苏超的斗梗中,有一个现象是:为南京加油最卖力的,不是本省的小弟,而是安徽的 " 芜马滁 "。

赛场之外,还有件有意思的事:安徽人特别喜欢上苏 A 的牌照。

尤其是芜马滁地区,当车主上一个苏 A 的牌照,内心就不禁涌出了一些自豪感——咱也是在 " 徽京 " 有牌照的人了!

新车开回老家,也能引起邻居街坊的注意:嚯,上的还是南京牌照嘛,苏 A,牛批!

安徽人,为什么能上苏 A 牌照呢?

这就要说到南京独特的上牌模式。

按照以前的规矩,外地人在南京买车并且上牌需要满 2 年的暂住证,并在本地工作,上交社保达到 2 年以上,才可以在南京购买车辆,才能够给车辆独立上牌。

但 2022 年,南京出来一个新规,把门槛一下拉低到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在南京买车上牌。

于是乎,南京周边地区很多县市的新车主,都纷纷来到南京上牌。

毕竟汽车消费,本身就带有 " 面子 " 属性," 苏 A" 的标识,确实能让不少车主更加 " 自信 "。

此外,安徽乃至苏北地区的经济都和南京来往密切,办个 " 苏 A" 牌照,进城办事,也更方便。

到了 2025 年,南京更进一步,拿出 1.5 亿元左右的消费补贴,鼓励周边县市的车主在南京买车,在南京上牌。

说到这也许可能有人会问:上海、北京都在限牌照,怎么苏 A 牌照就发不完的呢?

这就要说到南京的道路拥堵,尽管南京也有早晚高峰,但基于相对成熟的基建,轨道交通的通达,其拥堵程度远没有北上广那么严重。

而且南京本身是一个比较包容的城市,很少有限制外地人的条条框框。

很多安徽人生了病想去大医院看病,或者想去最近的大城市消费,都是首选南京。

而且 " 南京都市圈 " 还是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安徽人来往南京,非常方便。

和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不同,南京不仅实现了和各都市成员之间 15 — 30 分钟的高铁通勤圈,甚至还和安徽的部分省市实现了地铁轨道互联。

中国有很多都市圈,但有的都市圈内,外地的车牌都不能随意通行,还有的都市圈,有 " 圈 ",却无 " 联系 "。

只有南京都市圈,是真的把周边县市紧紧拉在了一起。

芜马滁叫一声 " 南哥 ",安徽人来南京上牌,都是对南京的高度认同。

安徽人来南京买车、上牌,也对南京的汽车销量以及整体消费形成了拉动。

今年上半年,南京万邦金灿 4S 店销量突破 460 台,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三成,江苏天奥 4S 店销量近 1400 台,在当前的消费背景下,南京的车市,可谓一股暖流。

还有一组数据是:南京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 68.9%,这意味着每卖出 10 辆新车,就有超 4 辆是新能源车,消费结构的转型明显快于全国均值。

车主买到心仪的车,最怕等待时间太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激增 45%,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 16.1%。 

溧水的长安智慧工厂,每 90 秒便有一辆深蓝 S07 完成组装;马自达的新款车型 MAZDA EZ-60 特在南京工厂正式下线,截至 8 月 4 日,该款新车小订订单已突破 3.8 万辆,南汽江北新区基地全新 MG4 开启预售,24 小时也是订单破万。

南京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不仅汽车卖的好,汽车产线也覆盖了造车的全领域。

  " 重、中、轻、微、轿、专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车,南京都能造。

南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从上游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到中游整车制造,再到下游充电服务、智能网联、出行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500 余家产业链企业覆盖了三电系统(电芯、电机、电控)、智能座舱、车规芯片等核心环节。本土电池企业也为上汽跃进新能源轻卡供应国际领先的电池包,动力电池产能与装机量稳居全国前列。

很多人说南京的企业低调,为什么低调呢?

因为强在供应链,很少为市场所知。

但行业内的头部企业是知道的,今年宝马集团落子南京建邺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 宝马(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这是宝马集团全球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宝马集团在中国设立的首个且唯一的 IT 研发中心,更是集团在全亚洲规模最大的 IT 研发基地。

汽车是高技术,高投资,高人才的行业。

宝马为什么看中南京?

首先是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放眼华东,首屈一指,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其次是产业基础,南京产业基本很稳,钢铁、石化、汽车、电子本身就是四大支柱产业,而且还配备新型电力的两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工业产业链的完整度也是高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

除了宝马之外,开沃集团旗下创维汽车研发的 L4 级无人驾驶公交也率先在南京投入实测运营,其申请专利超 1900 项,科技实力拉满。

此外,长安生产的首批 140 台专为欧洲市场打造的欧版深蓝 S07 也成功下线。

其海外项目负责人感慨 " 南京智造 " 的硬品质:

" 欧洲市场准入体系严苛,开发欧版深蓝 S07 相当于参与一场严格考试。从前期调研到通过欧洲整车型式认证(WVTA),再到斩获 Euro NCAP 五星安全认证,我们花了近两年时间打磨品质。"

前不久,安徽拿下了 " 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省 " 的桂冠,合肥的整车规模优势进一步凸出。

尽管南京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声量,不如合肥,也缺乏一些总部企业的制造车间。

但在零部件配套、动力电池规模、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等方面的优势和合肥形成了互补。

因此两个城市在去年年底签署了产业合作协议,打破同质竞争,共同为上下游企业 " 拉群 "。

南京还有一个特别突出和巨大的优势,就是消费能力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南京中产阶级的收入可以排全国城市前四,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排全国第一。

南京居民的收入结构是 " 橄榄型 " 结构,这也是最合理、最好的收入结构,不像有些城市,富人虽多,但穷人也多,贫富差距大。

虽然从数据上看,整个城市人均收入挺高,但中产阶级却不壮大,这是很不合理的。

另一头,安徽、苏北等地的中产阶级,也非常喜欢来南京消费,这就共同做大了南京的产业、消费蛋糕。

苏 A 牌照的底色,是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长三角城市群融合的一个模范。

很多城市都用车牌来划分你我,而南京却以 " 不设防 " 的胸怀接纳异省车牌。

它不争夺 " 谁辐射谁 " 的虚名,而是用产业链的深度、创新的浓度与民生的温度,将都市圈 33 个县市链接成车轮上的共同体。

正如流动的长江汇纳百川:这或许正是南京都市圈最珍贵的底色。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南京 安徽 上海 4s店 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